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_李永平

合集下载

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分析

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分析

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分析作者:王磊孟维维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9期[摘要]农田防护林在改变自然面貌、促进生态平衡、调节农田小气候、防风保田、增产增收等方面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农田防护林的空气动力效应、热力水文效应及作物增产作用。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空气动力效应;热力水文效应;作物增产[中图分类号] S7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9-67-2农田防护林具有多重防护效能。

在防旱上,由于林地面积的增加,调节了气温和土壤湿度,增加降雨量,减少水分蒸发量,从而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含水量。

在防洪上,由于大力治山造林、封山育林、营造水土保持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洪水冲刷的作用。

在防风上,在农田林网基本成型的地方,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风灾沙害基本得到控制,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1 空气动力效应1.1 林带结构的防风效果不同农田防护林结构的防风效果不一样。

观测表明,疏透结构林带的背风最低风速区在5倍树高处,在20 倍树高处仍能降低风速32.6%。

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的林带降低风速区虽然不一样,但都有防风效率。

疏透式林带结构好,其次是通风结构林带,最差是紧密结构林带。

1.2 林带宽度的防风作用观测表明,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距离和防风效率与林带宽度并不成正比,林带宽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防风效率反而降低,因为过宽的林带透风度小,使通过和翻过林带的气流比例失调而降低防风效果。

如30 m宽、17 行树的林带,透风系数0.38,防风效率37.8%,而15 m宽、8行树的林带,透风系数0.60,防风效率41.7%,后者为好。

1.3 林带季相的防风效率根据对不同疏透度的两条林带进行定期观测发现,林带季相(有叶与无叶状态)对林带的防风作用影响较大,疏透度偏大的林带,全叶期比无叶期的防风效率增大约15.8%;疏透度偏小或适中的林带,全叶期比无叶期防风效率减小。

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浅析

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浅析

定 ,农 田 防护 林使 作物 蒸 腾 到 空 气 中 的水 分 不 易 向外 输 送 , 所以, 在具 有农 田防 护 林 的 农 田里 , 保 持 了较 大 的 空 气湿 度 , 同 时 也减 少 了土 壤 水 分 的蒸 发 。
四、 农 田 防护 林 影 响 局 部 农 田小 气 候 效应 的评 价
保持 , 同时 , 农 田防 护 林 会 使 农 田 土 壤 蒸 发 和 作物 的 蒸 发 作
用减 弱 。据 观 测 , 可减弱蒸发 2 5 %左 右 , 因此 , 林 带 内里 的 农 田湿 度通 常 比空 旷地 高 。 这 种 效 应 在 干 旱 的 气 候 条 件 . 显 得 尤为突出。 冬 季 里林 带 内 的 积 雪 不 易融 化 , 雪被 的存 在 , 既 可 减少冻害的发生 , 又可使农 田获得较高 的水分 , 保 持 较 好 的 墒情 。 为农 作 物 的 生 长 发育 创 造 了较 好 的环 境 条件 。

地。 但 在 冷 平 流 天气 条 件 下 , 林 网 内的 温 度 . 一 天 中任 何时 候 都 要 比 空 旷地 高 , 日平 均 及 最 高气 温要 高 I  ̄ C 左 右, 最 低 温 度 要 比空 旷 地 高 2 ℃左 右 ,在 暖 平 流 天 气 条 件 下 .林 网 内的 温 度, 不 论最 高 、 最低 温度 及 日平均 温度 都 要 比空 旷 地 低 1 ℃左 右 。 在风 速 和 乱 流交 换 作 用 减 弱 的林 带 内 . 蒸 发 的水 分 容 易
从建设使用和维护等环节落实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及沼气发酵的安全i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沼气探索更多更高效的沼气利用模式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防护林》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防护林》

高频考点190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一提到“三北”地区,特别是西北,最先涌入脑海的可能就是漫漫黄沙,“黄土”、“干旱”、“沙漠”、“大风”似乎就是它的标签。

日益降低的植被覆盖率不仅使得地面形态日渐荒芜,更是引发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天气的原凶,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诞生了浩浩荡荡的“三北”工程。

国务院于1978年批准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在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沙尘暴的形成与西北内陆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等因素有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抵御了冬季风,起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弱了沙尘暴的危害,同时”三北“防护林为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于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三北“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森林覆盖率,增加了碳储量,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拓展提升】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森林覆盖率低。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在太行山石质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发展果木经济林。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110个县,工程建设总目标是:防护林比重由1986年的23.8%增加到41.1%,经济林比重由13.6%提高到27.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影响不符的是()A.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B.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C.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D.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2.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A.封山育林,提高天然林存活率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C.提高木材蓄积量和生产力D.改善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答案】1.A 2.B【分析】1.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又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B、D选项符合;距离西北沙源较远,不能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但可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C符合,A不符合,选择A项。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肖 巍(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绿洲防护林是保障绿洲生态安全的一道绿色安全屏障,林带结构配置是决定防护林能否发挥最佳防风效果的关键因素。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疏透度林带前、后的风速,并计算了不同林带的防风效能。

