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6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CT导引下肺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

CT导引下肺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

CT导引下肺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目的研究分析肺穿活检同时做射频消融治疗。

方法在CT导引下,将特制穿刺针穿入病灶,经特制穿刺针将活检枪穿入病灶取活检组织,然后再经特制穿刺针将射频消融电极穿入病灶,进行肿瘤消融。

结果一次穿刺得到了活检所需的病灶组织,做快速病理,如病理结果显示恶性,则可继续沿用此特制穿刺针穿入射频消融电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论CT导引下穿入特制穿刺针可一次性解决病灶活检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双重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Methods Special puncture needle was penetrate into the lesions under CT guidance,through the special needle the biopsy gun was penetrated into the lesion to collect biopsy samples,and then th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lectrodes was penetrated into the lesions through the same way to conduct tumor ablation. Results Through special needle puncture,we received the lesion group biopsy required and high-speed pathology diagnosis was conducted,if malignant result was showed,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could be conducted by needle puncture. Conclusion Through special puncture needle under CT guidance can realize the dual purpose of lesion biopsy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eatment.[Key words] CT;Special puncture needle;Biopsy;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RFA)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病人的死亡原因,据统计,发病率57.63/10万,年死亡率48.8/10萬[1]。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探究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平均AFP和CEA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6例,占93.3%;不完全坏死3例,占5.0%;部分坏死1例,占1.7%。

60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16例,占26.7%;1年内死亡患者1例,存活59例,1年生存率为98.3%。

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CT引导;射频消融术;肝癌;临床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恶化,人群中肝癌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

临床上筛查诊断肝癌的技术也在进步,很多肝癌患者在发生时还没有失去手术机会,那么这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还是手术[1-2]。

但同时,也有很多患者在发现诊断肝癌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或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肝癌切除的手术。

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使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机会。

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小的优点[3]。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63.8±13.5)岁。

纳入标准:(1)行B超、CT、MRI、DSA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AFP 值和CEA值成倍升高。

(2)癌灶为1~3个,≤3个,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5 cm。

(3)愿意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精神疾病。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顺铂联合紫杉醇靶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整体功能评分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实验组患者情绪、躯体、认知、角色和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和靶向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为安全性高、创伤小的治疗方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与CT引导;射频消融术;靶向治疗;肺癌中晚期肺癌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多应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灌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上述方法具有各自优缺点,如何联合上述治疗方案,发挥各自优势,为临床关注的焦点[1]。

文献报道[2],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讨论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3年9月本院治疗的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9.92±5.42)岁;按照病理类型划分,鳞癌患者29例,腺癌患者16例;按照临床分期,ⅢB期患者22例,Ⅳ期患者23例。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06±5.10)岁;按照病理类型划分,鳞癌患者27例,腺癌患者18例;按照临床分期,ⅢB期患者24例,Ⅳ期患者21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肺癌,同时排除:血常规、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严重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Jan 29(1)•127.C 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常伟(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南新乡453000)摘要:H的縣窮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滄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度遽:藤生情況^方法将我腐2014__ 12月~2016甲i_2月收治的108例非小细胞肺簡患者按照随机敦参法分为雜察韻与对照组#_54例,对照 组采用化.摩V魏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射频潘融:治皆,比较苘缀肅翁脑床持效、鱗状细胞癌抗磨(SCC)、_类抗 原125(CA1_25丨.、.麻胚抗鹿.(.CM)等血清肿瘤.标盡物水肀、.Q L〇-C3〇_.猶活.廳嫌I甲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座发生®况.<3结果驱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7.41_财應驀离宁W照组,(33.33%),差#;1|有巍货学#_文.(^=6.3134,/>=0.0120);两组患者 治鍊g S_C_C、CA125、CEA7太字均有泰著降祗(P<0.05_),,规察组.患麵SC_C、C:A125、CE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龜.,差 异具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抬疗SQ LQ-C30生播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M察组患者治费_唇 QLQ-C30龜活质舊评分:显賽W于M照组■凝具有统计学蹵叉(P<0.05);两组患蒉不良反:道S*_ff況.比.较蕩异.无统' 计学意义_(^>0.05)。

结论CT_f[辱下射频M融联合化疗繪疗非小细胞肺癌擔5效显著,安食性较霄值:得广泛推广6关键词:射频消融;化疗s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2018)01-0127-02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最髙,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P]。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低放射剂量CT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低放射剂量CT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低放射剂量CT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09-08T06:36:40.8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金晓磊[导读] 目的: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低放射剂量CT的临床应用价值。

