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清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5分)
1.(2024·乐清)小乐在抄写一段文字,从书写的角度,你有什么建议?()(多选)
A.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B.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C.字距均匀,上下字要对齐。
【答案】A,B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结合汉字书写的相关知识,AB两项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项中对汉字书写上下字对对齐的表述都错误的,不符合汉字书写的要求;
故答案为:AB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书写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2.(2024·乐清)将下面这句话工整地抄在横线上。
每次回望,都是为了留住美好;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每次出发,都是为了铸就
梦想。
【答案】每次回望,都是为了留住美好;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每次出发,都是为了铸就梦想。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写正确。
“回望"的“望”下面是“王";“都是”的“都"是耳刀旁;“留住”的“留"下面是“田”;“停歇"的“歇”右边是“欠";“积攒”的“攒"是提手旁,右边是“赞”;“铸就"的“铸”是金字旁,右边是“寿";标点符号要正确。
故答案为:每次回望,都是为了留住美好;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每次出发,都是为了铸就梦想。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
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3.(2024·乐清)根据拼音,完成“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之旅上的填空。
【答案】鞭炮|不可思议|意义|漫长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的音节,“鞭炮"的“鞭”是革字旁,右边是“便";“不可思议”的“议"是言字旁,右边是“义”;“意义"的“意”下面是心字底;“漫长"的“漫”是三点水,右边是“曼";
故答案为:鞭炮|不可思议|意义|漫长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
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4.(2024·乐清)阅读“汉字里的时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字形演变和字义,我判断第一个字是“宵"。
B.我发现这组汉字都和黑夜有关,让我联想到“旦、早、晨”都和白天有关。
C.我知道所有跟时间有关的字都和太阳有关。
D.汉字博大精深,蕴含着古人无穷的造字智慧。
【答案】C
【知识点】汉字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内容和汉字的特点;
C项中所有跟时间有关的字都和太阳有关。
这个观点过于绝对。
虽然很多与时间相关的汉字(如“日"、“旦”、“时"等)确实与太阳有直接关联,但并非所有时间相关的字都如此。
例如,“夜”、“晚"等字就与太阳无直接联系,而是与黑夜相关。
因此,C项的说法不准确。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演变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5.(2024·乐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阅读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沈从文《腊八粥》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老舍《北京的春节》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冰心《腊八粥》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莫言《过去的年》
我曾经十分向往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A.以上四个片段都描写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和味道。
B.老舍和冰心同样都写熬腊八粥,但冰心的笔下更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怀念。
C.莫言和沈从文都写出了等待吃腊八粥时的那份期待和向往。
D.四位名家都是通过描写腊八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腊八粥》节选的这段没有描写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和味道,A项表述错误;
B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中句子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语段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
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6.(2024·乐清)六年来,我们积累了不少读书的好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书中人物关系如果比较复杂,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C.有些名著的内容比较长,我们只要了解故事梗概就可以了,不需要认真读。
D.遇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触,也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读书方法的相关知识,ABD三项中对读书方法的表述是正确的,符合相关知识要求;
C项中对名著的阅读应该提倡采用精读,不能因为名著内容长,只了解大概,这样无法真正理解名著的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阅读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7.(2024·乐清)读故事梗概,回忆读过的书,请你为这次读书会确定主题。
()
A.传承与创新B.磨难与成长C.激情与浪漫D.机遇与挑战
【答案】B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中对人物的描写,丑小鸭历经磨难长成天鹅;汤姆和伙伴历经探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沉香历经磨难成功救出自己的母亲;这些描写都表现了“磨难与成长”的主题,应该选择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可顺利作答。