结果表明:防护林带具有明显的防风效能,不同疏透度的林带防风效能差异显著,防风效能随着林带疏透度增大而降低;相对旷野风速而言,防护林带前、后不同距离处的风速均有所减小,防风效能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3倍树高处;两行一带是农田防护林带优点较多,适合在区域推广。

关键词:风速;防风效应;防护林;绿洲;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地理景观[1],也是干旱区的精华。

我国的绿洲面积仅占干旱区面积的3%~5%,但在绿洲生存的人口却占干旱区人口的90%以上,而且绿洲创造的农业产值占干旱区农业产值的95%[2,3]。

绿洲分布区的气候比较干旱、风沙灾害频发,生态系统脆弱,极易受荒漠化危害,造成土壤风蚀,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并危及绿洲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磴口绿洲是河套平原绿洲的组成部分,由于黄河穿境而过,磴口绿洲则成了内蒙古生态移民的安置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维护了社会稳定[4]。

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为河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沙灾害的减少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备受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4 8]。

众所周知,干旱区建设农田防护林是防止农田风沙危害方面最有效的一种防护措施,防护林能改善绿洲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农田小气候、防止土壤风蚀。

研究表明,影响防护林防护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防护林的布局与林带结构配置。

综管国内外关于防护林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众多的科研人员对防护林结构及其防护效应开展了海量的科学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指导作用。

干旱区防护林空间配置模式及成本效益分析

干旱区防护林空间配置模式及成本效益分析
场 结构 , 而 影响 低覆 盖度 灌木林 的防风 固沙 效果 。 从
营建 灌木 固沙林 提 供依 据 。
1 研 究 区概 况
盐池 县位 于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东 部 , 理 坐标 北 地 纬 3。4 ~3 。0 , 70 81 ’东经 163 0 。 1, 陕 、 、 0 。0 ~174 属 甘
冯 泽 深 , 甲荣 , 哲 光 , 高 赵 贺康 宁 , 李 柏
( 京 林 业 大 学 , 育 部 水 土 保 持 与 荒 漠 化 防 治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0 8 ) 北 教 北 003
摘 要 :测 定 研 究 了 3 不 同 配 置 格 局 沙 柳 林 的风 速 廓 线 梯 度 , 出行 带 式 配 置 防 风 效 果 最 好 , 匀 式 次 之 , 种 得 均 随 机 式最 差 。通 过 实地 观 测近 地 表 输 沙 率 和 地 表 粗 糙 度 , 算 行 带 式 配 置 中不 同规 格 沙 柳 林 的 防护 成 本 效 益 。结 计 果 表 明 : 行 一 带 、 高 1 5m、 距 7 5m、 深 0 5m 配置 规 格 的行 带 式 沙柳 林 防 护 成 本 效 益 最 好 , 限于 1 一 带 . 带 . 插 . 但 5倍 带
宁 、 4省 ( ) 界 地 带 , 面 积 7 10 k 2 盐 池 蒙 区 交 总 3 m 。
如 何设计 灌 木林 的 空 间配 置 模 式 , 低 覆 盖 度灌 木 使 林 既能 达到 防风 固 沙 的最 大 效 果 , 能 取得 最 大 防 又 护 成本效 益 , 目前急 需解 决 的重要 问题 。 目前 , 是 我 国学 者在 防 护林 空 间 配 置 格 局 方 面 作 了 较 多 的工 作, 贺大 良等 l 开 展 原状 土样 风 蚀 物 理 过程 的 风洞 5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ηττπ://σβϕ.φορεστρψ.γοϖ.χν2009年07月14日中 小】一、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1.防风减害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

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林带对风的阻力,会减低风的动量,使其在地面逸散,风因失去动量而减弱;减弱后的风在下风方向短时间内即可逐渐恢复风速。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较我国其它区域更为显著。

见表2—2。

表2—2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资料统计2.调节农田小气候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首先,林带可通过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引起近地层气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具有调控温度的作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晴朗的白昼,林带附近的地面和空气温度较旷野高;在夜间,林带内温度比旷野的相应值高。

据对宁夏引黄灌区5—9月农田防护林旱柳林带周围空气温度的观测,春季由于林带的影响,可使林网内气温提高0.2℃;夏季林网具有降温作用,5—7月内1m高处的气温比空旷地带低0.4℃,20cm处比空旷地带低1.8℃左右,8月和夏季相似,9月与春季相似。

