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措施分析
董 雪 寇雪莲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98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49例),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全程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血压、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2组的DBP、SBP、LVEDV1、LVESVI相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的LVEF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开展全程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血压水平稳定,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高血压 临床护理
高血压的病情特点为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进展缓慢等,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且病情发生、发展与饮食、遗传、环境、用药等诱因具有密切关系。

急性左心衰指的是心脏病终末期症候群,长期的心脏负重状态会损伤心肌,减弱收缩力,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升高和容量负荷增加,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

对于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者需要在科学治疗的同时辅助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加快病情恢复速度,提高心功能,维持血压水平稳定。

本文收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98例作为观察样本,详见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98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49例)。

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年龄区间62-80岁,平均(68.2±3.6)岁;高血压病程3-20年,平均(13.8±2.6)年;心衰病程12-25个月,平均(17.5±3.6)个月;实验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20例;年龄区间63-81岁,平均(67.5±3.7)岁;高血压病程3-21年,平均(13.9±2.5)年;心衰病程13-24个月,平均(16.9±3.4)个月。

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上不显著(P >0.05),具有公平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增加巡视次数,做好生活方面的基础护理,简单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和心理抚慰,严格限定摄入糖类物质,以蛋白、维生素、热量高且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定时进行体位改变和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实验组应用全程化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将疾病知识(包括病因、诱因等)介绍给患者,帮助其将自我护理意识树立起来,告知遵医行为的重要意义的必要性。

若患者有水肿存在,需对摄水量、体重进行控制,确保情绪稳定,以免出现大悲大喜或过度忧伤的心理改变,强化出院指导;(2)饮食护理:合理搭配日常饮食,遵照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

轻度心衰者将摄盐量控制在6g/d以内;中度心衰者将摄盐量控制在2g/ d以内;需长期应用利尿剂者需要将钠盐摄入量增加;果蔬等需要多吃,低钾血症者相应的予以补钾药物;(3)病情监测: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心电图有U波增高、心律失常情况时,需要警惕洋地黄中毒;发现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乏力等症状,需要警惕低钾血症;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好,以便对生命体征、病情进行随时监测;(4)用药干预:严格遵照医嘱应用强心药、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补钾等,禁止私自增加药量,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调整静脉滴注速度。

1.3 观察指标
测定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心功能,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1.4 统计学评析
利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的全部相关数据,(s
x±)进行描述的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则可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DBP、SBP、LVEDV1、LVESVI低,比其LVEF高,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如下表。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功能(s
x±)组别SBP(mmHg)
DBP
(mmHg)
LVEF(%)
LVEDV1(mL/
m2)
LVESVI
(mL/m2)对照组
(n=49)
158.34±8.1685.30±4.570.14±0.04171.29±25.3599.50±9.84实验组
(n=49)
135.23±5.3878.43±4.180.86±0.37128.70±10.3791.36±5.27 t16.55117.764813.542710.8850 5.1047 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且患者往往伴随各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一旦合并心衰,则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的异常及细胞外基质改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为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对预后进行改善,需要强化临床护理配合[3]。

全程化护理干预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让临床护理服务更加全面化、针对化、科学化,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有利于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与认知,及时改善和减轻其负性情绪,减少机体耗氧量,便于顺利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同时有效控制病情恶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加快病情康复速度[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LVEF更高,较其DBP、SBP、LVEDV1、LVESVI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0.05)。

从而表明,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开展全程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血压水平稳定,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王惠玲.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措施分析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35):65-67.
[2] 马利.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J].健康之
友,2019,36(3):162,161.
[3] 白洪娣.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53-154.
[4] 王海燕.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J].母婴世
界,2016,35(14):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