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篇1
“仁”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代表。
在本次校本研修过程中,我有幸学习了其中的一部分。
在方老师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的讲座中,思想再次受到了洗礼。
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对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感受颇深。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个人以为就是君是君,臣是臣,君臣父子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身在其位,要谋其政,称奇职。
”虽然在这句话中体现了严格的阶级等级印记,但是确是维持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我这样的教师来说,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真正达到一个教师的水平。
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时刻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穿戴,举止,行为,还是其他的种种行为。
但是如果把“君君臣臣”理解为让臣子必须无条件地顺从君主,把“父父子子”理解为让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其实,这完全是歪曲了此句话的本意。
还拿“老师”来打个比方吧,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就要拿出师长的'姿态,善意的提出自己建议,这时候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尤其是老师所行使的权利,体现的地位。
而在平时,一些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则没有必要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身份差别。
因此,孔子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出色的行使自己的职责,充分实现该职位的作用。
即“身在其位,必谋其政”尤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更要合理行使职责,掌握方法。
在学习中体现了古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解读,不得不提的第二个就是《三字经》,短小精炼的语句,蕴含了丰富的天文,礼仪,处事等知识。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一斑。
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篇2
关于“讲授”一节,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讲授方法,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懂、透、化。
首先是“懂”。
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清楚。
其次是“透”。
就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这就要求对教材进行精读细钻。
最后是“化”。
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到了“化”的境界,整个教材内容已经了然在胸,变成了有机整体。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
钻进去,就是要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就是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这三个字的钻研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那一定是非常理想,非常愉悦的境界,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作为一一名任课教师,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上完一节好课,会让你有意犹未尽之感,全身都会感到舒爽之至。
而往往公开课更容易达到这样的境界。
想想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无形中做到了“懂”、“透”、“化”。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上真正做到“懂”、“透”、“化”,真正做到“钻进去,走出来”,就会达到创设教材研究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