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单工序模具,并从中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及生产过程,这个学期开设这门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要紧是为了让同学们毕业出去工作之前能对模具的设计及制作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接下来我们首先将学习简单结构冲压模具的拆装。

二、讲授新课
1、实训内容及步骤(老师讲解,学生自己总结)
(1)、首先熟悉各冲模的总体结构,认真观察各零件的位置与相互关系;
(2)、将模具上、下模分离,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构成及凸、凹模固定方法;
(3)、分别拆开模具的上、下两部分,弄清晰模具六大部件的零件构成,测绘各零件图,并画出各零件图草图。

在拆装过程中,要记清晰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以便重新装配。

(4)、按拆开顺序还原,重装模具;
(5)、画出模具总装图草图,并标明各零件名称;
注意:实验中,留心不要损坏模具零件,特别是凸、凹模刃口要注意保护。

在重新装配前,各零件要擦拭干净。

2、实验分析总结
(一)冲裁模具
(1).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2).全面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你所拆装模具的工作原理。

(4) .简述你所拆装冲模的注意事项。

(二)弯曲模具
(1).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2).全面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你所拆装模具的工作原理。

(4) .简述你所拆装冲模的拆装过程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掌握模具拆装的顺序2、熟悉冷冲模的结构构成,各部分的作用,零件间的装配形式 3、掌握模具的工作原理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简单模具的拆装学习有了进一步熟悉及掌握,今天,我们来学习典型结构的冲压模具的拆装。

二、讲授新课
1、冷冲压模具拆装的任务
拆开模具,并熟悉模具里面的非标准件零件图。

非标准件包含: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侧刃及侧刃挡、(始用挡块、固定挡料)、导料板、模柄、推板、上下模座等。

2、注意事项
( 1 ) 不准用锤子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 2 )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 3 )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否则不能还原。

3、冷冲压模具拆装过程
( 1 ) 级进模拆装过程
1) 用撬杠或者铜棒分开下下模。

2) 拆开下模(凹模部分)。

(a)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与下模座。

(b)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与凹模分开。

3) 拆开上模(凸模部分)
(a)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

(b)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上垫板与凸模及固定板。

(c)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d)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

4) 组装模具
(a)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

(b)将凸模装入固定板待用。

(c)组装下模。

①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②将导料板放在凹模面上,初步拧紧螺钉(有始用挡料时,要将始用挡块放在导料板与凹模之间),打入销钉后再拧紧螺钉。

③装入挡料销。

(d) 组装上模
①在平放的下模(导板)上放上两块平行垫铁。

②将带固定板的凸模插入凹模型孔。

③放上垫板。

④合并上模座并初步拧紧螺钉。

⑤打开上模,由固定板方向向上模座方向打入销钉后再拧紧螺钉。

⑥装上卸料板。

(e)合扰上下模具。

(2)复合模的拆装过程。

复合模的拆装顺序与方法与级进模相同,只是各部分的零件名称与联系关系不一致,可根据模具实物、参考级进模的拆装方法进行。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熟悉模具内部结构
2.熟悉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3.掌握典型模具的结构及构成
四、课后作业
1、级进模拆装步骤?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模具的拆装学习有了进一步熟悉及掌握,今天,我们来学习冲压模具的测绘。

二、讲授新课
1、模具装配图(两种布局)
2、模具图与其他图的区别
除有主视图,俯视图外还有模具产品的制件图,排样图。

(1)主视图要求
A、绘制主视图时,先内后外,先绘制出模具工作部位的视图,在依次绘制出其他零件。

B、主视图上应尽量将所有零件表达清晰,能够使用全剖,半剖,局部剖的方法。

C、模具在装配图中可处于合模状态,也能够处于一半工作,一半非工作状态,在合模位置处应画出模具零件。

D、注意:在绘制主视图时,假如使用剖切图视图绘制时,对剖切到凸模。

圆柱销等回转体能够画剖面线。

(2)俯视图要求
A、俯视图通常要求绘制出下模(或者动模)部分,结构对称的模具上,下模(或者动模,定模)各绘制一半。

B、假如以上两个图还不能把装配图表达清晰,那么根据情况能够增加其他剖切视图。

(3)制件图
制件图是模具冲压后注塑成形后的模具产品图,通常画在右边。

(4)排样图
A、排样图是冲压模中必需的图样,通常位于图纸右上角,通过排样图能够观察出模具种类。

B、绘制时应从零件在带料,条料的冲裁位置,冲裁发式,定距方式,材料的利用率,步距,搭边,料宽。

2、模具装配图例子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熟悉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与各零件的名称与作用
2.熟悉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3.掌握冲压模的测绘方法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冲压模具的测绘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天,我们来学习冲压模的课程设计。

二、讲授新课
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1) 性质
冷冲模课程设计是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基础与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2) 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与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 拟定冲裁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份
(2) 设计指定的冲裁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成套图纸1套
(3) 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
4、设计原则
(1) 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
(2) 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习惯
(3) 操作方便,安全
5、设计前的准备:
(1) 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
(2) 熟悉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与生产批量(通常按中批生产设计)
(3) 配备资料
1)冲压设备资料
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

