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瘤 概述
起源于原始成骨性结缔组织。又名成骨肉瘤或骨生肉瘤。 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约占骨恶性肿瘤的34%。 按发生部位可分为髓性骨肉瘤和表面骨肉瘤,前者发生
于髓腔,约占3/4,后者发生于骨表面。 好发年龄:多见于11~30岁,男女之比约为1.7:1。 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股骨(47%)、胫骨
骨肉瘤的MRI表现
2、MRI征象: (1)组织定性:①瘤骨、瘤软骨钙化和骨膜增生在T1和T2均表现低
信号。②瘤周水肿区,非骨化的瘤组织和液化区在T1呈低信号,T2和脂 肪抑制呈高信号③流血管呈点、条或放射状排列的低信号流空区。④亚 急性出血在T1和T2均呈高信号。⑤骨皮质破坏与瘤组织信号相等。
(2)多数骨肉瘤在T1呈不均匀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形态不 规则,边界模糊。成骨型则以瘤骨低信号占优势。:
骨母细胞瘤的X线表现
脊椎或附件上的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 可有少量骨膜新生骨。 早期病灶内无或可有钙化和骨化影;随病程进展,
钙化和骨化更为广泛、致密。
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
CT对肿瘤内的钙化和骨化影显示高于X线。 对发生于脊椎和其他解剖较复杂部位的肿瘤,CT显
示较好。
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4)软组织肿块
边界常模糊,其内可有瘤骨,瘤软骨钙化及出血、坏死、囊变等。
骨肉瘤的CT表现
1、CT检查价值:(1)发现X线中可疑的骨质破坏和瘤骨。 (2)明确肿瘤在髓腔或软组织内的浸润范围。
(3)了解软组织肿块与周围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2、CT征象:
(1)部位:常位于长骨干骺端髓腔内,取代正常骨髓脂肪组织。 (2)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呈高于脂肪低于骨皮质的圆形或不规则低 密度区,边界不规则。CT对显示骨皮质的破坏优于X线。 (3)肿瘤骨:呈高密度硬化区,边界不清,呈斑片、条网状等。 (4)骨膜反应:在骨皮质外呈平行状、葱皮样或日光放射状等。 (5)软组织肿块:①自髓腔突破骨皮质和骨膜进入软组织,边界不清, 形态半圆或不规则,密度低于正常肌肉。②块内常有瘤骨,故密度接近正 常骨皮质。③可显示血管、神经受侵犯,表现为它们与肿块界限不清。
特殊类型骨肉瘤
多发性硬化型骨肉瘤: 又称骨肉瘤病。少见,发病年龄小,多小于10岁。 临床症状更为急剧,预后更差。 影像特点是全身多处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硬化型骨肉瘤灶
多发性硬化型骨肉瘤 病例
多发性硬化型骨肉瘤 病例
多发性硬化型骨肉瘤 病例
特殊类型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 分类: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和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又称皮质旁骨肉瘤,多分化较好,异型性
(3)多平面成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计入、血管和神经的关系பைடு நூலகம்显示 骨骺、关节受侵。
(4)增强扫描:①早期呈瘤边缘强化,中心充盈延迟,之后、边缘 强化逐渐向中心蔓延,具有特殊性②软组织肿块强化较髓腔内肿瘤更明 显。
中央型骨肉瘤 病例
中央型骨肉瘤 病例
中央型骨肉瘤 病例
中央型骨肉瘤 病例
中央型骨肉瘤 病例
同程度的反应性骨硬化。 骨质破坏区一般小于1.5cm。 常可见瘤巢内的钙化或骨化影。
骨样骨瘤的CT表现
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中央可见瘤巢 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 部分。
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 生骨。
骨样骨瘤的MRI表现
MRI表现多样,特异性不强;对骨样骨瘤的诊断帮助往 往不大。
(2)骨质破坏
①斑状或大片状:圆或不规则透明区,边界不清,位于髓腔内瘤区中心 部,细胞分化较差,恶性度较高。 ②虫蚀状:米粒大小透亮区,边界不清,位于髓腔内肿瘤边缘,细胞分 化差,恶性度高。
骨肉瘤的X线表现
③筛孔及发丝状透明区:边缘较模糊,瘤细胞分化较差,恶性度高。
(3)骨膜增生
①平行型或葱皮型:前者为单层钙化骨膜,位于早期病变或肿瘤邻近的 骨干。后者为多层钙化骨膜,位于肿瘤中心部位表面。 ②三角形(Codman三角):肿瘤突破骨皮质及骨膜处,骨膜呈三角形钙 化。 ③放射或垂直状:粗细大小相似的骨膜钙化,与骨干垂直或呈辐射状。
偶见颅骨。 临床症状:起病较缓,症状以患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
痛可局限于病变处,也可向肢体远端或周围扩散。服用 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疼痛,为本病的特点。 病理分型:皮质型、松质型和骨膜下型。
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
85%发生于骨皮质,其次为骨松质和骨膜下。 X线均表现为瘤巢所在部位的骨质破坏区以及周围不
骨母细胞瘤
约占骨良性肿瘤的2.41%。 少数为恶性或发生恶变。 好发年龄:多见于30岁以下,男女之比约为2:1。 好发部位:多发生于脊椎附件,其次为长管状骨骨干。 临床症状:症状以局部疼痛常见,服用水杨酸类药物
