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106例检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4-0408-04
[引文格式]张辉,王仪含,丁梦圆,等.新生儿溶血病106例检测结果分析[J ].交通医学,2023,37(4):408-410,413.
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em ol yt i c di s ease of t he f et us and newbor n ,H D FN )是由于孕妇产生的与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上抗原所对应的意外抗体穿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引发的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1]。

红细胞破坏会引起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升高,严重时会对新生儿大脑造成永久损害—核黄疸[2]。

因此,孕妇在产前进行合理抗体筛检,对阳性标本作意外抗体鉴定,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对保证母婴健康尤为必要。

本文对2021年1月—2022年9月苏州市各医疗机构送至本站实验室检测的新生儿溶血病(hem ol yt i c di seas e of newbor n ,H D N )标本106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产前抗体筛检的必要性。

1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
单克隆I gM 型抗-A 、抗-B 、抗-
D 、抗-C 、抗-c 、抗-
E 、抗-e 、抗-M 、抗-N 、抗人球蛋白试剂(I gG +C3d )、反定型细胞、谱细胞、2-巯基乙醇(上海血液生物);抗-A ,B (法国D I A G A ST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瑞士D i aM ed G m bH )。

K A -2200台式离心机(日本K U BO TA ),37℃水浴箱(苏州珀西瓦尔),微波炉(格兰仕,输出功率800W ),微柱凝胶卡用孵育箱、离心机(BI O -R A D )。

1.2检测方法(1)分离血浆及红细胞:患儿全血
标本3m L ,1000g 离心5m i n ,血浆吸至干净试管待用。

(2)红细胞洗涤:取6m L 塑料试管1支,加1m L 压积红细胞,再加生理盐水4m L ,1000g 离心1m i n ,去尽上清液,重复3次。

(3)配置红细胞应用液:患儿3%红细胞悬液,取1支玻璃试管,加入3m L 生理盐水,再加入100μL 洗涤后压积红细胞,混匀;1%反定型细胞悬液,取3支13×75m m 玻璃试管,分别标注A c 、Bc 、O c ,各试管加入200μL 生理盐水,再加入相应100μL 商品反定型细胞,混匀。

(4)A BO 血型、R hD 血型及直抗检测:取4支13×75m m 玻璃试管,分别标注抗-A 、抗-B 、抗-D 、直抗,相应加入I gM 型抗-A 、抗-B 、抗-D 、抗人球蛋白试剂(I gG +C3d )50μL ,再加入50μL 3%红细胞悬液,1000g 离心15s ,目视观察结果。

(5)放散液制备:采用微波放散法[3],于100m L 烧杯中盛入37℃蒸馏水60~80m L ,洗涤后压积红细胞试管中加入1m L 生理盐
水,试管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微波炉特定位置,20%火力加热1m i n ,取出试管后立即1000g 离心1m i n ,取上清液。

(6)将血浆(游离试验)及放散液(放散试验)70μL 加入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各3孔,再分别加入1%A 细胞、B 细胞、O 细胞各35μL ,*[基金项目]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项目(SZX K 202118);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谱系建立与应用研究(SK J Y 2021146)。

新生儿溶血病106例检测结果分析*
张辉,王仪含,丁梦圆,许学明
(苏州市中心血站,江苏215000)
[摘要]目的:对苏州市医疗机构送检的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产前抗体筛检的必要性。

方法: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06例进行A BO 、R h 等血型鉴定及溶血三项检测,O 细胞阳性患儿的血浆及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

结果:新生儿溶血病标本106例中阴性33例,阴性率31.13%,其中A 型10例,B 型14例,O 型9例。

阳性73例,阳性率68.87%;阳性标本直抗强度<1+53例,1+6例,≥2+14例;抗-A 30例,抗-B 23例,抗-D 7例,抗-E 、-c 6例,抗-E 3例,抗-c 1例,抗-M 3例。

