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鹫禅寺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灵鹫禅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杨万里(1127 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他主张抗金,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罢官家居[2] 。

这首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士子在野时发表政见慷慨激昂,等到入朝为官,如同泉水流至前溪,竟无半语。

从而鞭笞那些见使舵,没有官德的人。

作品鉴赏

此诗是于1179年(淳熙六年)西归途中所做。

诗人夜宿寺,闻水声,初疑夜,待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

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

可诗人顺流而行,见山泉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竟悄无声息了。


此诗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

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其实这首诗的意思按照当时来解很简单:诗人夜半听见声音,误为下雨了,待次日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是山泉发出的种种声音.而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至溪中却不再发出声音.暗喻自己因为当时仕途险恶,一改入仕时的慷慨激昂勇言多评的态度,变得噤若寒蝉不再仗义执言了.
诗的寓意不深,联想起中秋水一文云:秋水时至,百川灌海.泾流之大,再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到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焉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到于子门则殆矣,长见笑地大方之家. 焉河伯一开始是欣喜若狂,但到了北海,眼见泉水放海,顿敛自以为是,望洋而叹,不敢再有我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