其次,在林带作用范围内,由于风速减弱,使得林网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林网中近地层空气的绝对湿度高于周围旷野,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加。

据观测,夏季在新疆和田地区,与空旷区对比,农田林网内温度可降低0.6℃,土壤蒸发量可降低42.5%。

干旱地区造林覆膜抗旱技术与效益研究

干旱地区造林覆膜抗旱技术与效益研究
干 旱 地 区造 林 覆膜 抗 旱 技 术 与 效 益 研 究
李 彩 琴
摘 要 :干旱地 区利 用造林覆膜技术 ,与单纯 的抗旱 浇水抚 育对 比,对保墒抗旱 ,保成 活,促 生长效果 与效益 的影响 。 关键词 :造 林地覆膜 ;保墒抗旱 ;保成 活,促 生长;节资降耗
目前 ,干旱地区的造林 技术已普遍推广 ,成功的例子也很 多。但近 年来持续的大旱叉给干旱地区的造林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 就是在做 到适地
抗旱。 1 .试 验 用树 种及 材 料 1 . 1材 料 为 聚 乙烯 塑 料 薄 膜 1 .2树 种 为 赤 峰 杨 1 .2 . 1赤 峰杨 的 形态 特 征 赤峰杨 ( P .s i mo r i i C a r t . ×P .p y r a mi d a l i s i B o r k h ) 是 天 然 杂 交 品
适树 、因地制宜确保造林质量的前提下 ,由于连续的干旱 ,有 的整个~ 个 生 长 季 节 干 旱 无 雨 ,始 终 在 抗 旱 浇 水 ,投 入 大 量 的 人 力 、物 力 、财 力 的同时 ,还掠夺性地耗费 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 。然而 ,造林 成活率 、保 存 率 还 是 达 不 到 预 期 的 目标 ,甚 至 导致 造 林 的 “ 全 军覆没 ” ;有 的 勉 强 成活 ,也生长不 良。也就是说 ,在严重干旱 的环境条件 下 ,能否保持 造 林地有充足 的水份 ,已是造林成败 与否 的关键一环 ,或 者说 是决定性 因 素。为此 ,我 们对造林抗旱保水 问题做 了进一步研究 试验 ,借鉴 当地 覆 膜 育苗等的成 功经 验 ,将之应用 于造林抗 旱保水方 面 一造林地覆膜 保水
2 . 试 验 区概 况 2 . 1 自然 概 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农田防护林对于吉林省西部的效益分析研究

农田防护林对于吉林省西部的效益分析研究

林带( 占庇护农 田面积 的9 . 1 %) 使根本不能正常耕种 的跑风地 , 变成 了 良田。如 1 9 7 6年 以来刮 了几 次 3 0 a 来 罕见 的大风 ,风 力 达 8~9级 ,有时瞬 间最大达 1 2级 ,在 这种情况 下 ,受保 护 的农 田未受害 。 2改善 生态环境 冢 防林不仅 可以减 弱风速 ,而且可以调节地面空气层 ( 农 作 物发育变高 )的小气候 。春 、秋两季 可提 高大气及 土壤耕作 层 的温度 ;夏季则又能 降低大气 和土壤耕作 层的温度 ,提高空 气 和土壤湿度 ,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和降低作 物的无效蒸腾 ;冬 季又可使积雪均匀分布 。这些都为农作物生长创造 了 良 好 的生 育 条件 ,保证 了农 田稳产 、丰产 。据吉林省林业设计 院在各地 多年的实际观测 : 2 . 1 提高温度作用 在德 惠县布海 乡观测 ,春季在林 带背风 面 0~2 5倍树 高 范 围内 ,空气温度提高 0 . 2~0 . 8 o C;5~2 0 e a深处土壤温度 , r 提高 0 . 6~ 1 . 4 ℃。在农安 县前 岗乡 的观测 ,护 路林 带庇 护区 内空气温度 提高 0 - 2~0 . 6 ℃;5~2 0 c m深处 0 . 7~ 1 _ 3 ℃。这 就可以提早达到作物发芽 出土 的最低温度 ,从 而减轻 了低 洼地 因低温造成的 “ 粉种”。如在布海乡观测 ,在林带庇护范 围内, 种 子能提早 3~5 d出土 ;发芽出土率 ,在 1~2 5 倍树 高范围 内 ,提 高 4 6 % ~6 6 %。 由于气 温 、地 温的提 高 ,减少 了由寒 流 而引起 的平流冷害 , 从 而使无霜期延长 l 0~ 1 5 d 。 2 . 2改 良土壤质地作用 由于林带 背风 风速 变小 ,随风飘来 的有 机质 土粒 降落下

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探究

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探究

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探究北方地区是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