8.(2024·乐清)根据下列三位同学的阅读批注,推测书中人物,完成连线。
知天文,识地理,懂人心。
真是神机妙算啊!A.鲁滨逊
面对意外,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很快接受了现实,非常强大!B.小英雄雨来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洗礼下,他小小年纪就勇敢机敏。
C.诸葛亮【答案】
【知识点】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对名著中人物的认知和理解,“知天文,识地理,懂人心,神机妙算"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面对意外,没有灰心丧气,很快接受现实”描述的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在荒岛生存的故事;“抗日战争中勇敢机敏的小英雄"描述的是“小英雄雨来”;结合人物特点,进行作答。
【点评】题目考查对人物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9.(2024·乐清)帮小乐题为《创新》的演讲稿选一句合适的名言,增加说服力。
()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结合“创新"这一主题;A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这句可以作为《创新》演讲稿;
B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根难。
C项中“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告诫世人读书不可囫囵吞枣。
而应该用心读书。
D项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10.(2024·乐清)仿照加点部分夸张的写法,补全运动会图片的文字介绍。
赛场上,呐喊声如惊雷滚动,冲破云霄。
我站在起跑线上,紧张得___ 。
【答案】心都要跳出来了。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阅读句子,“呐喊声如惊雷滚动,冲破云霄”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写出“紧张"的具体表现。
故答案为:心都要跳出来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子前面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围绕句子表达的主题进行仿写作答。
11.(2024·乐清)将“争吵”那天的回忆写进纪念册,下列哪段环境描写更合适?()
A.阳光洒在青草地上,新鲜的花朵,像刚刚睁开眼的娃娃,甜甜地看着我。
B.这刻的阳光格外刺眼,它在我身后投下的长长的影子,怎么也甩不掉。
【答案】B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内容,“争吵"人物的心情应该是烦恼、糟糕的;阅读各项中句子,
A项结合对阳光、花朵的描写,表现了开心、愉悦的心情;
B项中句子结合对“刺眼的阳光”“甩不掉的影子"等景物描写,表现了烦恼、糟糕的心情,与题目要求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
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句子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进行作答。
12.(2024·乐清)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借朗诵与歌曲表达离别之际的情感。
阅读两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幸好人生有离别》林清玄生活里很多记忆像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骑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马儿。
让我们把所有的笑与泪,成功与失败都放在那间旅店,继续向前出发吧。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A.《送别》中描绘了长亭夕阳晚景,借景抒情,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B.林清玄运用了精巧的比喻,表达了离别后重新出发的乐观态度。
C.朗诵《幸好人生有离别》时要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来表达消极的情绪。
D.两则材料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答案】C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分析】结合对材料的阅读理解,阅读各项,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的原意;
C项结合《幸好人生有离别》中句子,“人像骑着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马儿。
让我们把所有的笑与泪,成功与失败都放在那间旅店,继续向前出发吧。
”这句表达了勇敢地告别过去,激情澎湃地迎接未来的进取精神,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表达出乐观积极的态度。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理解能力。
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对每一选项中的表述进行正确分析,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表述,进行作答。
13.(2024·乐清)将空格中的诗句填写完整。
【答案】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沙如雪|明月何时照我还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此处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请你再饮下这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当你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马诗》,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故答案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沙如雪;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14.(2024·乐清)来到李大钊旧居,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他被捕时的样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仍能被他那的品质深深触动。
【答案】无私无畏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是对父亲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故答案为:无私无畏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题目中对人物的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即可顺利作答。
