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家长逐渐关注幼儿的教育方式,同时家长的教养情况也直接关系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幼儿开始交友是在3~5岁期间,这也是幼儿能够接触到小伙伴,与小伙伴交往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所以家长还需要避免在教育中走向误区,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良好的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幼儿;同伴关系
前言: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成元素,对于未来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能够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友方式和思维模式,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中,家庭也属于社会各个框架之中的主要职能部门,父母的交往方式和实际家庭情况会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以至于在后期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影响,以此找到其中教育的误区,提出合理的家庭教育开展方式,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良性发展,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进步做出贡献。

一、父母在幼儿同伴关系教养过程中的误区
(一)教育观念有误
目前为止,在我国不止几个家庭存在对幼儿教育观念错误的现象,很多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幼儿实际的心理发展情况,甚至不了解幼儿阶段教育工作需要采用哪种方式和哪种手段,很多家长甚至认为,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甚至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幸福,连饭都吃不上,还讲究什么教育?这种思维是直接导致教育中出现错误观念的现象。

甚至还有些家长在幼儿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生养了孩子,所以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这样就会在主观意识中给幼儿的所以事情做出决定,孩子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力,最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揠苗助长的现象。

甚至很多家长会干涉孩子的社交情况,幼儿阶段是其社交能力初步养成的阶段,这一时期如果家长没有给予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就会导致幼儿在后期很难融入到集体之中,甚至对未来的婚姻、工作都会产生影响。

(二)教养方式开展不合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下逐渐开始关注对于幼儿的教育情况,主要就是由于我国居民已经逐渐脱离原始的社会,人们接受的教育逐渐增加,并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良好的转换。

所以不论哪一阶段的教育都开始被重视。

特别是幼儿教育,主要是人们意识到在幼儿时期给予良好的教育工作能够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并且对于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很多家长拥有自己的公司、生意、还有些人是需要打工赚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很难空出时间教育幼儿,这时候幼儿就会被送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身边,但是俗话说“隔辈亲”,老年人对于孩子更多的就是溺爱,任由幼儿发展[1]。

还有些家庭中老年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表示,孩子开心就好,年龄这么小,不需要给太多约束,孩子要是不开心,没办法和他父母交代,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造成幼儿在刚刚形成思维意识的阶段,就觉得自己在家中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有些长辈称呼幼儿为“小祖宗”,这样幼儿心中压根无法形成“谦让、有礼”。

这也会让幼儿与同伴在交往的过程中,关系难以变得融洽,甚至会出现很多问题。

还有很多父母有时间自己带孩子,但是并没有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出现父母吵架、骂人,与朋友喝酒、划拳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幼儿与同伴的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2]。

(三)父母未能树立科学的态度认知
现阶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幼儿在成长到一定阶段,能够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其整体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发展状况,关键影响因素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未来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大多数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而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是需要接受教育的阶段,过早的结婚生子会导致父母接受教育过少,或者是还没有良好的社会经验就已经走入家庭的环境[3]。

所以这样的父母在服幼儿进行教育的阶段,很难树立科学的态度,更多的情况下,父母会觉
得自己还是孩子,怎么去教育更小的孩子。

所以在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上严重者大骂,其他的就是放任自由的心态。

但是实际上这些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如果养成了自由的生活习惯,会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在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也不会互相谦让,造成同伴关系不和谐,或者是很难交到朋友的情况[4]。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之间的影响
现阶段,据调查显示,很多父母觉得幼儿与同伴之间无非就是两个小孩的游戏,并没有什么交往的关系和情绪可言,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幼儿之间也会有交流,甚至有时候幼儿之间的交流比家长更加深入。

如果家长不能够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就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性格、行为上的缺失,其他小伙伴不愿意与其共同玩耍和交往,即便是有小伙伴愿意与其在一起,也很难处理好两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父母对幼儿经常打骂,幼儿就会形成懦弱、胆怯的心理,不敢也不愿意加入到小伙伴的生活中;还有家长如果过分的溺爱幼儿,就会出现幼儿在小伙伴当中娇气、爱发脾气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幼儿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5]。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1、家庭条件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同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条件是幼儿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影响幼儿和同伴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一个家庭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幼儿后期的发展情况。

例如:家庭条件过于优越,幼儿会出现膨胀的心理状态,不把小伙伴放在眼里,在游戏过程中处处争第一,稍有不顺就骂人、哭闹,这些都是家庭条件过分优越造成幼儿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养成的与人交往的性格。

在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爸爸去哪儿》的第一季中,五个小朋友就是以同伴的方式在交往,其中著名主持人李湘家的小宝贝就是在非常优越的家庭条件下成长的,所以很多镜头都能够看到她发脾气、不开心、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

但是在后期父亲的教育和其他小伙伴的影响下,她也逐渐变得懂事,在这样的公众镜头中也能够看出,家庭条件和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同伴关系产生的影响[6]。

2、父母教养素质差异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这一阶段正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阶段,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和性格养成的阶段,如果家庭成员素质较低,幼儿也会学习和模仿,直接影响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互相骂人,或者是把脏话当成口头语,幼儿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然后跟着家长进行学习,在后期进入幼儿园,幼儿也会和小伙伴说出同样的话,严重影响小伙伴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老师对幼儿的看法[7]。

本文研究之后,得到的主要论点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家长素质的差异,造成幼儿的心理出现缺失,家长如果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那么就会完全忽视幼儿的教育,更不会关注到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情况,所以就出现即便是幼儿出现问题,家长也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式进行纠正,直接影响幼儿后期的工作和生活。