受制于气候条件,北方地区常常面临着旱灾的困扰,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的频率和程度都在逐渐加剧。

针对北方地区的旱灾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成为了解决旱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探究,旨在探讨其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

北方地区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区域,其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高。

由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成为了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而抗旱造林技术能够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的旱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原理1. 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因此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如沙柳、沙柳、沙柳等树种,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北方地区的生长条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和发育。

2. 种植模式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模式。

一般采用疏植密播的方式,即在地块内适当的密植树木,使得树木间的空隙较小,从而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土壤改良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通过施加有机物、磷、钾等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4. 配套措施抗旱造林工程还需要配套进行其他措施,如修建水源工程、设立风帘、遮阳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等,进一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抗旱造林技术已经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该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科研单位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

在该地区,通过推广种植抗旱树种、改良土壤、修建水源工程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减轻了旱灾带来的影响。

农田防护林系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农田防护林系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ter use relationship in poplar-crop agroforestry ecosystem ,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opulus, Triticeae Dumort and Zea mays in farmland shelterbelt was analyzed based on stable carbon isotop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UE of poplar ranged from 5. 33〜14. 88 mmol/mol ,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plar WU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WUE of wheat was 5. 79〜26. 72 mmol/mol , 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UE at maturity and poplar at the same period(P<0. 05) ,but it had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衡量植物抗旱性的一个 重要指标"7#。目前,叶片尺度上水分利用效率有2 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一种是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WUE, = P”/>”),通过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和蒸腾速率(>”)的比值得出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 效率只代表特定时间内植物部分叶片的状态,难以 解释植物长期的适应机理[V10];另一种长期水分利 用效率(WUE.),是通过测定稳定碳同位素来确定 的,它不受时间和季节的约束,还可以通过分析长 期积累于叶片中的碳代谢产物来评估叶片或植株 生长过程中总的水分利用效率特性[11])稳定碳同 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且检测快 速、准确,现被普遍用于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 测定,在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也

浅析不同植被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生态效应

浅析不同植被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生态效应

浅析不同植被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生态效应作者:龙雨涛李雪娇李铭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7期摘要: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及涵养水源等方面,植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作为陆地表面盘根错节、具有生命的绿色自养生物,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者,其通过汲取自然界中的CO2及阳光、在合成自身有机物的同时,通过树冠遮挡、树根盘结等方式稳定飞尘、固住水土。

现阶段,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扩增,绿地面积急剧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比比皆是,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植被连片栽植正是抑制该趋势恶化的唯一途径。

本文从防风固沙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涵义入手,逐一分析防风固沙的一般技术性措施,最终提出植被在防风固沙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为同领域技术人员提供技术资料。

关键词:植被;防风固沙;生态效应中图分类号: S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71 防风固沙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要涵义防风固沙,顾名思义,其包括了2层含义,地面以上无遮挡物所引起的风沙流动;地表无绿色植物、缺乏根系盘结,在大雨冲刷后坡地所引起的砂石流失,后者是我们水土保持工作防治的重点内容。

坡地和大雨后的径流是水土流失的两大必备条件,而径流调控正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治手段的精髓。

尽管水土保持与其它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容交叉和渗透,但是其与周边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科学调控和合理利用坡面径流,依照径流的调控理论来削弱水土流失的原动力,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可有序聚集和分散坡面径流,最终达到水土流失控制和水土资源保护的总体目标。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治理和工程措施,为保证较大范围区域内的协调统一,我们需要对区域进一步细致划分,结合区块的内容特点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来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进而使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各项小流域治理措施优化配置,形成符合水土流失规律和特点的预防体系。

