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4讲生物的进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八页,共四十六页。
3.自然选择的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表现的基因的选择;自 然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 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
第七单元(dānyuán) 生物的变异、
育种和进化
24 第 讲 生物 的进化 (shēngwù)
第一页,共四十六页。
考情分析 备考导航
考纲解读
最新考纲
核心内容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容及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要内容(Ⅱ)
说的区别
2015 全国Ⅰ卷 T32
2.物种的形成
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
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C 解析:A、a 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 率。种群 1 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64%,Aa=32%,aa= 4%;种群 2 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36%,Aa=48%,aa =16%,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AA=50%,Aa =40%,aa=10%;混合后的 A 基因频率=50%+40%×1/2=70%,a 基因频率=1-70%=30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
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四页,共四十六页。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全__部___(q_uá_n_b_ù)_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__位__基__因____的比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如求 Xb 的基因频率: Xb 的基因频率=2×女性Xb个的数基+因男数性个数×100%
(4)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 p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q 代表 a 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 =1。 其中 p2 是 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 是 Aa(杂合子)的基因型 频率,q2 是 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外延
因频率的改变
不一定改变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 ①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 个数×2+杂合子个数)÷(总个数×2)。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 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 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3)位于 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 染色体上 不含与 X 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 X 染色体上的基 因总数,绝不能将 Y 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题组一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1.(2019 山西阳泉月考)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 变
率。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__基__因__(j_īy_īn_)频__率_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__基染__因__色__突__体__变__变____异_____ 基因重组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_环___境__(h_u。ánjìng) ③生物的变异是_不__定___向__(d_ìn的ɡ x,iànɡ只) 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_原___材__料___,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方__向_____。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页,共四十六页。
2.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其计算
(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比较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
公式 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 的个体数÷总个体数
总数×100%
×100%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 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C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发生改变;在抗生素使用前,就存 在抗药性突变细菌,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中的抗药性突变个体起选择 作用。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4.(遗传平衡定律运用类)(2015 高考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
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
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
C.78%、92%
D.92%、8%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D 解析:由于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 位基因数的比率,而 B、b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 等位基因,所以女性体内有 2 个此类基因,而男性体内只有 1 个此类基 因。设被调查的人数为 100,则 XB 共有 42.32×2+7.36+46=138,XB +Xb 共有 42.32×2+7.36×2+0.32×2+46×1+4×1=150。所以 XB 的基因频率=XB÷(XB+Xb)×100%=138÷150×100%=92%,Xb 的基 因频率=1-92%=8%。
(2)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
(3)物种形成与进化的比较
内容
物种形成
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变化后生物与原 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可以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 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是量变, 物种形成是质变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 存在生物进化,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 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 是两个物种。
(5)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6)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
题组二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3.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 XBXB占 42.32%、XBXb占 7.36%、
XbXb 占 0.32%、XBY 占 46%、XbY 占 4%,则该校 XB 和 Xb 的基因频
率分别是( )
A.6%、8%
B.8%、92%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4.必明有关生物进化的六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 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 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 体进行了选择。 (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 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 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的概念与实例
的形成(Ⅱ)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2018 全国Ⅰ卷 T29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_更__古_老__(_gǔ_lǎ_o_)生__物进化而来的。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_不__定__向___的___经自―― 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
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定__向__改__变____―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 化。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类―型→地理隔离和_生__殖__隔__离____ ①隔离―实―质→基因不能__自__由__(z_ìy_óu_)_交__流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D 解析: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在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被捕食者往往是体弱患病的个体,从而阻止了不利基因的延续。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形成共同进化的关系。捕食者的捕 食降低了被捕食者的中间竞争,从而更多的被捕食者可以生存,客观上 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故被捕食者的多样性得以维持,因此捕食 关系会不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A 错误;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定 向选择的结果,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 错误;一个种群和另一个种群 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一样,它们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因此基因突变 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对方的基因频率,C 错误;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 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可见隔离在物种形成 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D 正确。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
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
返回(fǎnhuí)导航
② 物种形成 三个__选环 __择_节__:_及突隔变离和形 基成 因重组、__自__然__(z_ìr_án) 形成标志:__出_现__生__殖__隔__离_____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深挖教材】 1.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因为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 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吗? 提示:不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 型,即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种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个体。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 生 物 各 种 适 应 性 特 征 的 形 成 都 是 由 于 _用__进__废__退___ 和 _获__得__性__遗_传__(_yí_ch_u。án)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三页,共四十六页。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内容 __过__度__(g_u_òd_ù_)繁__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__生__存__斗__争__(s_h_ēn:gcú生ndò物uzh进ēng化) 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__遗__传__变__异____:生物进化的内因。 __适__者__生__存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_生__物__进__化____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③局限性:对_遗__传__和__变__异____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三页,共四十六页。
3.物种形成的方式和环节 (1)方式: ①渐变式——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
②骤变式——无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 骤变式物种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 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