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源的热特性与光色特性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晶电视用LED背光源的热特性与光色特性之间的关系施宇飞;杨洁翔;朱文清;李抒智;马可军;王峰;庄美琳
【摘要】本文研究了温度对LED背光源的影响,发现温度高的地方,LED的亮度衰减较快,且红、绿、蓝三色LED亮度的衰减速度是不一致的,其中红光LED衰减最快,导致LED背光源的色度偏移,色温均匀性变差,严重影响背光源的颜色表现能力.此外,通过对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热分布与其亮度和色温变化情况的研究,发现温度较高的地方,亮度衰减得快,色温也上升得快;而侧光式LED背光源的光色分布主要受到导光板的影响,所以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其与热分布的关联性.
【期刊名称】《照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2(023)005
【总页数】6页(P72-77)
【关键词】LED背光源;老化;热分布;亮度;色度
【作者】施宇飞;杨洁翔;朱文清;李抒智;马可军;王峰;庄美琳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1 引言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1],因此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需要通过外部光源实现透射或反射显示。

现有的LCD大多数是带有背光源的透射型器件,背光源的发光特性将直接影响到LCD显示器件的显像质量[2]。

然而,传统的背光技术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缺陷,例如色域狭窄、能源利用率低、功耗较高和寿命短等,而LED具有更好的色彩表现力,寿命更长,节能环保等优势[3]。

但是,LED在发光的同时,也会发热,尤其是对于大功率LED光源来说,温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4]~[8],这也将直接影响到 LED 背光源的出光质量[9]。

我们研究温度对LED背光源的影响,对改善LED背光源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样品
选取4台不同品牌、不同背光源类型的LED液晶电视,通过拆解电视机获取实验所需的LED背光源,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样品明细表样品编号品牌尺寸 LED 背光源1国产品牌 32寸直下式RGB 2日本品牌 32寸侧光式3国产品牌 32寸侧光式4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制42寸直下式RGB
2.2 测试设备
2.2.1 BM-7平面光源测试系统
是由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BM-7色度亮度计配合自动测试台精确定位进行测试。

BM-7色度亮度计采用三色值过滤[10]的测定方法。

其被广泛用于背光模组的亮度、色度、色温及其均匀性等特性的测试。

2.2.2 红外热像仪
由日本NEC公司生产的H2640红外热像仪,主要用于测试物体表面的热分布情况。

该设备像素高、响应速度快,接近军用级别,对功率型LED器件也能实现温
度分布分析。

2.2.3 高温老化系统
可实现温度实时监控,保持恒温环境状态,样品可在点亮状态下进行高温老化实验。

2.3 实验方案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测试内容:
(1)保持样品点亮的情况下,对其进行1500小时,50℃高温加速老化实验。

(2)使用BM-7平面光源测试系统,每两周测试一次样品的亮度和色度等光学特性
参数。

(3)使用红外热像仪测试样品稳定工作状态下的热分布情况。

3 数据分析
3.1 LED背光源的亮度、色度衰减分析
4个样品都是在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高温加速老化测试,但是,由于其品牌不同,LED背光源的生产加工工艺和质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我们可以看
到4个样品的亮度衰减程度差别很大,只有2号样品出现了明显的衰减。

如图1
所示,是4个样品的1500小时亮度衰减曲线。

图1 亮度衰减曲线
通过给液晶屏不同的颜色信号,我们来进一步研究2号样品的RGB三种颜色的亮度衰减特性。

得到表2,其中,红光的衰减最为明显。

由此可见,不同颜色的亮度衰减速率是不同的,红光衰减最快。

表2 2号样品的RGB亮度维持率亮度维持率红光绿光蓝光30.63% 62.39%
37.94%
不同颜色的亮度衰减速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其老化前后的色度偏移。

如表3所示,它是2号样品老化前后的色坐标。

表3 2号样品老化前后的色坐标色坐标x y老化前0.2743 0.2914老化后 0.2434
0.2163差异(Δ/Avg)12.0% 29.6%
我们研究背光源在高温老化过程中的色温变化,就会发现色温出现了明显上升,如图2所示,它是1、3、4号样品老化过程中的色温变化曲线。

而2号样品的起始
色温就很高,随着老化实验的进行,色温不断升高以至于超出了色度计的量测范围,所以不考察2号样品的色温变化状况。

图2 色温—时间曲线
虽然1号和3号样品的亮度在老化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他们的色温却明显升
高了,1500小时老化后的色温分别为初始色温的1.4倍和1.7倍。

白光色温的变
化主要是其中的RGB颜色配比出现了变化,色温升高说明红光衰减快,红光的占
比减少所致。

色温均匀性也是反映LED背光源颜色表现能力的一项指标,通过高温老化实验后,我们发现LED背光源不仅色温升高了,而且色温均匀性也趋向于更不均匀,可见
其不同区域的色温变化程度并不一致,见表4。

这里我们引入标准差的概念来评价色温不均匀程度,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一种量化形式,标准差越大,说明色温越不均匀,反之亦然。