浅谈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在防风固沙中的作用

浅谈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在防风固沙中的作用
状植 被 。在 防风 林 内测 量 风 速 、 放 置 阶 梯 式 积 沙 仪 并 选 择 三处 防风 林 的 土壤 进 行 物 理 和 化 学 成 分 分 析 , 得 出 以 下 的 结果 。
3 . 1 降低 风 速
积 占全 国的 3 O , 人 口不 多 , 却 是 少 数 民族 聚居 地 。西 北
始 进 行 全 国性 的 造 林 活 动 , 直到现 在 , 西 北 地 区 的 人 造 防 风 固 沙 林 的 面 积增 加 了 约 4 O , 但是, 常 年 的干 旱 和
关键词 : 西北干旱地 区; 林业; 防 风 回沙 ; 作 用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2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5 ) 0 4 — 0 1 5 0 — 0 2
1 引 言
我 国西北 地 区是指大 兴安 岭 以西 , 以长城 、 祁连 山 、 阿 尔金 山 、 昆仑 山连线 的山脉 以北 的广 大 区域 。整 个 地 区面
多 刮 风 天气 , 因 此整 个 西 北 地 区 的昼 夜 温 差 都 比较 大 ;
西 北 地 区 的河 流 多 为 内 流河 , 水 源 来 自于 地 下 水 和 自然
果。 发 现样 地 1的地 表 风 速 减 速 率 与 样 地 3的 地 表 风 速 减 速 率 之 间 的 差 异 已经 符 合 测 量 学 标 准 , 即 有 明 显 差
量、 土壤 的养 分 含 量 。 因此 要 探 讨 林 业 在 防 风 固沙 中 的 作用 , 也应 该 以 以上 几 个 指 标 为 主 , 采用科学 、 精 密 的 仪 器进 行 测 量 , 并 分 析 结 果 。我 们 选 取 了西 北某 地 区 三 处 人造 防风 林 被 研 究 对 象 , 样 地 1的 植 被 种类 主 要 为 牧 草 等; 植被密 度 1 k g / 1 0 c m ; 样 地 2的 植 被 种 类 主要 为 灌 木类 ; 植 被 密度 ( 以 蓄积 量 计 ) 1 . 2 4 m。 ; 样 地 3的植 被 种 类 为 牧草 、 各种杂草 、 灌木类 、 针叶乔木类 ; 植 被 密度 ( 以 蓄积 量 计 ) : 1 . 7 9 m。 。样 地 2为 带 状 植被 , 样 地 3为 网 格

《防护林生态学》

《防护林生态学》

《防护林生态学》(中英文实用版)防护林生态学是研究防护林的生态功能、结构、经营管理以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防护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源、碳汇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引言防护林是指为防止风沙侵袭、水土流失、水源涵养等目的而栽植的森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防护林生态学的产生背景正是为了研究防护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可持续经营。

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1.防风固沙:防护林在抵御风沙侵袭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有效地减少风沙对农田、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

2.保持水源:防护林具有很强的水源保持功能,可以通过林冠截留、林下土壤渗透等方式,降低径流速度,减缓水土流失,为水源地保护提供有效保障。

3.碳汇作用:防护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4.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林为各类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三、防护林的类型与结构1.分类依据:防护林根据功能、树种、立地条件等因素可分为不同类型。

2.主要类型:包括防沙治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等。

3.结构优化:合理配置林分结构,提高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四、防护林的经营管理1.栽植技术: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更新与改造:对老化、退化的防护林进行更新和改造,提高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3.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构建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加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

五、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1.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生态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2.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等对防护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效益评估与应用: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防护林的生态灾害防治1.灾害类型与成因:包括风沙灾害、水土流失灾害等。

2.防治策略与措施: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风沙干旱区果园的防护林建设探讨

风沙干旱区果园的防护林建设探讨

风沙干旱区果园的防护林建设探讨作者:郭迎春,周彦华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7期郭迎春,周彦华(洮南市国营万宝林场,吉林洮南 137100)摘要:详细阐述了风沙干旱区果园的防护林建设,主要包括防护林的防护效应、防护林的结构、果园防护林营造技术。

关键词:风沙干旱区;果园;防护林建设现代化果品基地,特别是“三北”干旱风沙区,没有防护林,就不能保证果园不受风沙的侵蚀、危害,就不能保证果园的高产和优质。

洮南市地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无霜期短,给果树栽植、生长和开花结果造成不利条件。

营造良好的防护林,是果业生产的重要配套措施。

但这在我市多数果园常被忽视,从而造成许多灾难性损失。

经常发生的冻害,超常落花、落果,以及旱灾等,都与缺少防护林的保护有关。

1 防护林的防护效应1.1 降低风速固沙固土在一般情况下,防护林“背风”面的防风效应为林带树高25~35倍,以距林带树高10~15倍的范围内效应最好,在“迎风”面的防风效应为林带高度的5倍左右。