苏州市新生儿溶血病以A BO 血型系统为主,患儿为A 型或B 型,溶血症状轻;其次为R h 血型系统,患儿均为二胎或二胎后,以抗-D ,抗-E 、-c ,抗-E ,抗-c 等抗体为主,溶血症状严重;M N 血型系统抗-M 抗体引起溶血少见,症状不严重。

结论:孕妇产检应建立合理的产前A BO 和R h 等血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检,如检出意外抗体时应进行抗体鉴定,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导致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抗体筛检;抗体鉴定[中图分类号]R 722.18
[文献标志码]B
[D O I ]10.19767/j .cnki .32-1412.2023.04.022
直抗强度抗-A 抗-B 抗-D 抗-E 、-c
抗-E
抗-c
抗-M 合计<1+2723
3
531+3
216≥2+553114合计
30237
6
3
1
3
73
37℃孵育15m i n ,85g 离心10m i n ,目视观察结果。

对O 细胞阳性者,血浆及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血浆及放散液70μL 分别加入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10孔,各孔加入1~10号谱细胞各35μL ,37℃孵育15m i n ,85g 离心10m i n ,目视观察结果,根据谱细
胞反应格局判断意外抗体类型。

1.3结果判断1.3.1
A BO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判
断:见表1、2。

表1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判断(以A 型新生儿为例)
+阳性+--阳性+--阳性-阴性
++-阳性
++-阳性
--+阳性A BO 以外抗体
--+阳性A BO 以外抗体
-+
-阴性
-+
-
阴性
直抗游离试验
放散试验
结果分析
临床意义
+++有游离抗体,红细胞致敏
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红细胞致敏
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有游离抗体,红细胞致敏,直抗假阴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有游离抗体,红细胞致敏,放散假阴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只有游离抗体,红细胞未致敏不完全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红细胞致敏,直抗假阴有可能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可疑,直抗假阳不完全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无抗体
不具备发生A BO 血型系统H D N 的条件
表2A BO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1.3.2其他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根据抗体鉴定结果,用相应的50μL 抗血清+50μL 3%红细胞悬液加入玻璃试管中,1000g 离心15s ,检测红细胞是否存在对应抗原。

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参考1.3.1。

2结

2.1阳性标本血型鉴定
106例患儿中溶血三项检
测为阳性共73例,阳性率68.87%;阳性标本的血型及其在阳性标本的占比,见表3。

2.2
阳性标本直抗强度73例阳性标本直抗强
度<1+53例,1+6例,≥2+14例,见表4。

表3阳性标本血型鉴定
表4阳性标本直抗强度例
血型系统存在抗原
检出抗体例数(%)A BO A 抗-A 30(41.10)B 抗-B 23(31.51)R h
D 抗-D 7(9.59)
E 、c 抗-E 、-c 6(8.22)E 抗-E 3(4.11)c
抗-c 1(1.37)M N
M
抗-M
3(4.11)
2.3阴性标本情况106例患儿中溶血三项检测为
阴性共33例,阴性率31.13%;阴性标本的血型及其在阴性标本中占比:A 型10例(30.30%),B 型14例(42.42%),O 型9例(27.27%)。

3讨论
母婴血型不相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其中母婴A BO 血型不符最常见,大多母亲为O 型,患儿
为A型或B型。

O型母亲血浆中往往存在较高效价的I gG型抗-A、抗-B或抗-A,B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这些抗体天然产生,在第一胎就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由于胎儿出生时A BO血型发育不全以及补体量很少,临床症状通常较轻[2,4]。

本文检测结果显示,A BO血型系统阳性标本直抗强度均≤1+,间接证实A 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状较轻。

73例阳性标本中有53例(72.60%)为A 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型30例(41.10%),B型23例(31.51%),与人群中A、B 血型分布有关。

33例阴性标本中A型10例(30.30%),B型14例(42.42%),O型9例(27.27%),新生儿出生后临床有溶血症状,医疗机构送检目的为确认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后排除。

A型患儿与B型患儿比较,A型阳性率75.00%(30/40),高于B型阳性率62.16%(23/37),原因是同一个体抗-A效价大多高于抗-B[5]。

R h血型是除A BO血型外最容易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系统,一般在第二胎后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本文73例阳性标本中17例(23.29%)为R h血型新生儿溶血病,均为二胎及二胎后,临床症状严重。

