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的PAC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
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
Eric 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
理治疗方法。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
交互作用。

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 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

当一个人的
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
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

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
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
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

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


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
下去。

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
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当我们的人际出现问题时,不防以这个理论为思想的指导,帮助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
策。

P权威、优越感、命令、指责、呵护
A客观、理智、成熟、稳重
C情绪化、任性、撒娇、服从
怎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法制的人在人际交往中PAC三种状态都有,由于成人处理比较理智、成熟,因此,A的成分可以占大多数。

人际矛盾的解决
举例一:
妻子:现在现在该去收拾你的房间了。

丈夫:烦死了,我现在不高兴收拾房间。

P——A C——P 交叉型交往,不匹配。

举例二
甲:请问,现在几点钟?
乙:不要打扰我,你自己去看表嘛。

A——A C——A
人际改善策略一:与他人进行平行型交往
平行交往举例:
1、P——P 他应该为弟妹们做出榜样。

显然他没有做到。

2、C——C 我真喜欢吃“麦当劳”。

我也是,我巴不得天天都吃麦当劳。

3、C——P 老师,我不太舒服,想早一点儿回家。

回去吧,留下的功课我明天帮你补。

4、A——A 请问现在几点了。

我的表8点。

5、看电视影响学习,我以后不看了。

其实,适当看一点儿也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人际改善策略二: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形成AA交往。

人际改善策略三:先用平行型交往缓和矛盾,再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