金晓磊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300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低放射剂量CT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8例,将病理诊断方式作为金标准,对全部患者实施低放射剂量CT诊断,分析诊断的价值。

结果:低剂量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检出率96.15%仅略微低于常规剂量组98.72%,P>0.05。

结论:运用低放射剂量CT诊断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较高,可降低诊断患者所受辐射量,可推广。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低放射剂量CT;常规剂量;检出率非小细胞癌疾病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类肿瘤疾病之一,但是因为临床疾病诊断中早期高效的检测技术缺乏,使得患者就诊的时候疾病已经进展成晚期,使得疾病根治性治疗可能性丧失,治疗效果不佳,造成疾病致死概率比较高。

此疾病的出现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此疾病的出现是后天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一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中致病因素包含:肺炎因素、吸烟因素、体细胞突变因素、基因扩增因素、基因失活因素、基因缺失因素、不良饮食因素、异常性DNA甲基化因素等等[1]。

而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一般是从肺内磨玻璃样的结节疾病进展得来,但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疾病和良性的肺结节临床症状和表现比较相似,所以对诊断要求较高。

伴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地在临床中运用,CT诊断中辐射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受到了一定重视。

低剂量CT诊断作为于常规的CT诊断技术基础之上对扫描的参数进行调整而得来的一项技术,主要目的为降低辐射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和穿透性。

有学者认为,运用低放射剂量CT诊断技术对非小细胞癌诊断,准确性较高。

CT引导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局部植入治疗肺癌附62例报告

CT引导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局部植入治疗肺癌附62例报告
2005年3月一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 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1—58 岁,平均37岁。均为中鼻甲游离缘以上及其前端以后区域
结果:本组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塌鼻 等并发症,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有效纠正,鼻塞、流脓涕、 鼻出血、头痛等主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术后随访半年以 上,全部患者鼻腔通气满意,术后鼻腔无粘连。 讨论:近年的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呈正相 关,特别是鼻中隔高位偏曲可致同侧中鼻道狭窄,使鼻窦的 正常引流发生障碍,导致鼻窦炎发病率升高。在偏曲对侧, 可以发生某种骨性结构性的代偿性改变,阻塞窦口鼻道复合 体的引流,导致鼻窦炎发病率同样高。因此强调鼻窦手术的 同时应矫正鼻中隔偏曲,目的是去除与鼻窦炎相关的鼻中隔 偏曲状态,扩大鼻腔手术操作视野,消除鼻中隔偏曲对手术 预后的不良影响,能重建鼻腔引流通道,防止出现术后并发 症。鼻窦炎的发生和鼻内镜术后中鼻道的粘连狭窄均与鼻 中隔偏曲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有多种鼻腔病变的鼻中隔偏曲 矫正愈来愈引起重视。虽然有的患者无鼻中隔偏曲的典型 症状,但为了鼻内镜手术有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及便于 手术后复查、鼻腔鼻窦引流和防止鼻腔粘连,近来提出了鼻 中隔成形术,即对存在妨碍鼻内镜手术进行的鼻中隔偏曲 施行鼻中隔成形术,然后行鼻内镜手术,可安全彻底地矫正 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改善鼻腔通气 和嗅觉,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窦炎的复发。
FDP
14例,>7
cm
6例。
1.2治疗方法①射频消融术:CT引导经皮肺穿
刺射频消融肺癌病灶。治疗前应用杜冷丁或吗啡肌 肉注射及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RITAl500型
射频消融系统,功率150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从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9 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肺癌
患 者 20 例,男 性 12 例,女 性 8 例,年 纪 在 32~80 岁,平 均 年 纪 为 (60±12)岁,其中左上肺患者 4 例,左下肺患者 2 例,右上肺 患者 7 例,右中肺患者 4 例,右下肺患者 4 例,周围型肺癌患者 14 例, 中央型肺癌患者 6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皆经肺穿刺活检病理 证实,腺癌患者 14 例(低分化 7 例,高分化 3 例,中分化 4 例,)鳞 癌患者 5 例(中分化 2 例,低分化 3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2 例。腋 窝淋巴结转移患者 2 例,骨转移癌患者 3 例,脑转移癌患者 1 例, 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 10 例,肺内转移患者 1 例,胸膜 转移患者 1 例,肝转移癌患者 1 例,肾上腺转移患者 1 例。Ⅳ期 4 例,Ⅲ A 期 6 例,Ⅰ A 期 4 例,Ⅰ B 期 4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已 为扩散期。所有患者皆在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手术之 后定期检查胸部增强 CT,观察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应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对患者生存率进行评价。 1.2 方法
24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6
·医学影像·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贺光辉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摘要:目的 分析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从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9 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肺癌 患者 20 例,男性 12 例,女性 8 例,年纪在 32~80 岁,平均年纪为(60±12)岁,皆在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手术之后定期检查胸部 增强 CT,观察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应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对患者生存率进行评价。结果 20 例患者共有 23 个肿瘤,直径是 1.1~13.5cm, 平均(4.6±2.9)cm。其中小细胞肺癌 3 例,腺癌 12 例,鳞状细胞癌 5 例。共行 23 人次微波消除治疗,消融治疗后一百二十天死亡率是 0。4 例患者出现气胸,6 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中位生存的时间为一年半,一年生存率是百分之六十,两年的生存率是百分之二十七。结论 CT 引 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应用效果更甚,为一种高效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微波消融;肺肿瘤;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6.146