原因是R h抗体对补体依赖性低,可同时引起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

R h血型系统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其次为E、c[6]。

由于临床上对R hD阴性孕妇血清中检出抗-D抗体比较重视,加之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抗-D抗体引起的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在减少[7-8]。

本文17例R 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抗-D抗体7例(9.59%),抗-E、-c抗体6例(8.22%),抗-E抗体3例(4.11%),抗-c抗体1例
(1.37%),说明在妊娠、输血等免疫刺激下,产生抗-
E、-c抗体概率最高,这与抗原分布有关[9],中国人群中CCD ee表型(缺E、c抗原)在R h血型系统中比例最高[10]。

溶血三项检测显示,R h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中82.35%(14/17)患儿标本直抗强度≥2+,佐证了严重临床溶血症状。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医疗机构会对R hD阴性孕妇进行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一般不考虑对孕妇进行常规抗体筛查,因此R h 血型系统中抗-D抗体之外的意外抗体存在漏检的可能。

其他血型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较少见,本文检测到3例为M N血型系统,其中2例孕妇为第一胎,另1例为第二胎,均在产检时发现A BO血型正反不符,实验室检测发现反定型O细胞阳性,怀疑存在意外抗体,经谱细胞抗体鉴定,盐水法检出I gM 型抗-M抗体;将孕妇血浆用2-巯基乙醇破坏后进行抗体鉴定,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法检出I gG型抗-M抗体,孕妇M N血型表型为N N型。

大多数抗-M 是I gM+I gG,其中以I gM为多,I gG较少,78%以这种混合形式存在[11]。

这3例孕妇产下的新生儿有溶血
症状,症状不严重,溶血三项检测确认为M N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M N血型表型为M N型。

自2016年以来,国家实施“二孩”“三孩”政策,在带来人口增长的同时,也给孕产妇的孕期安全和临床输血带来挑战,非A BO血型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12]。

因此,建议在孕妇妊娠8~ 12周建档时进行A BO和R h血型鉴定及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13],如筛查出意外抗体,应鉴定抗体类型及特异性。

意外抗体为I gG型时需检测其抗体效价,分析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及其危险程度,并定期做好抗体监测。

重点关注二胎及二胎后孕妇R h 系统意外抗体,提前做好相关预案,以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如抗体筛查阴性,需在妊娠28周再次复查,若未检出有意义的抗体,无需进一步做产前血型鉴定或抗体筛查;若抗体为弱阳性或效价< 64时,在妊娠28周后进行复查,若为阴性或效价无变化则正常分娩;若抗体检测为弱阳性或检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或抗体效价升高≥2个稀释度,建议每2周进行监测直至分娩[13];如果抗体效价持续升高,可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或在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的前提下提前分娩。

[参考文献]
[1]马筱洁,王儒彬,李强,等.147例R h血型系统意外抗体致
新生儿溶血病回顾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 (2):102-104.
[2]M ar k K Fung.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M].桂嵘,译.1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405-405.
[3]周晚华,徐惠新,程根林,等.用微波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
验[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49-250.
[4]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9-22.
(下转第413页)
(上接第410页)
[5]关亮,郑朝晖,林云明.O型人血清抗-A、抗-B效价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3):189-190.
[6]张晨光,贺志安,赵庆伟,等.R 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与新
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 2036-2038.
[7]麻庆荣,刘晓军,荣丽英.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
溶血症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03,31(1):29.
[8]肖冬英,谢家洪.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
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23):191-192.
[9]陈妙婵,李启欣,陈活强,等.A BO以外血型抗体引起的新
生儿溶血病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4):53-56.[10]张辉,丁梦圆,许学明,等.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
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J].交通医学,2022 (2):188-189,195.
[11]李树中,李凌波.血型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21:152.
[12]李志强.应高度重视孕产妇免疫血液学异常结果与处置
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4):409-411. [13]中国输血协会免疫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胎儿新生儿溶血
病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 (1):20-23,28.
[收稿日期]2022-10-20
(本文编辑缪宏建)
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 ci l l i n-bi ndi ng pr ot ei ns, PBPs)表达降低有关[12]。