15.(2024·乐清)时下大热的《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把新疆阿勒泰这个世间桃源带到了大家眼前。
这个假期,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想去那里?完成你的“心愿卡”。
心愿卡我想去:理由:___ ______ 来到李大钊旧居,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他被捕时的样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仍能被他那
【答案】我想去黄山;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怪石、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选择自己最想要去旅行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我想去黄山;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怪石、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理解(32分)
(2024·乐清)了解社团,走进那些热爱。
(一)身边的社团
乐清教育发布社团风采
小七音社乐清市某中学小七音社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惊艳校园。
校内外主题晚会、歌手大赛、义演等活动让他们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越剧社团一腔一调,唱梨园雅韵。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市某中学于2024年初成立了越剧社团。
该社团被评为乐清市校园精品社团。
(二)过去的社团
精武会:中国最早的体育社团在电影《霍元甲》中,一代宗
师霍元甲在擂台上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国外对手,反击了西方侵略者对华人的蔑视。
于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最早的民间体育团体“精武体育会”,强身健体的风潮也因此掀起。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更多进步青年,精武会资助一批青年才俊赴法国留学,其中包括《觉醒年代》中的陈延年和陈乔年。
春柳社:中国最早的戏剧社团1906年,“春柳社"由几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创办而成,是我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演出团体。
为了给国内水灾筹集赈灾款,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第一幕戏《茶花女》。
春柳社著名社员李叔同就在话剧中扮演茶花女一角。
为此,他剃掉蓄了多年的胡须,还特地新制了漂亮的连衣裙,塑造了一个不可超越的艺术形象。
(三)名著中的社团
探春起意组建作诗社,恰巧贾芸送了宝玉两坛白海棠,取名为“海棠诗社”。
诗社由李纨任社长,迎春、惜春是副社长。
海棠诗社在高雅的大观园里一月二会(每月初二和十六),风雨无阻。
每期由一人出题,限定题材和格律,诗作完成后,由众人商议评选最佳。
16.阅读以上短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如果你爱好唱歌,可以选择参加某中学的小七音社。
B.李叔同扮演茶花女一角,让我想起了梅兰芳也塑造了男扮女装的艺术形象。
C.“海棠诗社"的名称、最佳诗作的评选均由社长李纨决定。
D.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17.阅读材料(二),想想这些社团在当时还发挥了什么作用?
18.假如“海棠诗社”以“高贵品格"为题,下列哪句诗不能入围最佳诗句的评选?()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风。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9.关于社团活动,你赞成下面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参加社团很有必要。
我觉得没必要参加社团,还是以学习成绩为重。
我的想法:
【答案】16.C
17.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培养了进步青年
18.B
19.我赞成小乐的观点。
因为学生需要多方面发展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材料中的描写和表述。
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原文的内容;
C项中“海棠诗社”的名称是贾宝玉命名的,诗作完成后,由众人商议评选最佳。
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17.结合材料二,材料中这些社团反击了侵略者的藐视,掀起强身健体的风潮;给水灾筹集赈灾款,塑造艺术形象等;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培养了进步青年;
18.阅读各项中的诗句,A项诗句借助写竹子赞美了坚韧不拔的精神;B项诗句描写寒食节的春景,没有写出人物的高贵品格,这项不能入围最佳诗句的评选;C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句借助写梅花,赞美了纯洁高尚的气节;D项诗句借助写石灰,赞美了坚强不屈的品格。
故答案为:B
19.结合材料中对不同社团的介绍,根据自己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意义的认知,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我赞成小乐的观点。
因为学生需要多方面发展,参加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学习各种不同的技能,获得全面发展。
(2024·乐清)品读故事,感悟那些哲理
山鹰社:让生命在热爱中延续
在失败中迈出第一步
我最早知道山鹰社,是一次作文课上,老师给了一段登山的资料。
我这才知道原来社团也可以组织登雪山,我原以为那都是国家登山队才能干的事情。
2005年,我考进北大。
山鹰社每学期招新一次,交5元报名费,还送一本社刊。
就这样,我成了山鹰社的一员。
一开始是冲着跑步去的。
我喜欢跑步,但一个人跑有点寂寞,一群人跑刚刚好。
后来,在老队员的鼓动下,我加入了冬训队为登山做准备。
训练时,我的体测成绩都很好,飘飘然起来。
当然,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少轻狂注定是要被现实毒打的。
第一次登山,是去四川的半脊峰,海拔5430米,爬到一半时我发现自己高反很严重,大脑缺氧,呼吸困难,每一步都很艰难。
我几乎是被两个老队员连拖带拽架下来的。
下山回到旅舍,竟然从二楼的楼梯上直愣愣摔下去了,而且扶着栏杆无论如何也站不起来。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
回到学校后,我进入一种逃避的状态,羞愧、挫败……
在老队员的帮助下,半年后我重新回来了。
我开始了解高原反应是怎么回事,开始更科学更系统地去理解登山这项运动,也渐渐体会到其中的博大精深。
从那次打击后,我才算真正迈出了学习如何做一个登山者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登山?
