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六枣核课件苏教版ppt版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读音: yān 其他读音: pǐ
组词: 殷红 组词: 劈叉
一 二 三四
基础积累巧记
二、重要词语
1.风烛残年: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2.故弄玄虚: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3.嫣红:
鲜艳的红色。
4.径:
狭窄的道路;小路。
5.泛舟:
坐船游玩。
基础积累巧记
一 二 三四
三、作家介绍 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原名萧炳
123
3.核心图解
课文探究精读
再见
2019/11/9
一 二 三四
基础积累巧记
四、写作技法 以小见大: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
像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 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 现手法,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以小见大中的 “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作者匠心独 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 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 想像空间。
乾,曾用名萧若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记者, 奔波于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 年辗转到旧金山。这期间,他 先后写出了《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及《美国之行》等优秀 作品。
1979 年 8 月,已近古稀之年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 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赴美征途。1980 年初, 萧乾回到大陆,将这一次出访的见闻写成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并 将其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共十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描述了 一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悬念三:“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 她的后花园。”两个“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 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紧锣密鼓”。
课文探究精读
123
2.指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 言方面有何特点。
点拨: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 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我现在 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 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句子 的语言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 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 无法弥补心灵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 切!
123
课文探究精读
1.本文层层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 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请分析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
点拨: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 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有很多东西令其魂牵梦萦,为何单要 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 不由自主地读下去。
单元 爱国情怀
六枣核
一 二 三四
基础积累巧记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乾.( qián )
蹊.跷.( qī qiāo ) Nhomakorabeaqiā 指一算( 掐 ) 玛瑙.( nǎo )
嫣.红( yān )
山坳.( ào )
圣 dàn( 诞 ) 2.读准多音字
厂甸.( diàn )
(1)殷.切: yīn (2)劈.头: pī
123
课文探究精读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 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 你就明白啦。’”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 可她偏不正面作答,非让“等会儿”,那么,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