因此林带实际防护效应是林带两个方面效应总和。

据辽宁省朝阳市林科所观测结果表明,在林高20倍的范围内,林带背风面能降低风速19%~56%,8极以上大风通过防护林后,其风速由20米/秒减为10m/s。

而苹果、梨、李子等果树,多数为虫媒花,在花期靠蜜蜂等昆虫传粉授粉,花期保证其正常飞行,是完成授粉的关键。

据观测,风速达4米/秒时,昆虫飞行困难,5m/s时不能飞行,因而,果园防护林又可以防止大风对果树的机械损伤和落花落果。

1.2 调节湿度和温度1.2.1 温度。

在春季果园防护林可以提高果园的气温,而在夏季可以降低气温。

据报道,春季林网内气温可提高0.7~3.5℃,夏季可降低气温0.7~2.0℃,4~6月份平均提高气温0.3℃。

果园防护林对减轻霜冻危害、提高坐果率具有明显效果。

在晚春和早秋,由于受平流低温或地面辐射降温所形成的霜冻往往危害严重,而果园防护林可以减弱平流低温空气的流速,或由于地表温度较高,会减缓近地面霜冻的形成。

干旱半干旱区落叶期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干旱半干旱区落叶期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第37卷第5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7 No.52021年3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Mar. 2021 157 干旱半干旱区落叶期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赛克1,2,赵媛媛1,2,包岩峰3,刘辰明4,丁国栋1,2※,高广磊1,2(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 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盐池75150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4.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10)摘要:探究落叶期不同结构乔灌木农田防护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于减轻风季(10月-翌年5月)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利用风洞模拟技术,以“2行1带”式乔灌木林带为研究对象,按照1:100的缩尺比例,设计了不同疏透度、不同行距的林带模型,分析不同结构林带的风速廓线、防风效能和有效防护比,揭示落叶期不同结构林带空气流场特征和防风效果。

结果表明:乔、灌木林带对空气流场垂直结构产生了不同影响,乔木林带对气流具有分层作用,风影区位于林带后5倍树高处(5H),灌木林带对气流具有抬升作用,风影区紧邻林带;疏透度较低的林带风速削弱作用更明显,疏透度45%、58%的乔木林带主要防风效能区间分别为20%~25%和15%~20%,疏透度36%、54%的灌木林带主要防风效能区间分别为10%~20%和5%~15%;在疏透度相近的条件下,行距对乔木林带防护效果的影响较小,在相同防风效能下不同行距乔木林带的累积有效防护比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行距对灌木林带防护效果能产生较明显的影响,4 cm行距灌木林带相比2.5 cm行距林带在相同防风效能下的累积有效防护比高18~25个百分点;本研究中,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最优配置均为低疏透度(乔木45%、灌木35%)宽行距(乔木6 cm、灌木4 cm)模式。

论文范文: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系统坚固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探讨

论文范文: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系统坚固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探讨

论文范文: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系统坚固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探讨1防护林林分结构及其生态响应研究进展1.1防护林体系稳定林分结构研究森林是陆地上分布最广,结构最为复杂,生物产量最高,蕴藏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朱金兆,2002)。

林分结构是决定森林类型的重要参数,同样林分结构也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所以林分结构的研究一直是林学家、生态学家及环境学家等的研究热点。

迄今为止的世界林业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森林的原始利用阶段(19世纪70年代之前)、森林的工业利用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和森林的可持续利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同的森林利用阶段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产生不同的经营目标和对林分结构不同的研究重点。

原始利用阶段对林分结构的研究较少。

其结果是稳定的林分结构大量消失。

工业利用阶段对林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工林密度、胸径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研究。

进入可持续利用阶段,在现代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林分结构的重点发生转移,注重对不同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的研究,其中林分结构对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研究是其生态功能的研究重点之一。

大多数国家处在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之间,也就是处在由单纯的追求林业产量到注重森林的多种效益的共同发展与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林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树种单一,抗自然灾害性差,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结构随大规模的造林而丧失,人工林培育引起森林遗传基因贫乏化(Sann议ova,2003;邵青还,1991)。

各国也对林业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新的理论。

如美国的“新林业”学说,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我国的“生态林业”(沈国舫,1998)、“林业分工论”(邵青还,1995)等。

传统林学中对于林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群落的树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群落成层性、年龄组成、生物量分配等。

辽西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林模式及应用

辽西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林模式及应用

辽西地区主要防风固沙林模式及应用辽西地区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灾害频发。

为了防止风沙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逐步积累了丰富的防风固沙林模式,应用了一系列的防风固沙技术。

本文将对辽西地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林模式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防风固沙林模式1. 防护林带模式防护林带是一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可以减缓风速、截留风沙、减少风沙侵蚀、改善土壤质量、稳定水土等。

在辽西地区,常见的防护林带包括阔叶树、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种类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多样化的防护林带体系。

2. 防风网覆盖模式防风网覆盖是一种较为简单但有效的防风固沙技术。

通过在土地表面铺设防风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土壤的风蚀损失。

在辽西地区,防风网覆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面积的沙漠化地区尤为常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植被覆盖是一种通过植被覆盖地表来减缓风速、截留风沙的防风固沙技术。

在辽西地区,利用草本植物和灌木覆盖地表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植被在生长季节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风蚀,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抗风蚀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

这种模式在防治风沙灾害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政府支持为了推动防风固沙林模式的应用,辽西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防风固沙林模式的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推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开展防风固沙林模式的示范工程,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 科研支持科研机构在防风固沙林模式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科学实验和调研,探索不同类型的植被种植方式、配置技术、管理措施等,为辽西地区的防风固沙林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研机构还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向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传授防风固沙技术,提高他们对防风固沙林模式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3. 农民参与农民是防风固沙林模式应用的主体,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在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农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生产施工等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收入,也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作者:李连海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的升高导致气候越来越干旱。