本研究中G BS对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青霉素等较敏感。

本研究中针对G BS无症状携带者,临床医生多采取密切观察和随访等措施。

对于创口感染建议保持创口清洁,或用甲硝唑氯己定清洗。

对于G BS感染严重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所有G BS感染患者病情平稳,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未受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分离得到61株G BS,检出率0.57%,相比于其他菌株检出率较低,但在多个科室成年男性和女性患者不同标本中检出,因此应重视G BS的检测和鉴定。

G BS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青霉素敏感性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N O U BI SSI F K,H A R K N ESS T,A LEX A N D ER C M,et al.
A popt os i s-i nduced cancer cel lf us i on:a m echani s m ofbr east
cancer m et as t as i s[J].FA SEB J,2015,29(9):4036-4045. [2]M U R A Y A M A S Y,SEK I C,SA K A TA H,et al.Capsul ar t ype
and ant i bi ot i c r es i s t ance i n St r ept ococcus agal act i ae i sol at es
f r om pat i ent s,r angi n
g f r om newbor ns t o t he el der l y,wi t
h
i n-
vas i ve i nf ect i ons[J].A nt i m i cr ob A gent s Ch,2009,53(6): 2650-2653.
[3]SEN D I P,JO H A N SSO N L,N O R R BY-TEG LU N D A.I nvas i ve
gr oup B St r ept ococcaldi s eas e i n non-pr egnantadul t s:a r e-vi ew wi t h em phas i s on ski n and sof t-t i s s ue i nf ect i ons[J].
I nf ect i on,2008,36(2):100-111.[4]SU N K A R A B,BH EEM R ED D Y S,LO R BER B,et al.G r oup
B St r ept ococcus i nf ect i ons i n non-pr egnant adul t s:t he r ol e
of i m m unosuppr es s i on[J].I nt J I nf ect D i s,2012,16(3): e182-e186.
[5]LE D O A R E K,H EA TH P T.A n over vi ew ofgl obalG BS epi-
dem i ol ogy[J].V acci ne,2013,31(Suppl4):D7-12.
[6]黄来荣,王娅,王文强,等.福州地区孕晚期妇女泌尿生殖
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30(20):2470-2472.
[7]罗国兰,李梦薇.320株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
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2):3384-3386.
[8]FU R FA R O L L,CH A N G B J,PA Y N E M S.Per i nat al St r ep-
t ococcus agal act i ae epi dem i ol ogy and sur vei l l ance t ar get s[J].
Cl i n M i cr obi olR ev,2018,31(4):e00049-e00018.
[9]SM I TH E M,K H A N M A,R EI N G O LD A,et al.G r oup B
St r ept ococcus i nf ect i ons of s of t t i s s ue and bone i n Cal i f or ni a adul t s,1995-2012[J].Epi dem i ol I nf ect,2015,143(15): 3343-3350.
[10]PI M EN TEL J D,SZY M A N SK I L J,SA M U EL L P,et al.
D i scor dant St r ept ococcus agal act i ae(G r oup B St r ept ococ-
cus)ges t at i onal i nf ect i on i n m onochor i oni c/di am ni ot i c and di chor i oni c/di am ni ot i c t wi ns[J].Fet alPedi at r Pat hol,2012, 31(3):176-183.
[11]刘成义,唐玲玲,罗娅莎,等.围产期孕妇生殖道分泌物无
乳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1,9(1):50-52.
[12]SEK I T,K I M U R A K,R EI D M E,et al.H i gh i s ol at i on r at e
of M D R gr oup B st r ept ococci wi t h r educed peni ci l l i n sus-cept i bi l i t y i n Japan[J].J A nt i m i cr ob Chem ot her,2015,70 (10):2725-2728.
[收稿日期]2022-07-28
(本文编辑赵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