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各级上皮内瘤阴道镜图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各级上皮内瘤阴道镜图像分析
目的:了解各级CIN的阴道镜图象特点,以便及时对早期宫颈癌作出诊断。
方法:2010年5~12月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对364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11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CIN。
结果:通过对这110例CIN患者阴道镜图象综合分析,得出各级CIN阴道镜图象特征,尤其是醋酸白上皮和芥茉黄(碘染色)在诊断CIN中有重要意义。
醋酸白上皮的厚薄和碘染色的深浅与CIN 的性质有关。
醋酸白上皮越厚,则CIN的程度越重;碘染色越浅,则CIN的程度越越重;且随着CIN程度的加重,醋酸白上皮和芥茉黄出现的概率增加。
结论:阴道镜图象与CIN的关系密切,适合作为CIN筛查的手段。
标签:CIN;阴道镜图象;醋酸实验;碘染色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关键[1]。
阴道镜的应用大大推进了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12月笔者对本院364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根据阴道镜图象对可疑病例行活检及病理诊断,发现110例上皮内瘤(CIN)患者,均为非妊娠期,年龄21~70岁,平均40.3岁。
病理诊断CIN分级:Ⅰ级69例(62.7%),Ⅱ级26例(23.6%),Ⅲ级15例(13.6%)。
1.2 方法
1.2.1 阴道镜检查指征①有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带。
②巴氏涂片Ⅲ级以上。
③宫颈糜烂中度以上。
④有癌症家族史,本人要求排除宫颈癌。
⑤久治不愈的慢性宫颈癌。
1.2.2 阴道镜检查方法检查的头一天晚上禁性生活,禁上药,于非月经期置窥器暴露宫颈,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作初步观察,继用长棉签蘸5%冰醋酸拭宫颈表面,仔细观察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及转化区,特别是转化区的颜色、形态、血管变化,寻找异常的阴道镜图象,最后涂碘液。
在异常转化区根据不同图象取1~4块组织。
若镜下未发现可疑病灶,作随诊观察。
1.2.3 异常的阴道镜图象①白色上皮:涂5%醋酸后色白,边界清楚,无血管(也可合并有镶嵌)。
②白斑:表面粗糙,梢隆起,且无血管,不涂5%醋酸也可见。
③点状结构:是血管异常增生的早期变化,涂5%醋酸后发生,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且有极细的红点。
④镶嵌:又称白斑镶嵌。
不规则的血管将5%醋酸后增生的白色上皮分割成边界清楚的形态不规则的小块状,犹如细线镶嵌的花
纹。
⑤异型血管:指血管的口径、大小、形态、分支、走向及排列极不规则,如螺旋状、逗点状、发卡、树叶形、线球形等。
⑥碘实验阴性:涂碘后不着色或着色很浅,正常宫颈着色呈棕褐色为阴性。
1.2.4 CIN的病理学诊断不典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增生,形态出现一定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较乱,极象消失,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分别累及上皮层下部的1/3和2/3,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累及上皮2/3以上未达到全层属重度,常转化为癌。
将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称为CIN-Ⅰ、CIN-Ⅱ、CIN-Ⅲ,并将原位癌也列入CIN-Ⅲ。
原位癌是指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级CIN的图象特点
2.1.1CIN-Ⅰ的阴道镜图象色泽明亮,涂5%的醋酸后出现较薄的云雾状白色上皮。
白色上皮与周围界限清楚,转化区内可有点状血管、异常增生的血管,也可有树枝样血管,磷柱交界处常出现较细小的镶嵌。
碘染色阴性,常是与染色褐色界限清楚的桔红色。
2.1.3 CIN-Ⅱ的阴道镜图象涂5%醋酸后出现较厚的白色上皮,碘染色阴性,呈桔红色,约有1/4的图象色泽阴暗。
2.1.3 CIN-Ⅲ的阴道镜图象涂5%醋酸后出现浓厚的白色上皮,呈瓷白。
白色上皮与周围界限非常清楚,可覆盖整个转化区,也可局限某一部位;有的白色上皮可有粗大的镶嵌或点状血管;个别也见于一些异常血管。
碘染色阴性,特别合并有芥茉黄区更是高病变区。
典型的CIN-III常具有高度醋酸白加碘染色芥茉黄。
约有1/3图象色泽阴暗。
2.2 各级CI白色上皮和芥末黄出现情况
将110例CIN的患者图象按级别分为3组,观察白色上皮和芥茉黄出现情况。
见表1、2。
采用统计学χ2检验,P<0.05,各级CIN出现醋酸白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可得CIN-Ⅰ和CIN-Ⅱ之间无差异,而CIN-Ⅲ醋酸白的阴性率明显高于CIN-Ⅰ和CIN-Ⅱ。
经χ2检验,P<0.05,各级CIN在碘染色中出现芥茉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可得CIN-Ⅰ和CIN-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Ⅲ芥茉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和CIN-Ⅱ。
3 讨论
有学者指出[3],CIN总体有15.0%可发展为宫颈癌,CIN-Ⅰ、CIN-Ⅲ、CIN-Ⅲ级发展为癌的风险分别为15.0%、30.0%、45.0%。
CIN发展为宫颈原位癌的概率为正常的20倍,发展为浸润癌的概率为正常的7倍。
必须及早诊断和处理。
从CIN的图象来看,醋酸白上皮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与点状血管和(或)镶嵌同时存在,对诊断CIN具有重要价值。
醋酸白上皮的厚薄与CIN的程度有关[4-5]。
醋酸白上皮越白越厚,CIN的程度越重。
碘染色的深浅也与CIN的程度有关,碘染色越浅,CIN的程度越重,有的肿瘤组织上几乎看不到碘染色。
但碘染色应与醋酸实验相结合,诊断才有意义。
但病理结果为CIN,碘染色不一定全为阴性[6]。
在本文110例CIN中,有6例碘染色为阳性,4例CIN-Ⅰ,2例CIN-Ⅱ。
另外,老年性阴道炎,因为宫颈黏膜较薄,易出现白色上皮和芥茉黄,应与CIN相鉴别。
利用醋酸白上皮的厚薄和碘染色的深浅使CIN的检出率为30.2%(110/364),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拟诊完全符合率为53.6%(59/110),包括相差一个级别在内的总的符合率为75.4%(83/110)。
因此阴道镜图象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且与病理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由表1、2可以看出,随着CIN程度的加重醋酸白上皮和芥末黄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加,进一步说明醋酸白上皮和芥茉黄与CIN 的关系密切。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宫颈(外阴)白斑和尖锐湿疣发生病变的概率较大,该类患者应常规取活检[7-8]。
总之,只有全面系统掌握各级CIN的阴道镜的图象特点,结合临床、病理,才能及时准确地对各级CIN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6.
[2]张志胜. 阴道镜图谱[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
[3]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37.
[4]卞美璐.刘树范.子宫颈疾病的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6-219.
[5]关铸.微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45-347.
[6]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5.
[7]Mithell MF,schottenfeld D,Tortolero-Luna G,et al.Colp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 meta-analysis obstet[J].Gynecol,1998,91:626.
[8]钱德英,曾云海.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与病理学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1998,4(5):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