表4 老化前后的色温均匀性对比样品编号标准差色温均匀性 (MIN/MAX)老化前
老化后老化前老化后1 893 2091 75.19% 57.42%3 1205 3679 73.22%
52.79%4 85 106 93.74% 93.26%
3.2 热分布与亮度、色度之间的关系
图3 4个样品的热分布图
对于侧光式LED背光源来说,其LED灯条所在的侧边会有一个明显的温升,所以整体温度分布很不均匀;而对于直下式LED背光源来说,由于其正常工作状态是竖直放置,因此,即便其LED是均匀排布的,也难以避免顶端比底部热的情况,再
加上电路元件等其他热源的分布不均匀,所以难以实现整个背光源的温度均匀分布。

见图3,是1~4号样品稳定态的热分布。

由热像照片可见,2号和3号样品的LED灯条都是位于LED背光源的底部的侧入式结构,由于他们的亮度分布和色温分布主要受到导光板的影响,所以无法从热分布情况直观地反映出其亮度和色度变化。

而1号和4号样品是直下式背光源,没有导光板的影响,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就会直观地以亮度和色温等特性表现出来。

如图4所示,是4个样品的初始亮度分布情况。

从亮度分布图中可以看到,1号和4号直下式LED背光源的亮度分布较为均匀,呈现中间亮度高且平坦,四周亮度低的分布,主要与其LED的排布有关;而2号和3号侧光式LED背光源的亮度分布较不均匀且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与导光板有关。

图4 4个样品的初始亮度分布图
图5 4个样品的初始色温分布图
如图5所示,是4个样品的初始色温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1号和4号样品虽然都是直下式LED背光源,但他们的色温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大尺寸的4号样品的色温分布相对较平坦;而2号和3号侧光式LED背光源的色温分布主要与导光板有关,所以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结合之前讨论的高温老化前后色温均匀性的变化,参考表4,我们发现老化后,侧光式LED背光源的色温均匀性相比直下式LED背光源来说更不均匀。

而对于不同尺寸的直下式LED背光源来说,大尺寸的4号样品的色温均匀性表现较好。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尺寸背光源的散热性能较好。

下面我们主要研究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热特性与光色特性之间的关系。

以1号样品为例,如图6和图7所示,是1号样品老化前后的亮度分布上视图。

中间亮度较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温度较高的区域,老化后,此区域的亮度出现了明显的衰减,而两边温度较低的地方,亮度几乎没有变化。

图6 老化前1号样品的亮度分布上视图
图7 老化后1号样品的亮度分布上视图
对比1号样品的色温分布三维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

老化前,色温分布总体而言较平坦,色温较低;老化后,中间及上部温度较高区域由于受到高温老化的影响,色温出现大幅上升呈隆起状,而下边缘温度较低区域的色温呈现一个向下的陡坡,越靠近边缘,色温就越低。

图8 老化前1号样品的色温分布三维视图
图9 老化后1号样品的色温分布三维视图
4 总结
由于高温会使LED的发光效率降低[11]、光谱波长偏移[12]、荧光粉老化失效等,背光源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导致不同位置LED发光特性的不同。

温度高的地方,LED的亮度衰减较快,且红、绿、蓝三色LED亮度的衰减速度是不一致的,其中红光LED衰减最快。

因此,不同位置温度不同会导致LED背光源的亮度衰减不均匀,而且使三基色LED的颜色配比出现差异,因而也会引起色差,严重影响背光源的颜色表现能力。

此外,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温度分布与其亮度和色温变化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温度较高的地方,亮度衰减得快,色温也上升得快,反之亦然。

而对于侧光式LED 背光源来说,其亮度和色温分布主要受到不同导光板的影响,所以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其与热分布的关联性。

根据相同条件的高温老化实验结果的验证,我们认为直下式LED背光源的亮度和色度表现相比侧光式LED背光源要好,而且对于不同尺寸的直下式LED背光源来说,较大尺寸的LED背光源的亮度和色度表现较好。

参考文献
[1]YE Yao-bin.LCD TV's Display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Features [J].Advanced Display,2009(8).
[2]刘毅清.提高LED背光源质量的研究[J].现代显示,2009(12):25~28.
[3]季旭东.LCD用的LED背光源技术[J].照明工程学报,2003,14(3):19~21.
[4]D.A.Steigerwald,J.C.Bthat,D.Collins,et al.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 [J].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2002,8(2):310~320.
[5]S.Narendran, L.Deng, R.M.Pysar, etal.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ower light-emitting diodes[J].In: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Lighting,2004:267~275.
[6]梅毅,陈郁阳.LED温度特性的测试[J].照明工程学报,2007,18(1):17~20.
[7]戴炜锋,王琚,李越生.大功率LED封装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的分析[J].半导体光电子,2008(3):324~328.
[8]王静,吴福根.改善大功率LED散热的关键问题[J].电子设计工程,
2009(4):123~125.
[9]刘煜原,罗毅,韩彦军等.LED波长一致性和温度均匀性对背光源色差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0(2):104~107.
[10]H.P.J.Verbeek,A trichromatic colorimeter [J].Physica,1934,7~12:1082.
[11]茹考斯卡斯.固体照明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2006:34.
[12]D.A.Steigerwald,J.C.Bthat,D.Collins,et al.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 [J].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2002,8(2):310~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