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观察

目前有研 究表 Βιβλιοθήκη J非 小细 胞肺癌 I、 , Ⅱ期 和部 分 Ⅲ
期患 者 的治疗 , 然 采 用 以外科 手术 治疗 为主 的综合 治 仍
疗 。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的 主 要 手 术 方 式 为 肺 叶 切 除 术 、 肺 切 全
第2 卷 第1 1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药
21年1 00 月
4 1
手 术 治 疗 非 小 细胞 肺 癌 6 O例 临 床 观 察
万 东民 , 赵 斌, 闫俊 明 , 长荣 杜
o 5o ) 4 o o (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 医院 ,山西 阳泉
摘 要 目 的 : 讨 手 术 治 疗 非 小细 胞 肺 癌 的 临床 效 果 。 方 法 : 用 回顾 性 分 析 的 方 法 , 析 我 院 收 治 的 6 探 采 分 0 例 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的临床 资料。结果 :0例 非 小细胞肺 癌 患者 手术 治疗 , 6 术后 进 行 l~ 5年 的 随访 , 随访 率 10 , 年 生存 率 4 ( 5 , 生存率 3 (0 ) 5年生存率 1 0% 1 5例 7 %) 3年 O例 5 % , 2例 (0 ) 2 % 。结论 : 通过 对患者 的病理 类 型、 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 , 同时进行 术后 处理及放 疗或化疗 , 对患者 的临床疗 效及 生存率具 有重
8 68 ~871 .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19 O 2 0 O . 9 7一 1— 07一 1收治 的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 6 0例作为观察对象 , 其中男性 4 5例 , 女性 l 5例 , 年龄 5 7 5~ 8岁 , 均( 87± . ) , 平 6 . 6 6 岁 所有 患者均 经 过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 检查确 诊。依据 19 97年肺 癌 国际 分期修正系统确诊的分期 ⅢA期 4 0例 、 ⅢB期 2 0例 , 病理 分型 : 鳞癌 4 , 2例 腺癌 1 。并 发症 : 8例 高血 压 1 , 5例 心脏 病2 , 2例 糖尿病 l 3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 . 双腔气管插 管, 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 叶切除 3 , 肺 6例 全肺切 除 2 l例 , 袖状切除术 3例 。通过剖胸探查肿瘤 的部位 、 大小 、 浸润情 况、 粘连情况及淋 巴结 , 决定 手术方式 , 过分离 、 除、 经 切 止 血、 缝合等操作切除病变 组织 。所 有患者均 对肺 门及纵膈 的淋 巴结进行清扫 。术后处 理 手 术结束 拔 出气管插 管前 尽量吸净主气道 内的分 泌物 。2 8例采 用 留置 自控式 微量 止痛泵予冲击量结 合度 冷 丁等止 痛剂 ,3 2例单 独应 用止 痛剂 , 均获得 良好止痛效 果。另外 氨溴索静 滴与雾 化吸入 相结合的方法 , 结合 护 理排 痰。有效 排痰 后 , 采用 腹式 深 呼吸 、 吹气球等方法进行术后 呼吸功能锻炼 。术后 4 进 0例 行放疗 , 中 3 其 0例放 疗后再 行化疗 。其 余 2 0例术后 行化 疗。