无效和无明显夜间疼痛是与骨样骨瘤的不同点。发生于 脊椎的病变可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
较轻,预后多较好。
骨旁骨肉瘤 病例
多发性硬化型骨肉瘤 病例
鉴别诊断
1、与成骨性病变鉴别
(1)成骨性骨转移瘤:①发病年龄较大。②有时能查到原发病灶。③ 好发于躯干骨和四肢长骨骨端。④病灶数目常是较多。⑤境界比骨肉瘤清 楚,骨皮质一般不受累。
(2)化脓性骨髓炎:①早期骨破坏模糊,新生骨密度低,骨膜反应轻 微。晚期骨破坏清楚,新生骨密度高,骨膜反应完整:骨肉瘤则完全相反, 新生的骨质又可被破坏,骨膜反应不是趋向修复而是继续破坏。②骨髓炎 的增生和破坏是联系一起的,即破坏的周围有增生,增生中有破坏,骨肉 瘤则不一定有这种联系。③骨髓炎早期就有广泛的软组织肿胀,骨破坏出 现后肿胀反而消退;骨肉瘤穿破骨皮质后往往形成软组织肿块。④骨肉瘤 是稳定进展:骨髓炎急性期进展迅速,慢性期发展缓慢,治疗后相对稳定。
骨肉瘤的CT表现
(6)其它:还可显示邻骨受侵袭,病理骨折等。 (7)增强扫描:瘤组织部均匀强化,中心部位可显示无强化的坏死 液化区,还可显示软组织内血管被推移及受侵等。
骨肉瘤的MRI表现
1、MRI检查价值:(1)三维成像图形直观,优于平片及CT。 (2)显示肿瘤在髓腔内侵袭范围较好,并能进行某些组织成份定性。 (3)显示软组织内结构受侵扰优于CT。 (4)对肿瘤分期优于CT。
(26.3%),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膝部)。 临床症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多早期发生肺转移。
疼痛、局部肿胀和运动障碍是骨肉瘤三大主要症状。多 数有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骨肉瘤 概述
分型 (一)依临床分型:1、原发型。2、继发型。 (二)依部位及原因分型: 1、骨内骨肉瘤:(1)典型或通常型骨肉瘤(髓性骨肉瘤)
未钙化的部分在T1上呈低到中等信号、T2呈高信号。 钙化部分T1、T2均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瘤周的骨髓和软组织常有充血和水肿表现,呈长T1长
T2信号。
病例
病例
诊断与鉴别诊断
X线是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瘤巢很小或者X线不能显示瘤巢者以及解剖结构复杂
的部位,可行CT检查。 鉴别: 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当骨折处骨质增生和骨膜反 应明显时可类似骨样骨瘤,但应力性骨折者多有长期的 劳损史、有特定的好发部位。切骨折线多不规则,而骨 样骨瘤的瘤巢多圆形或类圆形。 慢性骨脓肿:多见于干骺端,可有反复发生的炎性症状。 骨破坏区可较大,内无钙化或骨化影。
MRI表现特异性不强。 未钙化的部分在T1上呈低到中等信号、T2呈高信号。 钙化部分T1、T2均呈低信号。 瘤周的骨髓和软组织常有充血和水肿表现,呈长T1长
T2信号。
病例
鉴别诊断
有些骨母细胞瘤可以出现软组织肿块、骨膜新生骨而 类似于恶性肿瘤。
对于膨胀性、边界清楚而内部有钙化或骨化的病灶, 或者类似于大骨样骨瘤表现的病灶,特别发生于椎体 附件者,应想到骨母细胞瘤。
(2)血管扩张型 (3)小细胞型 (4)低度恶性型 (5)皮质内型 2、骨表面骨肉瘤:(1)骨膜型
(2)高度恶性骨表型 (3)骨旁型
3、骨外骨肉瘤(软组织骨肉瘤)
4、继发型骨肉瘤:(1)放射性诱发
(2)并发于Paget病(畸形性骨炎)
5、多中心型骨肉瘤(儿童多中心性硬化性骨肉瘤)
骨肉瘤 概述
(三)病理分型: 1、依瘤骨多少分为:(1)成骨型
(1)瘤骨(肿瘤骨)
①象牙质样瘤骨:密度特高,边界较清或模糊,无骨结构,位于髓腔或 软组织肿块内,肿瘤中心区,细胞分化较成熟,恶性度低。 ②云絮状或斑片状瘤骨:密度浅淡,边界不清,亦无骨结构,位于髓腔 或软组织肿块内,分化差,恶性度高。 ③针状瘤骨:呈粗细不均,密度较高,垂直状、放射状或卷曲交叉状, 边界可辨,位于骨皮质,伸向软组织肿块内,细胞分化较差,恶性度高。
(2)溶骨型 (3)混合型 2、依主要瘤细胞成分分为: (1)骨母细胞型(瘤骨多) (2)软骨母细胞型(软骨肉瘤样组织占50%,并由此化生为瘤骨) (3)纤维母细胞型(呈纤维肉瘤样结构,散在少量瘤骨) (4)混合型(上述混合) (5)毛细血管扩张型(多个大血管腔和少量实质性瘤骨或骨样 组织)。
骨肉瘤的X线表现
鉴别诊断
1、与溶骨性病变鉴别
(1)骨巨细胞瘤:①起病缓慢,症状较轻。②X线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 骨质破坏,破坏区无新生骨。
(2)骨纤维肉瘤:①病程较慢,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骨干。②少见 骨质增生,骨膜反应一般较少,破坏区无肿瘤骨形成。
(2)溶骨性骨转移:①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躯干骨和四肢长骨骨端。 ②常为多发性。③较少出现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LOGO
成骨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起源于成骨细胞的肿瘤
良性:骨瘤(osteoma)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恶性:骨肉瘤(osteosarcoma) 共同特征:由骨样组织形成瘤骨、肿瘤骨。
骨样骨瘤
约占骨良性肿瘤的1.66%。 好发年龄: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 好发部位:多发生于长管状骨骨干,以胫骨和股骨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