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

2)冲模标准化资料.国标
3)其他参考资料
《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
6、冲模课程设计的通常步骤及方法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2) 确定合理工艺方案
(3)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4) 根据模具类型画排样图,并计算材料利用率
(5) 计算冲,推,卸料力,初选压力机类型及规格,再按典型组合的有关尺寸计算冲,卸料力,初选压力机类型及规格,校核所选定压力机的规格。

(6) 画模具装配草图,同时进行有关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7、设计完成后交给指导老师的技术资料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工艺过程卡
(3) 冲模成套图纸
(4) 设计说明书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与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四、课后思考
试对复合模或者级进模进行课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模具的课程设计,今天,我们开始对我们课程设计的模具制作出来,首先先制作冲压模具图纸及加工工艺分析。

二、讲授新课
一、模具实体图
二、冲压模具装配图分析
1、根据图纸看这模具是单工序冲压模具,一个落料冲压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及装配。

2、本模具是用固定卸料方式卸料,证明该模具冲裁的板材厚度务必在1MM以上5MM下列,由于板材的厚度不够材料没有足够的硬度完成卸料。

3、本模具的尺寸小,但是结构完整,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分别与普通模具没有区别,装配方法分别有:间隙装配、过渡装配、过盈装配。

4、本模具是用简易的导向机构,是直导柱导向方式。

5、为了满足落料制件能从模具中脱落,模具的下模座板的孔比凹模孔要大,与卸料板的孔要比,凸模要大,以便于凸模冲裁的时候不与卸料板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模具损害。

6、通常凸模的长度要比较长,由于模具再冲裁久了凸模边角易于磨损,因此方便修模的时候修凸模,以便模具能够长期使用。

7、模柄要与冲床滑块的孔的尺寸相对应,或者者务必是圆形的,不能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由于即使模柄的尺寸小的时候还能够制作一个套筒加在模柄上方,便于模具安装到冲压设备上面。

8、按照模具装配的结果看,模具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质,仅仅是螺钉装配方式配合,从此能够看出模具不是冲裁高精度制件的模具。

三、加工工艺分析
1、本模具属于简单结构的冲压模具,首先将模具拆装成零件图,然后按照零件图的要求加以分析,制作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步骤。

2、按照模具装配的结果看,模具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质,仅仅是螺钉装配方式配合,因此模具装配简单,只需要螺钉孔定位就足够。

3、模具需要加工到零件图纸的标准误差范围之内,以便于装配,比如:凸模的长度、外圆要求,与模柄的外圆与长度要求务必要达到零件图的标准,否则模具零件加工出来装配后不易于装配到冲压机上使用。

4、模具相似的零件图之间,需要统一划线处理,以便于加工与装配,否则加工出来后尺寸误差大。

四、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学会看冲压模具的结果装配图2.熟悉模具的制作步骤
3.学会分析模具加工工艺步骤及分析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制作冲压模具图纸及加工工艺分析,今天,我们开始制作上模板。

二、讲授新课
一、模具实体图
二、图纸分析
1、中心位置:模柄孔直径28与直径22的孔是同心轴,加工的时候划线要求一起画,后先加工直径22的孔,后加工直径28的孔。

2、制件两边位置:导套孔直径为22,务必以模具中心线为对称。

3、螺钉孔一横竖两条中心线为标准,形成两两对称的格局,螺钉孔头部要做成平地的沉头孔,要紧是便于螺钉安装。

三、加工工艺及步骤
1、下料150X80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2个大表面磨平。

3、模板外形的加工,能够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者是钳工加工。

4、中孔即模柄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然后再加工直径22的导套孔。

5、再将直径28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28的沉头孔。

6、再在铣床上换直径6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7、同样将直径8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8的沉头孔。

8、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四、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1-3MM。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模板的装夹定位
上模固定板
一、图纸分析
1、中心位置:凸模孔直径28与直径22的孔是同心轴,加工的时候划线要求一起画,后先加工直径22的孔,后加工直径28的孔。

2、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6的钻头钻通孔。

3、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

二、加工工艺分析
1、下料80X80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2个大表面磨平。

3、模板外形的加工,能够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者是钳工加工。

4、中心孔即凸模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再将直径28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28的沉头孔。

6、再在铣床上换直径6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7、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1-3MM。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模板的装夹定位
下模卸料板
一、图纸分析
1、中心位置:凸模卸料孔为直径24,要在已经加工好一边的模板上先划线,再铣床加工成通孔。

2、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
6的钻头钻通孔。

3、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

二、加工工艺分析
1、下料80X80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2个大表面磨平。

3、模板外形的加工,能够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者是钳工加工。

4、中心孔即凸模卸料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再在铣床上换直径6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6、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1-3MM。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模板的装夹定位
下模凹模板
一、图纸分析
1、中心位置:凸模孔为直径23,要在已经加工好一边的模板上先划线,再铣床加工成通孔。

