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5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幼细胞性贫血5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1999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血红蛋白减少,TBIL升高者35例(70%),维生素B叶酸治疗总有效率达95.4%。

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清叶酸、维生素B检测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临床治疗为补充叶酸、维生素B,疗效佳。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绝大部分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缺乏所致。

我们总结了自1999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例,目的在于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一些特点.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0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30~79岁(中位年龄57岁)。

50例患者均有头昏、乏力的贫血综合症状,伴纳差17例,无舌炎,举止迟钝、倦怠、肢体麻木11例,胸闷、心悸5例,水肿5例。

查体均有贫血貌.3例患者巩膜有黄染,余均无黄染,肝脾不肿大,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

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阳性4例。

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5例(血红蛋白90~110 g/L),中度贫血16例(血红蛋白60~90 g/L),重度贫血29例(血红蛋白100 44例: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41例,谷草转氨酶(AST)或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80 mmol/L)26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35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41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正常。

50例均有维生素B12的缺乏(正常值180~914 pg/ml),8例合并有叶酸的缺乏(正常值3~13 ng/ml);胃镜检查:50例中仅24例行胃镜检查,其中慢性胃炎14例(占58.3%),余正常。

1.2方法:血红蛋白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COULTER JENS)检测,叶酸、维生素B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ST、ALT、TBIL、LDH及HBDH采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AU2700)检测。

1.3诊断和疗效判断:参照张之南《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

1.4统计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2结果
本组中男女比例为1.63:1。

46例患者(92%)除贫血外还合并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的减少。

患者均出现贫血症状。

有消化道症状的占34%,未发现合并舌炎。

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占22%,其中36.4%的患者病理征阳性。

6例患者(12%)MCV<100,其中4例合并有铁的缺乏。

26例患者(52%)转氨酶轻度升高,35例患者(70%)TBIL升高,41例患者(82%)LDH升高。

50例患者(100%)存在维生素B12的缺乏,仅8例(16%)合并有叶酸的缺乏。

随访半年以上,49例患者对维生素B、叶酸治疗反应良好.血红蛋白在1~2周内开始上升,14~57天恢复正常.平均25天.而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较血红蛋白快,平均为1周。

除1例患者肢体麻木无明显改善外,余临床症状均在两周内明显好转。

1例患者经维生素B、叶酸治疗2个月,贫血未见明显改善。

复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6 (AML-M6),后给于联合化疗。

仅4例合并缺铁的患者同时给予铁剂治疗,其余未予补铁。

3讨论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的缺乏或其代谢异常导致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障碍,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呈大细胞贫血,在成人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中,90%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的缺乏所致,尚有少数是由于某些药物干扰叶酸的代谢亦可发生巨幼贫,本文所讨论的是指叶酸及(或)维生素B缺乏这一类型。

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我国常见的病因是营养缺乏,多与膳食质量不佳、偏食或烹饪时间过长有关。

叶酸缺乏多见于醺酒、膳食质量差,维生素B缺乏多见于素食者。

本组资料中以老年男性和青年女性多见,可能与饮食习惯及生活水平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另一个类型是恶性贫血,以北欧、北美等地的老人多见,然而在东方,尤其在中国很少见到。

本组资料中由于受检测条件的限制未有报道。

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的缺乏,DNA合成障碍、复制延迟,胞核滞后于胞质成熟,形成巨幼样变。

骨髓中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均可发生巨幼变,并
且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异常,在骨髓中过早死亡,形成无效造血,成熟的血细胞生成减少,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本组中所有患者均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这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

此外本组资料中34%的患者有消化道症状是因为DNA合成障碍不仅累及造血组织,而且也可累及所有增生迅速的组织.如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组织,因而出现其上皮细胞的巨幼样变及萎缩.故发生相应的消化道临床表现。

本组中50%以上的患者有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和总胆红素升高,其原因考虑为红细胞寿命的缩短,破坏提前,形成无效造血.亦有因巨幼变而致原位溶血的可能。

无须保肝降酶治疗,经补充叶酸、维生素Bn后能降至正常。

患者中还发现LDH、HBDH的升高,LDH、HBDH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肺梗死、急性肝炎、肾病、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LDH、HBDH的升高已见较多报道,且LDH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LDH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其中以心脏、肾脏、红细胞中含LDH的活性最高。

从本组数据发现LDH、HBDH的升高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且同时均有TBIL和转氨酶的升高,查心电图未见心肌损害,肾功能正常,因此推断LDH、HBDH的升高可能也与红细胞的破坏有关。

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据文献报道其机理可能是和维生素B依赖性酶的催化反应发生障碍有关,导致神经髓鞘质合成障碍,引起体内神经细胞活动中甲基化反应受损。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仅给予叶酸,尤其是同时有维生素B缺乏的患者,须同时注射维生素B,否则可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经补充维生素B治疗后精神症状好转快,但神经损伤的恢复则较慢,因为髓鞘质合成障碍后神经元轴突遭到破坏,其恢复很慢,尤其在疾病的晚期,神经已遭到严重的损伤,其恢复更慢,甚至不能完全恢复而终身残疾。

故早期治疗是神经系统损伤恢复的关键。

有些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出现在贫血之前,易导致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故临床医生须高度重视,以减少本病的误诊率。

本组中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AML-M6,该患者以重度贫血起病,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MCV 144.3,MCH 50 pg,叶酸低于正常,维生素B正常下限,骨髓的有核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巨幼变,幼红细胞占优势,给予维生素Bn、叶酸治疗2月,贫血未见明显改善,白细胞逐步下降。

复查骨髓幼红细胞大于50%,原粒加早幼粒细胞大于30%,诊断为AML-M6,联合化疗后达缓解。

巨幼细胞贫血经补充所缺乏的维生素B、叶酸治疗后疗效显著.短期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均能明显好转,这又可证实诊断。

如治疗1~2个月无好转,应注意与其他血液学表现为大细胞或巨幼变化的疾病相鉴别,及早调整诊断及治疗,以免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