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物流产业链 助力渭南“三个经济”发展——渭南市特色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当前,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加快培育和发展渭南市物流产业,对于提升渭南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地位,抢抓全省推进“三个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渭南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园区初具规模
目前渭南市初步建成符合中省标准的物流园区10个,其中,建成运营物流园区7个、在建3个;综合服务型5个,以澄城信息化物流园区、大荔县惠源物流园、高新区容厦物流园区等为代表;货运枢纽型2个,分别为合阳县平安物流园、蒲城农副产品物流园;商贸服务型3个。

园区占地面积322.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3.7亿元,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同时,围绕渭南主城区陆路口岸,正在加速建设市区综合商贸物流园、渭南铁路物流港、潼关物流港、华州区物流园、大荔铁路物流园、白水苹果物流港、卤阳湖航空物流等物流基地园区。

(二)商贸流通稳中有增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9.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速稳中趋缓,但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限上贸易企业新增幅度居全省前列,全市进出口总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28.16%。

其中
出口13.17亿元,同比增长29.1%。

进口1.65亿元,同比增长21.13%,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经达到100多个,出口商品涵盖农产品、机电产品、医药化工产品等。

(三)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异军突起
目前全市从事电商活动的企业有1000余家,网店数量达10000余家。

2018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541.70万件,同比增长45.3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0亿元,同比增长29.37%;快递服务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834.08万件,同比增长51.10%;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707.12万件,同比增长42.64%;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50万件,同比增长245.41%。

近五年来累计服务约3.5亿人次,支持网络零售交易额近100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近1.2万人。

大量的电商订单,带动了我市物流运输业、仓储业的快速发展。

二、渭南市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一)战略区位优势明显
渭南地处我国东西部的交汇点,紧邻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陕甘宁革命老区”三大国家级区域战略叠加城市,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枢纽带作用。

市委、市政府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

我市中心城区属西安半个小时经济圈,在《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
打造特⾊物流产业链助⼒渭南“三个经济”发展
雷进飞 党晓强 胡小宇
——渭南市特色物流产业发展探析
SHAANXI DEVELOPMENT & REFORM
2019年 第四期
市县经济
SHAANXI DEVELOPMENT & REFORM 2019年 第四期市县经济
合作框架协议》《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的支持下,渭临、渭蓝、富阎合作不断推进,为承接西安外溢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初见雏形
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地处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公路密度、里程居全省前列,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交汇,陇海、连霍等6条铁路和6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9条国道省道贯穿全市,是中东部地区进入关中平原乃至西部的咽喉要道。

卤阳湖作为我市航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华山、韩合机场建设正在稳定有序的推进。

以路空、公铁联运为核心,集装箱联运为龙头的多式联运体系已初步构建,综合化、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逐步成型。

(三)自然资源禀赋优良
我市农产品品种丰富,产量大、品种优。

白水苹果、临渭葡萄、蒲城酥梨、大荔冬枣、韩城花椒等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已是全国最大的果品基地、亚洲最大的浓缩果汁基地,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酥梨之乡”、“枣乡”、“柿乡”、“花椒之乡”以及陕西的“粮仓”和“棉库”。

2018年我市粮食总产量225.96万吨,实现“十四连丰”,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瓜果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达122.96万吨;蔬菜产量291.78万吨;全市出栏生猪168.13万头、牛6.92万头、羊48.01万只、家禽近700万只,肉产量达到15.58万吨,蛋产量13.26万吨,奶产量达42.97万吨。

这些农产品65%以上都要销往外地。

我们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地,非常适宜发展农产品物流、深加工、电子商务和出口贸易。

三、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各县市区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结合等情况,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且发展定位不明确。

大多数物流中心的布局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具有集群效应、资源共享的物流产业园区。

(二)物流保鲜技术有待改进
由于我市物流以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很多都是
鲜活的,耐储存性较差,保鲜技术是影响我市农产
品物流质量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产品物流以
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冷冻冷藏设
施、设备发展相对滞后,致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
损失很大,造成了农产品“卖难”、“丰产欠收”
等问题。