2、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6的钻头钻通孔。

3、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

二、加工工艺分析
1、下料80X80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2个大表面磨平。

3、模板外形的加工,能够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者是钳工加工。

4、中心孔即凹模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再在铣床上换直径6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6、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1-3MM。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模板的装夹定位
冲压模导料板加工
一、图纸分析
1、导料板是本模具中最简易的板块,最容易加工的板块,根据图纸看,只要找好基准,那么选好孔的位置,就能够直接加工。

2、导料板要紧是操纵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因此这个距离不能错误。

3、导料板的孔的尺寸要紧是有外边尺寸来操纵,因此外边的加工要求高。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首先,下料82X22或者者尺寸更大些,然后铣床加工找到一条外边基准,再然后依次铣好外边框的尺寸。

2、用铣床先将外面洗平,并划线。

3、划线,画2个孔的中心位置,然后找好直径8.5的钻头,拿到台钻,钻孔。

4、选好直径10的丝锥,然后攻丝,手动加工直径10的内螺纹。

三、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1-3MM。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模板的装夹定位
冲压模具模柄加工
一、图纸分析
1、本零件是圆柱形的,因此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因此需要90度的外圆车刀,与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操纵好尺寸。

3、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只是下端部分是装配部分,因此根据常理尺寸应该操纵在,0.1的公差范围内为佳,要紧是便于装配。

4、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操纵在0.5的范围内为佳。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首先,找到直径30的型号45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操纵在60.
2、装夹到普通车床上,然后装夹90度外圆车刀与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50的直径22的外圆先,然后车直径28的外圆。

4、再车床上用90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三、注意事项
1、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要紧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务必更换刀具或者者磨刀,要求1200以上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圆柱下料
2、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加工步骤的选择
冲压模具凸模加工
一、图纸分析
1、本零件是圆柱形的,因此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因此需要90度的外圆车刀,与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操纵好尺寸。

3、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只是上端部分是装配部分,因此根据常理尺寸应该操纵在,0.1的公差范围内为佳,要紧是便于装配。

4、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操纵在0.5的范围内为佳。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首先,找到直径30的型号45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操纵在60.
2、装夹到普通车床上,然后装夹90度外圆车刀与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50的直径22的外圆先,然后车直径28的外圆。

4、再车床上用90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三、注意事项
1、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要紧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务必更换刀具或者者磨刀,要求1200以上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圆柱下料
2、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加工步骤的选择
冲压模具导套加工
一、图纸分析
1、本零件是圆柱形的,因此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因此需要90度的外圆车刀,与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操纵好尺寸。

3、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只是上端部分是装配部分,因此根据常理尺寸应该操纵在,0.1的公差范围内为佳,要紧是便于装配。

4、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操纵在0.5的范围内为佳。

5、零件要保持圆轴度,因此务必在车床上装夹钻孔,再镗孔。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首先,找到直径30的型号45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操纵在45.
2、装夹到普通车床上,然后装夹90度外圆车刀与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40的直径22的外圆先。

4、再车床上用90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5、装上直径14的钻头,钻孔后再装上镗孔刀,车削镗孔。

三、注意事项
1、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要紧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务必更换刀具或者者磨刀,要求1200以上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5、镗孔的时候注意转速不能过快,通常选择360转,同时要用镗孔刀倒内角。

6、做完后,把工件掉头装夹,倒角。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圆柱下料
2、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加工步骤的选择
4、先钻孔,后镗孔
冲压模具导柱加工
一、图纸分析
1、零件本身比较长,为保证质量,要上顶尖。

2、为保证质量,90读的车刀要磨好,角度要尖锐。

3、前端的仅仅是为了便于与导套想配合,因此不需要很明显的尺寸要求,只要能达到,前头小就能够,因此加工的时候,只需要调转刀架45度左右,利用外圆车刀车削。

3、零件有退刀槽,加工的时候要操纵好,由于零件本身直径就相对小,因此不能车削过小。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首先,下料直径30的圆钢,型号45号钢材,长度为95.
2、先用外圆车刀车削好直径22的外圆,再车削直径14的外圆。

3、再把外圆车刀架调转到45度左右,然后车削锥圆。

4、再用切断刀,进行切深度为2的退刀槽。

5、最后切断零件。

三、注意事项
1、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要紧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务必更换刀具或者者磨刀,要求1200以上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5、退刀槽要尺寸相对,不能过深,以免造成刚性不足。

6、前端的外圆要形状而已,因此不需要很好的操纵尺寸。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1、圆柱下料
2、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加工步骤的选择
冲压模具装配
一、装配图纸(指导装配结果)
二、装配顺序
1、上模:上模座板+模柄+凸模固定板+凸模+导套+导套+螺钉=上模
先已上模座板问为基准,然后按照装配图的提示,一步一步装上上模座板+模柄+凸模固定板+凸模+导套+导套+螺钉。

2、下模:下模座板+凹模板+导料板+卸料板+导柱+导柱+螺钉=下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