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
•能够正确地分类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
•灌输学生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让学生熟记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

本节课教学难点为: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

3. 教学准备
本节课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幻灯片教学课件;
•垃圾分类的图片资料;
•垃圾分类的分类口诀卡片。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知识
4.1.1. 身边的垃圾
教师可以在课前带来一些垃圾,如食品包装袋、塑料瓶等,让学生看看,垃圾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1.2. 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回收垃圾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4.1.3. 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为什么要分类垃圾?引导学生从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4.2. 学习新知识
4.2.1. 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4.2.2. 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和注意事项。

4.3. 具体实践
4.3.1. 掌握分辨垃圾的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让学生根据垃圾的特点和垃圾分类的原则,分类出这些垃圾的种类。

4.3.2. 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4. 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回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原则,以及学生学习的垃圾分类方法。

5. 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为:
•记忆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
•整理家庭垃圾箱的垃圾,并正确分类;
•告诉家人垃圾分类的意义,鼓励家人也尽量做到垃圾分类。

6.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常规测试:组织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测试和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积极性;
•作业评分: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
•家庭作业情况: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

7. 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情况良好,并且完成了课后作业。

但是本节课缺少了一些生动而具体的案例,后续教学可以加入一些垃圾分类实践和体验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