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张长理;李桂文【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经过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具有免疫激活功能,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6(023)007【总页数】3页(P763-765)【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术;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作者】张长理;李桂文【作者单位】威县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700;威县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700【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肿瘤细胞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一般伴随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血型播散,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尤为明显[1]。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1年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2]中指出2011年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国恶性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65万,死亡病例约52万。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鳞腺癌等[3-4]。

70% ~80%癌症患者一般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或有转移,已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5]。

我院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CT 引导下射频消融,并与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探讨射频消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

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

的最大化㊂4 参考文献[1] 陈 明,王艳芹,吕培敬.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 (6):142-144.[2] 刘宏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57-58.[3] 肖月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比较CT的诊断优势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2-42. [4] 李立杰.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22-122.[收稿日期:2019-10-23 编校:李晓飞]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杨锦钊,赵振梁,莫均杰,陈锦棠,梁卓荣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 江门 529030)[摘 要] 目的:研究肺部肿瘤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及近期疗效㊂方法:选取肺部肿瘤患者295例展开研究,其中肺癌86例,结肠癌肺转移瘤179例,乳腺癌肺转移瘤7例,肝癌肺转移19例,其他肺转移4例,均在CT 引导下行RFA治疗,术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增强CT扫描,观察近期疗效㊂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的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㊁3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血管化指数(VI)㊁血流指数(FI)㊁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肺部恶性肿瘤CT引导下RFA近期疗效明显㊂[关键词] 肺肿瘤;射频消融;近期疗效 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肺癌更是位列发病率之首㊂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㊁年龄等原因会丧失手术机会,这就会缩短生存期,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1]㊂根据局部瘤体细胞灭活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如经皮无水乙醇注射㊁肺癌射频消融[2]㊂本研究对选取的肺部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肺部肿瘤患者29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2019年7月㊂男165例,女130例,年龄25~84岁,平均(68.9±2.6)岁;病灶直径0.5~ 6.7cm,平均2.1cm;其中肺癌86例,结肠癌肺转移瘤179例,乳腺癌肺转移瘤7例,肝癌肺转移19例,其他肺转移4例㊂1.2 方法:术前将辅助检查完善,签署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禁食4h㊂术前增强扫描淋巴结转移肿瘤,构建静脉通路,对患者开展心电监护,为患者吸氧㊂为患者的股骨外侧粘贴负极板㊂若患者消融时间过长,应做好负极板处皮肤降温㊂静脉为患者镇痛麻醉,对穿刺点局部表面进行麻醉㊂根据实际病变位置选取合适体位,应用Siemens Emotion 