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北方的耕地属于旱区农田。

由于气候变得更干旱,北方地区的耕地容易受气候的影响被侵蚀为沙漠,受气候影响,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越来越严重,所以设置农田防护林保护农田刻不容缓。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重点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也是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也是我国目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文将通过阐述农田防护林以及防护林的防风效应来对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进行研究。

关键词:旱区农田;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741 旱区农田防护林1.1 什么是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是人们为了保护农田不受沙漠侵蚀而在农田的四周种植上有一定宽度、密度、高度、结构布局和相应间距的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保护农田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防御风沙以及防护林带对农田生态系统内气候的改变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1.2 为什么要设置防护林由于气候的恶化,气温增高,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加上人类肆意地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许多干旱地区的耕地逐渐受到侵蚀变成沙漠,我国虽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受地形气候的影响,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耕地资源实际上十分紧缺,所以通过设置农田防护林来保护农田十分重要的任务。

1.3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农田防护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主林带与副林带的交错配合来抵御风沙对农田的侵蚀;农田防护林还能通过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内的气温、湿度、气压气流来改变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小气候,以此来降低外界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存活率以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

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

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
杨曦光;李雨轩;于颖;范文义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50)3
【摘要】农田防护林作为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土壤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用,也是保护区域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进行空间评价。

结果表明:摩擦衰减系数与相对风速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为0.735(P<0.001),摩擦衰减系数作为相对风速的替代变量可以描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野外调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以及不同位置关系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页数】5页(P77-80)
【作者】杨曦光;李雨轩;于颖;范文义
【作者单位】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9
【相关文献】
1.基于数学期望的风向和风速对农田防护林网防风效能的影响
2.基于作物倒伏遥感监测的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
3.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遥感评价
4.盐池县旱作
农田防护林结构及防风阻沙效能研究5.河北坝上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及类型配置研究——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极值对应点法测定防护林防风作用的初步尝试