(三)物流主体标准有待规范
目前,我市众多小型的物流主体在各交易环节
重复进行,导致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低,资源浪
费,效率低下,缺乏成规模的农产品物流项目。


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企业相对松散集中度不
高,竞争秩序不规范。

物流配送设备和装备的标准
化程度较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不能有效衔
接,导致物流配送各环节资源浪费严重,仓储保管
和管理费用增大。

四、打造特色物流产业的几点建议
因地制宜,发挥农业大市的优势,打造农产品
特色物流产业,是渭南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
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抓手。


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中心,围绕企业化种植、
现代化仓储、网络化供应、信息化管理、绿色化配
送,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物
流产业链,助力我市“三个经济”发展。

(一)筹划特色物流产业
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地为主导,稳步发展农产
品物流产业,综合考虑与西安等周边城市物流发展
的差异性,强化区域协作。

在合作中竞争,发挥地
域优势,因地制宜,加快产业转型,确定未来的重
点发展目标,错位竞争。

对标市场需求和现代物流
产业发展方向,超前配建专业化物流基地。

整合物
流资源,调整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
物流成本,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使我市实体
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建设仓储设施
在果蔬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建设一批具备低温仓储、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
转集散和分拨配送等功能的现代化低温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园区;果蔬产后预冷、储存保鲜和低温运
39
40
输基地;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低温储藏保鲜仓储
设施;具备跨区域配送能力较强的果蔬配送中心和
中转保鲜库;果蔬运输环节支持推广全程温控技
术,建立面向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
体系;推广应用多温层多品类共配冷藏车等都是行
之有效且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措施。

(三)完善物流产业链
一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鼓励第三方物流
企业在农村增设经营网点。

在特色农产品主要产
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和电商平
台,创建国家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

推进市县
电子商务中心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合作,
优化整合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和电商物流公共仓储设
施,资源共建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推动电商物流
企业与现有流通网点共享合作,建设农村电商物流
末端服务点。

二是打造特色农产品“线上品牌”。

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与快递企业加强合作,通过互
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支持农产品企业建设
网上商城、网络云店,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无
缝连接。

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借助全国知名
的大型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举办“互
联网+果园”农产品展销会,推动农产品“在线+产
地”直采直销。

三是构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完善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依托“一带一路”战略,
搭乘“中欧班列”顺风车,成立大型跨境电子商务
农产品外贸企业,外运外销我市丰富的各类农产
品。

在境外重点城市设立产品展示中心、分拨中
心、销售网点、海外仓,为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提供
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构建跨境电商本土化服务网
络。

四是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直配”示范,开
展农产品进批发市场、超市、机关、院校、企业、
餐厅等活动,完善流通政策,减少流通成本,提高
流通效率,规范市场管理,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四)加强物流业管理和服务
一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
设。

做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
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
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网络
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
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
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加强商
品供求信息发布,促进网上农产品营销。

加强信息化
软硬件支撑平台建设,实现与省级各类公共信息平台
的对接,享有可定制的多种信息管理服务。

利用网络
技术使特色农产品信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与物
流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源头物流资源共享。


时,依靠网络与物流结合,进行信息采集和运输业务
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
节和费用,提高物流综合效益。

最后,整合各级各部
门农村流通信息服务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二是
推进行业标准化。

围绕本地支柱农产品和主导产品,
成立各种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统一标准,规范化、
市场化、集团化经营。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
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推进物流运输装备制造及应用
包括绿色多式联运装(设)备研发制造;新能
源商用货车、快递配送车的研发制造;物流园区
(中心)、物流企业节能转运设施设备;物流企业
新能源物流配送装备等。

推广“互联网+多式联
运”,发展多式联运装(设)备共享模式;推进物
流园区(中心)、物流企业采用节能转运设施设
备;推动物流企业采用新能源物流配送装备等。

作者单位: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 辑:王晓云
SHAANXI DEVELOPMENT & REFORM
2019年 第四期市县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