16排CT扫描病变区域,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平稳呼吸,扫描层间距控制在3mm,螺距以0.625~1.5mm为主㊂遵循术前影像学展开检查,通过CT扫描确定穿刺点并将皮肤进针点标记出来,再次对进针点进行核实,确定角度与穿刺深度㊂对穿刺点展开局部麻醉,麻醉药物采用1%利多卡因,绕开大血管㊁肋骨㊁肺大疱,运用Cool-tip冷循环单极射频消融针依据穿刺计划到达瘤体内㊂RFA针与射频发生器连接后开始按设定程序行消融治疗㊂单次消融时间3~15min㊂不能一次覆盖已经消融的肿瘤,依据球型叠加法展开消融治疗㊂术中多次CT扫描观察消融范围,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逐渐向病灶周边肺组织扩张,显示扩张的渗出带范围为瘤周0.5~1.0cm,确保肿瘤部位形成无血管区域的环状保护带㊂完成病灶消融后开展穿刺针道消融,运用CT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变化,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如出血㊁气胸㊂保证患者无异常出现后,包扎局部穿刺点,送患者回病房㊂术后叮嘱患者静卧2~3h,为患者补液1000ml,若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㊂依据肺癌RFA中消融组织病理病情发展,对患者的近期疗效予以分析,综合分析患者增强后肿瘤CT值及瘤体大小变化情况,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对患者展开复查㊂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②根据结节大小选取框大小,框选结节所在组织后的内置软件自动计算血管化指数(VI)㊁血流指数(FI)㊁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计算值均标准化为0~100㊂1.4 统计学分析:在SPSS20.0软件中录入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的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㊁3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 患者术前术后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比较(cm)时间例数平均病灶直径瘤体直径术前2955.86.3术后1个月2955.56.0术后3个月2954.34.5术后6个月2952.82.6χ2值4.5874.558P值0.0210.0052.2 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去血管化指标比较:术后患者的VI㊁FI㊁VF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 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去血管化指标比较(x±s)时间例数VI FI VFI术前2952.33±0.2838.16±4.481.45±0.17术后2950.89±0.1227.63±3.260.51±0.06t值81.18932.64389.557P值0.0000.0000.000 3 讨论RFA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肿瘤展开微创治疗的手段,主要目的是局部灭活肿瘤细胞㊂适合手术的患者则可实施解剖学切除肺叶,加上纵隔淋巴结清扫,不适合切除肺叶者可运用亚肺叶将其切除[3]㊂若患者不适合手术,则可选RFA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㊂RFA是在传统经皮穿刺肺活检基础上,在肿瘤组织内精准刺入射频电极,予以射频电流,激励电极针周围组织内极性分子呈现高速震荡,相邻分子互相展开摩擦与撞击,转化射频能为热能[4-5]㊂局部温度处于39℃~40℃容易导致癌组织分裂,癌组织细胞会在41℃~42℃下被杀死,造成DNA损伤,从而快速将局部的肿瘤细胞全部杀死㊂细胞加热温度达45℃~ 50℃时,细胞内部蛋白质会变性,脂质层会发生溶解,破坏细胞膜,导致组织细胞凝固坏死[6]㊂热量会处于80℃~100℃,还会将局部肿瘤细胞杀死,使得肿瘤周围的血管凝固成反应带,导致其无法向肿瘤供血㊂加上治疗后出现的炎性反应会加剧肿瘤坏死,1个月期间展开影像学复查时病灶周围会出现环状强化㊂RFA治疗可将非细胞肺癌S期比例降低,肺组织解剖学正常结构与肺组织散热具有一定的关联,主要经肺部大血管血液循环来散热,肺部肿瘤在治疗期间,肿瘤周围正常的肺组织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加上肺部肿瘤供应的血流较少,使其在肺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一定优势[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1个月㊁3个月㊁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的平均病灶直径㊁瘤体直径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㊁3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VI㊁FI㊁VF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这一结果充分说明肺部肿瘤CT引导下RFA的效果,应用价值较高㊂综上所述,为肺部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RFA,可缩小病灶直径,效果明显㊂4 参考文献[1] 朱勇刚,卢 斌,周成伟,等.CT引导射频消融同期瘤内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8,45(2):73-76.[2] 吴锋杰.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的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8,24(7):682-686.[3] 万 军,丁光贵,彭 斌,等.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的分析[J].吉林医学, 2018,39(4):720-721.[4] 斯晓燕,刘晓芳,王汉萍,等.CT引导下经皮肺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癌症进展, 2017,15(3):290-293.[5] 周 全,吴 斌,李建清.肺部肿瘤低剂量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临床有效性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7(21):4076-4077.[6] 关利君,贾广志,张春龙,等.CT引导肺部恶性肿瘤RFA近期疗效及并发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6):687-694.[7] 张智慧.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 173-174.[收稿日期:2020-04-07 编校:陈 伟/郑英善]。