用极值对应点法测定防护林防风作用的初步尝试

用极值对应点法测定防护林防风作用的初步尝试
路桂云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1999(015)001
【摘要】@@ 1、问题的提出rn防风、降低风速是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主要功能之一.测定不同防护林的降风作用,是防护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林业科研、生产中经常需要做的工作.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路桂云
【作者单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农田防护林在新华镇旱田防风蓄水保墒中的作用和效果 [J], 李晓倩;于波
2.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排水改土作用 [J], 王庆
3.浅析玉田县农田防护林防风作用效果 [J], 苏桂义
4.干旱半干旱区落叶期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J], 赛克;赵媛媛;包岩峰;刘辰明;丁国栋;高广磊
5.防风网防风效能初步研究 [J], 祁有祥;程复;武烽东;张维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
李永平等 :北方 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93
shelterbelt wi dt h addi tion .Af ter ai rflow w ent int o the netw o rk of fo re st area , the f ormer f our shel terbelts assumed subdued trend , subdued range of t he fi rst shelte rbelt was the ultim ate , and w ind speed began t o get back af te r going t hrough t he f ourth shelt erbelt .【Conclusio n】Wi ndbreak po ro sit y of shelte rbelt , wi dt h , height and wind direction w ere t he main facto rs t o determine t he windbreak effect of sing le shelt erbelt .
* [ 收稿日期] 2008-08-27 [ 基金项目] 国 家 林业 局 948 引 进 项 目(2006-4-11);国 家 科 技支 撑 计 划 项 目(2006BA D09B04);农 业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项 目 (200803028) [ 作者简介] 李永平(1979 -), 男 , 内蒙古集宁人 , 博士 , 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生态研究 。 E-mail :liyongpi ng791003 @yahoo .com .cn [ 通信作者] 杨改河(1957 -), 男 , 陕西耀县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生态研究 。 E-mai l :ygh @ nw suaf .edu .cn
Abstract :【Objective】T he st udy was do ne in orde r to reveal the eff ect of t he f act or s of w indbreak porosit y , vent ilation coeff icient , shelte rbelt w idth and t ree height of shelterbelt s et al on t he mo vement and chang es o f wind speed in f ield .【Met hod】PC-3 por table aut om atic w eather st ation w as used t o observe shelterbelt structure and windbreak ef fect in multi-statio n o f drought y and semiarid soil w ind-ero sion reg ion and t he ef fects of dif ferent w indbreak po ro sit y (β), shelt erbelt w idt h , t ree heig ht and t he angle betw een w ind direction and shel terbel t on t he movement and changes of wind speed w ere analyzed .【Re sult】 Wi ndbreak eff ect of sparse st ructure shel terbel t w as t he best , t he highest value ran up to 34 .27 %, averag ing 32 .69 %, and po rous w indbreak t ook second place , ave ragi ng 25 .12 % and vent ilated wi ndbreak w as the w o rst , averaging 20 .98 %.When β w as bet ween 0 .30 -0 .50 , the wi ndbreak ef fect o f shel terbel ts w as the best , and the w indbreak eff ect w as bet ter w hen there w as di ff erence betw een o versto ry layers and subt ree layers .T here w as a posit ive correlatio n bet ween w ind direct ion and sinusoidal value of shel terbel t cut ang le .When shelt erbelt w idth w as 2H -5H , t he dif ference of w indbreak eff ect of shelte rbelt s w as lit t le , w hen shelt erbelt w idth w as bigger than 5H , the wi ndbreak effect of shelt erbelt s rapidly abat ed w it h the
第 37 卷 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rnal of N o rthwest A &F U niver sity(N at .Sci.Ed .)
Vo l.37 N o .6 Jun .2009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李永平1, 2 , 冯永忠1, 2 , 杨改河1, 2
Key words:f armland shel terbel t ;shel terbel t ;w indbreak po ro sit y ;w indbreak ef fect
土壤风蚀是指地表物质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能 量和物质分散的复杂物理过程[ 1-3] 。我国受土壤风 蚀及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1/ 2 以 上[ 4] , 主要分布于北方 , 尤以旱作农田为甚 。 在遭受 旱涝 、风沙和霜冻等危害的农田上 , 营造不同类型的 农田防护林 , 不仅可以减免自然灾害的侵袭 , 保障农 作物高产稳产 , 而且可以开展多种经营 , 增加农民经 济收入 , 提高其生活水平 。1983 年 , Смалько[ 5] 首次 用 2 台福斯风速表巡回观测了林带附近相对风速的 分布状况 , 开创了防护林带小气候的研究历史 。 近 年来 , 有关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的研究 , 大多是运用 数学模拟的方法 , 并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对防 护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和评价[ 6] 、规划设计以及树种 选择和结构配置[ 7] 、营造技术[ 8] 等进行系统地分析 。 还有许多学者对林带 的防风效应进行 了多方位研 究 , 如沿海林带抗风效应[ 9-10] 、平原复合农林网的防 风效能[ 11] , 牧场林带的防风效应[ 12] , 林网方位对防 风效应影响的数学模拟及对林带附近风场结构的风 洞试验等[ 13-14] 。曹新孙[ 1 5] 、朱廷曜等[ 16] 虽然对影响 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 但由于 当时测定仪器还不能实现对多点同时进行观测和数 据自动化采集 , 因此未对不同林带结构 、宽度和高度 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防风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 。 为此 , 本研究利用先进的多通道自动气象站对距离 林带不同位置的风速进行自动采集 , 并同时记录多 个测点风速的变化 , 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因子对防护 林带防风效应的作用 机理以及林网对 风的防控范 围 , 以期揭示防护林带疏透度 、宽度 、高度和风向与 林带夹角对风速影响的作用机理及其产生的效应 。
farmlands of North China
LI Yong-ping1, 2 , FENG Yong-zhong1 ,2 , YANG Gai-he1, 2
(1 Co llege o f Ag ronom y , N ort hw est A &F Un iver sit y , Yan gl in g , Shaan xi 712100 , Ch ina ;2 The Resear ch Center f or Recyclin g Ag ricul tur al E ngi neer ing Technolog y o f S haan xi P rovince , Y ang li ng , S haan xi 712100 , China)
子。
[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 中图分类号] S727 .2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9387(2009)06-0092-07
Study on windbreak effect of farmland shelterbelts in dry
正相关 ;β 为 0 .30~ 0 .50 时 , 宽度为 2 H ~ 5H(H 为林带平均高度)的林带防风效应相差不大 , 超过 5 H 时林带的 防风
效应随其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当气流进入林网区 域后 , 风速在前 4 条林 带呈减弱趋 势 , 减 弱幅度最 大的是第 1 条
林带 , 在第 4 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 。【结论】林 带的疏透 度 、宽度 、高度和 风向是 决定单 条林带 防风 效应的 主要 因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1 .1 .1 自然概况 试验地选在内蒙古察右中旗 , 该 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 , 阴山支脉辉 腾锡 勒北 麓 , 东 经 110°55′43″~ 112°49′51″, 北纬 41°6′~ 41°29′24″。 该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 半干旱气候 , 昼夜温差大 , 年平均气温 0 .9 ℃, 年均 降水量 348 .8 m m , 年均风速 4 .7 m/ s , 最大瞬时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