如果你问山鹰社的队员,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一样。
有人有征服欲,有人爱山的壮美,有人享受同伴之间的情谊,有人想要体验极限的生命状态。
人们想象雪山之巅的风景奇丽壮美,但只有登山者才知道,山路险峻,危机四伏,寒冷和疲惫才是主旋律。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去登一次山就知道了——身体的极限,情绪的极限,意志的极限。
高海拔的缺氧状态,会让人变得非常情绪化,动不动就会发脾
气。
那时,你不仅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把别人看得很清楚。
正因如此,你们才能互相信任。
山鹰社有句口号——登山归来都是生死之交,我最好的两个朋友都是在山鹰社认识的。
雪山永远在那里
北大山鹰社的基地有一个玛尼堆,是纪念曾经在山难中离我们而去的六位队友。
平常很不显眼,就是几块垒起来的石头,但每到清明,总有人点上蜡烛。
那些逝去的生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有时候是缅怀,是哀思,有时候则是警醒,关于安全的底线和自由的边界。
安全第一,不代表要消灭所有的风险。
登山运动的魅力之一,就是有人带你去靠近风险的边缘,告诉你怎么去控制它,怎么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地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社团成立35年了。
直到今天,我仍然会以老队员的身份参与山鹰社的活动,传承那份热爱。
雪山就在那里。
一代代的青年,他们会听见它的召唤。
20.阅读选文,补全下列历程图,并写写从中获得的感悟。
从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成功总是需要____________ 。
21.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失败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而略写了成功的经历,这样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体会作者的观点,下列哪个不是作者认为的登山的意义。
()
A.登山可以让我们学会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地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B.登山让我们享受被现实毒打的感受,不断尝试失败的滋味。
C.登山会让朋友之间认清彼此,了解彼此,更信任彼此,收获美好的友谊。
D.登山会让我们不断挑战身体、情绪、意志的极限,磨炼人的意志。
23.根据选文,为山鹰社的社刊选择合适的社标与口号。
()A.青山常在B.阅读在路上
C.存鹰之心于高远D.一路向前
24.结合资料袋,说说你对题目中“让生命在热爱中延续”的理解。
资料袋山鹰社登山从前期的筹备,到进山后安排,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完成。
1998年,山鹰社登上卓奥友峰,是中国民间登山组织第一次登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
社会评价山鹰社:35年的历程,是勇于挑战自我、不畏艰险、积极探索的北大精神。
【答案】20.知道原来社团也可以组织登雪山加入了冬训队为登山做准备更科学更系统地去理解登山这项运动;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科学系统的学习
21.作者之所以详细描写失败的过程而略写成功的经历,是因为失败的过程更能体现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成长和转变,这样的描写更真实、更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取得成功的艰难和不易
22.B
23.C
24.结合资料袋,对题目中“让生命在热爱中延续"的理解是:山鹰社的成员们因为对登山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在攀登过程中不仅挑战自我,还传承和发扬了北大精神。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挑战,他们在热爱的事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这种精神的传递和延续使得生命的意义得到了升华和扩展。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0.结合短文内容,一次作文课,知道社团也可以组织登雪山;加入冬训队为登山做准备;半年后,开始更科学更系统地去理解登山这项运动;多年后,以老队员的身份参加山鹰社的活动;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知道原来社团也可以组织登雪山加入了冬训队为登山做准备更科学更系统地去理解登山这项运动;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科学系统的学习;
21.结合短文内容,因为失败的经历更能体现在面对困难和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