微波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微波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4638-464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666微波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近期疗效分析刘晓炜,孟广显,孙 舸,吕德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辽宁 大连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8日摘 要背景: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所有恶性肿瘤中是最高的。

针对早期及中期的肺癌,手术仍是临床治疗的首选,然而只有约20%~30%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

对于一般身体状况差,心肺功能欠佳,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缠身等拥有明确手术禁忌症或出于主观恐惧以及受限于经济条件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消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找出影响MWA 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MWA 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规律。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50例患者的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术。

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消融能量、肿瘤距胸膜的距离、病理类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结果,对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针对收集到的患者各项基础数据资料,应用中文版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按照统计学规范,合理运用t 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标准为P < 0.05。

结果:经过本研究入组条件和排除条件的筛选后,共有50例患者满足条件,均行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术。

其中顺利完成MWA 49例(49/50, 98.00%),手术成功率为98.00%。

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探究

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探究
(1. Minimally Invasive Ward, Zaozhuang Cancer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277500, China; 2.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 Zaozhu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aozhuang, Shandong, 2770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Zaozhuang Cancer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277500, China)
联合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 联合方案治疗。
治疗设备及参数设置如下 :①消融设备。选择 ECO100A1 型微波消融仪,频率(2 450±50)MHz,连续输出功率范 围 0~100 W,水冷循环微波消融天线与微波同轴线缆;②影 像设备。选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64 排螺旋 CT,工作站及影 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进行图像处理及分析;③监护与抢救设备。 便携式心脏除颤器、直视插管喉镜、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不间 断供养设备、负压吸引设备、抢救车及药品等。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术前准备。全面了解患者病史 、身 体检查结果 、影像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以上 基本情况 ,为其制定微波消融方案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 介绍此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治疗目标。向患者示范正确 呼吸方式 ,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术前 4 h 禁食禁水 ,术前 30 min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应用镇痛、镇静、止血、止 咳和抗感染类药物 ,预估手术操作时间 ,如时间较长需为患 者进行导尿。
Key words: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dvanced stage; Microwave ablat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Short term effect; Prognosis

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安全性分析

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安全性分析

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8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安全性分析胡牧;支修益;刘宝东;刘磊【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2(002)002【总页数】2页(P171-172)【作者】胡牧;支修益;刘宝东;刘磊【作者单位】100053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100053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100053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100053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目前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增高趋势。

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以根治性肺叶切除为主的外科手术治疗[1]。

>80岁的老年患者因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运用于肺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

由于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我们将其应用于治疗>80岁老年人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我们为25例肺癌病人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81~96岁,平均(86.2±3.5)岁;腺癌17例、鳞癌5例、支气管肺泡癌3例;Ⅰa期3例,Ⅰb期6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5例。

平均消融时间45.3 min。

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病例中,肺部病灶直径1.1~5.7 cm,平均3.5 cm。

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代谢比值(SPECT)和CT下肿瘤影像学大小改变。

无治疗禁忌的病人术后继续行生物靶向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其中1例病灶较大的患者12月后根据肺代谢提示残余肿瘤分布,再次行射频治疗。

1.2 设备和方法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定位引导下施行消融术,采用RITA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用电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释放锚状电极,根据形成消融灶大小的不同采用标准程序进行消融,治疗靶温度90℃。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张治礼;王刚;赵菊环【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Ⅲa~Ⅳ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率分别为43.33%、70.00%.观察组患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Ⅲa~Ⅳ期周围型NSCLC,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09【总页数】2页(P1593-1594)【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磺酸阿帕替尼;射频消融术【作者】张治礼;王刚;赵菊环【作者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许昌 461000;许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许昌 461000;许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以往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方案来治疗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耐受性较差,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后生存周期为8~12个月[1]。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针对局部实体瘤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局部疗效可靠;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为靶点的药物,已被批准用来治疗晚期胃癌。

本研究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Ⅲa~Ⅳ期周围型NSCLC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型NSCLC患者,均为Ⅲa~Ⅳ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CT 导向下射频消融对不能手术切除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CT 导向下射频消融对不能手术切除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CT 导向下射频消融对不能手术切除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张凤仙【摘要】目的:探讨 CT 导向下射频消融对不能手术切除肺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肺部肿瘤患者64例,共75个肿瘤病灶,采用 CT 导向下射频消融术对其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胸部CT 扫描复查,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评价病灶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64例患者75个肿瘤病灶共进行了81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6个病灶进行了2次重复射频消融),治疗后3个月复查,75个肿瘤病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100%。

治疗6个月后再次复查总有效率为86.67%。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CT 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具有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可作为不能手术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CT;射频消融;肺癌【作者】张凤仙【作者单位】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就诊时已处于晚期的肺癌患者比例达到70%,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且部分患者因年龄、身体等因素,耐受不了麻醉和手术的过程。

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ablation,PRFA)在肝癌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较少应用于晚期肺癌。

自2000年Dupuy等[1]首次成功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3例肺癌患者,PRFA在肺癌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本文采用CT导向下射频消融对64例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56. 42±2. 16)岁,均采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前均经病理诊断明确。

