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历史初三上册期中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B. 秦朝实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秦朝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D. 秦朝的都城设在洛阳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C项正确,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D项错误,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

2.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初期
B.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C. “贞观之治”为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 “贞观之治”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即唐朝初期;B项正确,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等诤臣,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役、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C项正确,“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D项错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是“开元盛世”,而非“贞观之治”。

3.下列关于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宋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B. 宋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宋朝重农抑商政策完全废除
D. 宋朝重农抑商政策与唐朝完全一致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宋朝的商业非常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项正确,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并且政府从海外贸易中抽税获利,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C项错误,宋朝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有所松动;D项错误,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唐朝并不完全一致,宋朝更加重视商业的发展。

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B.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C. 闭关锁国政策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D.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C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D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无法与世界接轨,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B.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甲午中日战争
D.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义和团运动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但并非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次爱国运动,同样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A.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B.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用于航海
C. 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学巨著
答案:ABCD
解析:
A项: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更加轻便易用,故A项正确。

B项:宋代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故B项正确。

C项: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如唐末战争中使用的“飞火”就是火药的早期应用,故C项正确。

D项:《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该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故D项正确。

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B. 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C. 古典小说繁荣
D. 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答案:ABCD
解析:
A项:明清时期,出现了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故A 项正确。

B项:明清时期,产生了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反对君
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故B项正确。

C项: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

D项: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故D项正确。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 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C.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答案:ABD
解析:
A项: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故A项正确。

B项: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故B项正确。

C项:戊戌变法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最终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C项错误。

D项: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如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科学精神的觉醒等,故D项正确。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都是清政府战败的结果
答案:ABCD
解析:
A项:《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A项正确。

B项:《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B项正确。

C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C项正确。

D项: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的,故D项正确。

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有:
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ABD
解析:
A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A 项正确。

B项: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
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B项正确。

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发表后,故C项错误。

D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商朝时期,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文字之一。

()
答案:错误
解析:商朝时期,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但并非世界上最成熟的文字之一。

2.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
答案:正确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3.佛教起源于中国,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答案:错误
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医圣”张仲景,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答案:错误
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医圣”张仲景(应为张仲景,即张仲景,字机,号仲景),该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5.唐朝时期,我国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
名。

()
答案:正确
解析:唐朝时期,我国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造型美观,畅销世界。

6.明朝时,我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
答案:错误
解析: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不是明朝。

7.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
文化交流。

()
答案:正确
解析: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8.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
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
答案:正确
解析: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9.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
变化。

()
答案:正确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丧失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0.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
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答案:正确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填空题: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甲骨文和
金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____ 制度。

答案:宗法制
2.填空题: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____ 制度使
得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郡县制
3.填空题:____ 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使得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
方,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官渡之战
4.填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其
中____ 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答案:均田制(或答汉化改革中的其他措施也可)
5.填空题: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____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
都市之一,也是世界经济交流的中心。

答案:长安(或答洛阳也可)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简述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历史意义。

答案:
主要目的:一是宣扬明朝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二是到西洋“示中国富强”,同时也到西洋“取宝”。

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的船队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
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裁减旧军,训练新式军队。

失败原因: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二是维新变法的措施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三是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不能真正变革封建制度。

3.简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面临的严重困难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严重困难: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出现全面内乱;科技、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影响: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拉大了;历史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4.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针对敌我力量的悬殊,提出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

中国共产党还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维护了全民族抗战大局。

因此,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