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无信不立。” 3.上述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明确】民本思想。
4.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哪三个条件?其中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具备“足食”“足兵”“民信”三个条件, 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如果只有兵和食,而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 样的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古义:_这__样__以__后_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产生另一件事情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译文:_懂__就__是__懂__,__不__懂__就__是__不__懂__,__这__就__是__聪__明__。__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译文:_犯__了__错__误__而__不__改__正__,__这__就__是__错__误__啊__!__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宾语前置) 译文:_严__于__要__求__自__己__,__而__少__要__求__别__人__。 4.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译文:_它__靠__什__么__行__走__呢__?__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1.本课集中反应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具体如下表。 【点拨】
课文原句
人生智慧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法改变自己的无知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③小人之过也必文
这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于2013年获得世界马克思经 济学奖。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传承下去,是卫兴华做学问的一项重要使 命。
在多年教学中,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教学和阐释,要结合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实际,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科学性,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行。
【点拨】(1)以松柏的最后凋落来说明人应该持之以恒地完善自身的修养和学问, 只有这样才能垂范后世,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百姓。 (2)用水的流淌不息来比喻人的精神境域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时光易逝, 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地充实自己。
【备选要点】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点拨】(1)文章第1、2则就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表达了 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分才算真正的智慧。
【明确】选B。“就像没有犯过错误一样”错。仍然会得到大家的敬佩是因为看 到君子勇敢改错的精神,不是像没有犯过错一样。
2.文中的“君子”“小人”各指什么样的人? 【明确】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贱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3、4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错误
课文原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生智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凡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贪求小利
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
2.请赏析下面两句话的深刻寓意。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课外人物志】 卫兴华: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不做“风派理 论家”——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
卫兴华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 和研究工作已经60余年,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非同一般。
【文言知识卡】 一、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_女__”,通“_汝__”)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食__”,通“_蚀__”) 3.无欲速,无见小利(“_无__”,通“_毋__”,_不__要__)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彫__”,通“_凋__”,_衰__落__)
二、一词多义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语言梳理薄】 一、积累熟语及运用 1.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反而不能到达目的。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3.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 不返。
【运用】(判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所有人丰收、顺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亏损,做事要适中,不能太过,要
5.于斯三者何先?(宾语前置) 译文:_在__这__三__项__先__去__掉__什__么__呢__?__ 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省略句) 译文:_子__夏__做__了__鲁__国__莒__父__这__座__城__邑__的__长__官__,__(_向__孔__子__)_请__教__施__政__方__面__的__问__题__。__
2015年底,卫兴华获吴玉章毕生成绩奖,他把100万元奖金无偿捐赠,用于 支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优秀成果嘉奖。
卫兴华虽病痛缠身,但仍坚守在教学一线,担负博士生导师,每天坚持学 习、工作。
答案: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人皆见之 人皆仰之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5.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三、文化常识 1.宰: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能在屋里劳作的一般都是手工艺匠人,有较专 业的技术,由此引申出主管、主持等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官吏的通 称。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城邑的长官,也都称宰。宰相就相当于百官的头目, 所以“宰”又特指“宰相”。 2. :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3. :古代小车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
【思维升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
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 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 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 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925年,卫兴华诞生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时,老师给他 取名“卫显贵”,希望他将来荣华富贵。从小目睹日军暴行的他,在读中学补 习班时,把名字改为“卫兴华”,立志抗击日寇、振兴中华。
1946年,卫兴华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在解放区正式入党。后被捕 入狱。他在狱中严守党的秘密,出狱后转到北平继续从事地下工作。此后,卫 兴华先后在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 研室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课内素材站】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这句话启示我们,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 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一旦产生了矛盾,人应该多 进行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在这里他却又说“要盟也,神不 听”,违背了盟誓。你怎么理解这个矛盾?
【点拨】孔子讲诚信,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的。一般来说,签订了盟约,就应 该遵守,这是一个人讲诚信的表现,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但如果是在被挟持的 情况下签订的盟约,则是违背了一个人真实的意思,就不应该遵守。如果违背 了,也不能算是不讲诚信。同时,这也反应了孔子处理问题不死守教条、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性。
Hale Waihona Puke 【话题延伸】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原毁》 【品评】《原毁》是韩愈探求社会上毁谤恶习的本原,以求革除毁谤恶习的一 篇文章。作者讲了古代君子对人、对己的两种不同要求:要求自己总是严格而 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厚并且要求简单。后被概括成“责己严,待人宽”两句话, 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始终保持住“如日中天”的状态。( ×。应为“物极
必反”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学术无信,科学的神
圣殿堂定然礼崩乐坏。( √ )
3.长江东流,﹒逝﹒者﹒如﹒斯,中国沿着前进的阶梯拾级而上。( √ )
二、名句填空 1.《论语·为政》中,孔子认为真正的聪明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孔子将君子的过错比作日食月食,有了错误,“_____________”;改正了错 误,“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远离别人怨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强调了政府信用的重要 性。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松柏比喻人应该持之以恒完 善自身道德修养。
【文本自测区】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人难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但如果不正视错误,犯了错不改, 就是真正犯大错了。 B.孔子认为,君子如果能勇敢改正自己的错误,仍然会得到大家的敬佩,就像 没有犯过错误一样。 C.“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理生动形象。 D.“小人之过也必文”的意思是:小人不光明正大,他们犯错,一定会文过饰 非。
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卫兴华提出了诸多前瞻性的理论观点:较早提 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较早系统研究和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理论, 较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卫兴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工作要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分析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地租形态和土地酬劳问 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理论,分析我国的价格体系、按质论价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他转向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并系统研究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
(2)第3、4、5则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 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分,阐明了君子对“过”的正确态度。
(3)第9、10则说明了不论是做人,还是为政,诚信至关重要。 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基本看法。
2.认真阅读选文,试分析《论语》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点拨】(1)《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着言语。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只就松柏寒冬之时仍挺拔不落上一指点,而修道之人 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住困苦折磨的形象自见了。 (2)巧设譬喻,形象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 水的不断流淌来比喻人的精神境域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紧 时间不断充实自己。这种以譬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中很多,在学习中要 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说,卫兴华老师的著述并非只 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上,更重要的是紧扣时代脉搏,运用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实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 国化、时代化。
60余年来,卫兴华笔耕不辍,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 等文章1 000多篇,出版《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等著作40多部,成为中国最 多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全国影响力和发行 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_犯__过__错__)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_严__格__要__求__) 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充__足__)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