3、父母缺乏科学教养理念
家庭教育过程中影响幼儿的情况有很多,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很多父母在性格上存在差异,就会导致幼儿在后期发展阶段也出现一定的差异,还有些家长对于幼儿的过分的宠溺,幼儿就会形成非常严重的唯我独尊心理。

这些都导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和其他小伙伴交往。

实际上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能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因为幼儿阶段孩子的思想、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所以他们所能够涉及到的交往方式并不复杂,不需要家长分析其中的利弊,只需要告诉幼儿哪一种是正确的交往方式就可以。

但是目前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儿与小伙伴交往的重要性,所以也很难用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严重导致幼儿交往上的缺失。

还有很多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对于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科学教育理念,影响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幼儿出现胆小、不愿交流的情况。

同时还有很多父母对外的应酬比较多,就很难空出时间来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小伙伴交往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长久以往忽视的行为让孩子内心极度渴望被爱,导致情感上的缺失形成了不会与小伙伴交往的问题[8]。

因此本文认为缺乏科学的教养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成长。

三、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推动幼儿同伴关系良好发展
(一)家长建立楷模,指导幼儿搭建同伴关系
经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看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想要保证幼儿和同伴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家长还需要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作为幼儿的楷模,实际上幼儿对于家长的行为和方式还有语言会进行模仿和学习,所以家长还需要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

想要形成这种情况,家长在日常的交流中需要注意语言的文明性,不论之前两个人是如何沟通,在幼儿出生之后都需要按照和谐的生活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的进行。

例如:家长在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的时候,需要给客人倒茶、拿水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幼儿与客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也能够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的习惯,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应用在以后的交往之中。

所以本人认为,想要幼儿能够保证和同伴之间关系良好,就需要家长在家中教养之后建立起模范的作用,这样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找到与人交流和接触的方式,以此更好的构建同伴关系。

(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幼儿
实际上对于幼儿的教育远没有想象的复杂,幼儿是在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被影响,所以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造成影响,在这样的情况家长还需要注意两人在家中的交流方式,说话语气要和谐,并且在吃饭或者是沟通的过程中,能够谦让有礼,例如:吃饭的时候互相夹菜,剩下的最后一块肉父母让给孩子的同时需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心疼你,所以我们让给你,不是我们不喜欢吃,还要告诉孩子在以后和小朋友、家长、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也要学会谦让和分享,这样幼儿会在心里上形成这种思维模式,这样在以后与小伙伴交往的同时也会受到这一思维的影响,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这样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更加和谐。

所以在本文研究之后认为,幼儿的心智和思维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在这样的阶段,家长不能直接和幼儿讲道理,也不能威胁恐吓幼儿,还需要在家庭教育的氛围内,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影响,这样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方式。

(三)尊重子女,鼓励孩子与同伴玩耍
很多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幼儿就是自己的孩子,需要尊重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压抑幼儿的天性,导致幼儿出现过分惧怕家长的情况。

还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只要有自己的陪伴就可
以健康成长,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想要保证幼儿的良好发展,家长还需要鼓励孩子能够与同伴进行沟通和玩耍,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幼儿向自己告状,还需要在了解事情发展的实际情况之后,向幼儿讲道理,告诉幼儿我国的传统美德,并且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注意自己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幼儿能够在后期的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关注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在一定的环境下意识上对自己进行约束,长此以往,幼儿就能够与小伙伴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本文研究之后得出论点,家庭教养固然重要,但是所开展的方式直接决定家庭教养是否成功,所以能够看出,想要保证幼儿能够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需要放低身份,做到尊重子女,并且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与人接触和交流,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幼儿与同伴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四)父母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
在父母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很多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有些方式是不科学的,例如:有些家长由于自己的天性,习惯性告诉幼儿在被其他小伙伴欺负的时候要学会反击,这种教育手段有些家长觉得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会让幼儿养成打架的习惯,甚至会造成幼儿性格中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家长需要按照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引导幼儿。

不一定需要参考教科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正确的习惯去管理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摒弃自己的坏习惯,与幼儿共同形成科学的与人交往的方式。

家长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让幼儿养成反思的习惯,回顾一整天自己所做的事情,哪一件是错的,这一点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郭涛做的就比较好,他能够让石头在睡觉之前反思一天的所作所为,并且说出第二天要怎样做。

长此以往,幼儿就能够形成一个科学的反思习惯,这样在与小伙伴交往过程中自然也会更加愉快。

在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中,能够看出,不论是哪一个论点,实际上都是要求父母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思想观念,这一点不仅仅是关系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甚至和幼儿未来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本人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否科学,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还需要家长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以此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进步。

四、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幼儿阶段,孩子的习惯、思维和做法都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家长如何引导,幼儿就会如何发展,所以本文认为,想要给予幼儿良好的家庭教养,保证幼儿能够和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家长需要关注到幼儿各个方面的情况和特点,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的教育幼儿。

同时在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树立榜样,做出科学的教育方式,避免幼儿在与小伙伴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关系的僵化。

很多人认为幼儿阶段的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共同游戏而已,实际上幼儿之间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所以家长需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这样幼儿才能够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严冷,夏婧. 美国伊利诺伊州幼儿保育和教育投入政策分析及其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02:15-21.
[2]邓红红,孟繁慧,宋丽双.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途径[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3:89-92.
[3]徐东,杨溢. 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家庭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02:90-93+108.
[4]高娟. 论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亚太教育,2015,12:13.
[5]顾淑芳. 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 江苏教育研究,2015,Z4:86-89.
[6]郑翠兰. 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引发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52.
[7]顾爱琴.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市六合区雄州中心幼儿园为例[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12:42-44.
[8]武海霞. 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分析[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