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世界地理概况》考前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地理《世界地理概况》考前知识点汇总
一、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陆地与海洋
①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
②大陆及其岛屿合称大洲,如亚洲(世界最大的大洲);
③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如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岛屿);
④陆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是半岛,如印度半岛;
⑤海洋的中心是洋,如太平洋(世界最大、最深的大洋);
⑥大洋的边缘是海,如黄海、日本海;
⑦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是海峡,如马六甲海峡。

(2)海陆分布
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及分界线围
①七大洲及地理范围
比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4400万
千米23000万千
米2
2400万千
米2
1800万千米
2
1400万千
米2
1000万千
米2
900万
千米2
范围大部分主体位于位于西半位于西半球位于地球位于欧洲位于太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靠地中海和黑海东半球西
南部,东濒
印度洋,西
临大西洋,
北隔地中
海和直布
罗陀海峡
与欧洲相
望,东北部
以红海和
苏伊士运
河为界紧
邻亚洲
球北部、
北半球。

东濒大西
洋,西临
太平洋,
北濒北冰
洋,南以
巴拿马运
河为界与
南美洲相

的南部,跨
南北半球。

东濒大西
洋,西临太
平洋,北濒
加勒比海,
以巴拿马运
河与北美洲
为界,南隔
德雷克海峡
与南极洲相

最南端,
大陆主体
位于南极
圈内。


周濒临太
平洋、印
度洋和大
西洋,是
纬度最高
的大洲
东半球的
西北部、
北半球。

北临北冰
洋,西临
大西洋,
南隔地中
海与非洲
相望,东
连亚洲大

平洋西
南部、
南部。

位于赤
道南北
的广阔
海域中
(4)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万千米2)18000 9300 7500 1300
2.海陆变迁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

板块运动板块张裂陆—洋板块碰撞陆—陆板块碰撞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岸山脉、海沟、岛弧链高大山脉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
沟、太平洋西部岛弧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二、天气与气候
1.天气
(1)含义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天气符号
②风级和风向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
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注:8级以上的风力还有其他一系列符号表示)
(3)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1)气温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①气温的变化
a.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b.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②气温的分布
a.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b.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降低6℃。

(2)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①降水的变化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季节差异很大。

②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
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世界的“干极”: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

3.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典型地区气候特点
热带热带雨林气

南北纬10°之间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

南北纬10°至北回归
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非洲中部、南美洲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终年高温,干、
湿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

北纬10°至北回归线
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全年高温,雨季
集中
热带沙漠气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
纬30°之间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
大利亚中西部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
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
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密西西
比平原、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温带季风气

北纬35°—55°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和日本、朝鲜
半岛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
气候
北纬35°—60°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

冬寒夏热,干旱
少雨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南北纬40°—60°的
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
北纬50°—70°的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冬长严寒,夏短
温暖
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
沿岸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全年酷寒
高原山地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降低
三、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①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平原广阔,气候暖湿,农业历史悠久,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些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3)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

采取的措施:实施生育控制政策。

人口增长过慢、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4)人种
人种特征分布
黄种人肤色淡黄或棕黑;头发黑而直,体毛中等;面部扁平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和北冰洋沿岸
白种人肤色浅;发色较浅,呈波状。

体毛较多,鼻梁高,嘴唇薄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亚洲南部
黑种人皮肤黝黑;头发黑而卷曲,体毛少;嘴唇较厚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2.语言与宗教
(1)世界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备注
汉语中国、东南亚等地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大洋洲、非洲
南部、东部等地区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俄罗斯、欧洲东部、亚洲的中部等地区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2)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聚落
(1)聚落与环境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①乡村与城市聚落差异
聚落自然景观建筑物(高
度、密度)
公共设施(类型、
数量、便利程度
等)
人口生产活动
乡村乡村以农田为
主,房屋稀疏
低,稀疏乡村类型少、数
量少、不过便利
乡村人口数
量多、人口密
度小
从事耕作、放
牧、捕鱼等生产
活动
城市
城市以高楼林
立,交通网络纵
横交错
高,密集城市类型多、数
量多、非常便利
城市人口数
量少、人口密
度大
从事工业、服务
业等工作
②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平原地区的聚落聚集呈团状块,聚落的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
带状聚落。

③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四、发展与合作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人类大家庭190多个国家中,少数是发达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发达国家。

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

因此,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