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微波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王超;戴天阳;杨晓燕;胡智;何开明;徐涛【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short-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CT 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treatment (MWA) 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bods Thirty on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local anesthesia by CT -guided PMAT.There were 33 lesions in 31 patients.The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ingle or two points' ablation e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umor,evaluating effect by follow-up.Results Oper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31 patients.After microwave ablation,lower density in the lesions was observed by CT with lower CT values.CT value was 49.83 ± 10.59Hu before treatment,while it reduced to 26.70 ± 7.46Hu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7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6 cases with partial remission,4 cases with stable,14 cases with progress and effective rate of 41.94%,locoregional control rate of 54.84%,mortality of ablation related of 0%.Median follow-up of 15 months.The me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as 13.44 ±0.9 months.The 1 year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as 55.9%.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tumors less than 3 cm and more than 3 cm,similar observation was f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before Ⅱ A stage and after Ⅱ A stage.Related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including pneumothorax in 5 cases,hemoptysis in 2 cases,pleural effusion in 3 cases,pneumonia in 1 case.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3.88 ± 0.99 day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1.63 ± 0.74 days,hospitalization costs 22044.76 ±3203.26 Yuan.Conclusion WMA is a effective,safe treatment for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efore Ⅲ A stage.%目的对CT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估.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CT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共33个病灶.根据肿瘤直径选择单点或多点消融,经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31例患者均行微波消融术,消融后病灶CT表现为密度降低,CT值由术前49.83±10.59Hu降低为26.70土7.46Hu.其中7例获得CR,PR 6例,SD 4例,PD14例.有效率为41.94%,局部控制率54.84%.消融相关死病率0%.随访至2017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随访率90.32%.全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13.44±0.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5.0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5.9%.在局部进展方面,肿瘤≤3cm组与肿瘤直径>3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A期以前患者与ⅡA期以后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31例患者中11例(35.48%)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5例(16.13%),咯血2例(6.45%),胸腔积液3例(9.68%),肺炎1例(3.23%).平均住院时间3.88±0.99天,术后住院时间1.63±0.74天,住院费用22044.76±3203.26元.结论对于ⅡA期以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而言,经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047)006【总页数】5页(P130-134)【关键词】微波消融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作者】王超;戴天阳;杨晓燕;胡智;何开明;徐涛【作者单位】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646000 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short-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CT 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treatment (MWA)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 Thirty on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local anesthesia by CT-guided PMAT.There were 33 lesions in 31patients.The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ingle or two points′ ablation e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umor, evaluating effect by follow-up.Results Oper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31 patients. After microwave ablation,lower density in the lesions was observed by CT with lower CT values.CT value was 49.83±10.59Hu before treatment,while it reduced to 26.70±7.46Hu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7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6 cases with partial remission,4 cases with stable,14 cases with progress and effective rate of 41.94%,locoregional control rate of 54.84%, mortality of ablation related of 0%. Median follow-up of 15 months.The me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as 13.44±0.9 months.The 1 year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as 55.9%.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tumors less than 3 cm and more than 3 cm, similarobservation was f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before ⅡA stage and afterⅡA stage.Related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including pneumothorax in 5 cases,hemoptysis in 2 cases,pleural effusion in 3 cases, pneumonia in 1 cas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3.88±0.99 day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1.63±0.74 days,hospitalization costs22044.76±3203.26 Yuan.Conclusion WMA is a effective,safe treatmen t for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efore ⅡA stage.Key words Microwave ablatio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reatment在恶性肿瘤之中,肺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居全世界首位,且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2]。

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_1

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_1

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6T01:49:28.776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6期作者:宋丽英[导读]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宋丽英海伦市人民医院 152300【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

方法 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低剂量螺旋CT;经皮射频消融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w-dose spiral CT 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low-dose spiral CT.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low dose spiral CT 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Key words]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ow dose spiral CT;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目前,人们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加上吸烟饮酒群体较多,导致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作用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作用

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作用发布时间:2023-03-06T08:25:39.93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2期作者:王慧驰通讯作者:柴林[导读] 探究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

王慧驰通讯作者:柴林南京市胸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南京市胸科医院【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后者应用常规放射治疗,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

将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的PIF、PEF、Plmax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前者该三项指标均明显提升(P<0.05)。

结论: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各项肺功能恢复,对其预后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立体定向消融放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改善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癌和腺癌等,在肺癌中占很大比例。

非小细胞肺癌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咯血、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1]。

大多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可以延缓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提高生存率。

然而,由于这种疾病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身体的各种功能都在下降,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或者一些患者根据主观意愿不愿选择手术治疗[2]。

基于此,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可作为这些患者的替代治疗和微创治疗。

因此,为了探究对于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本研究选择本医院60例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 Q i n g d a o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2 6 6 0 2 1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ANG C h u a n — y u, E— ma i l : z h a gc n h u a n y u 0 9 2 6 @1 6 3 . c o m
常见并发症是气胸 1 7例 ( 2 8 - 3 %) , 无 围手 术 期 死 亡 。中位 局 部 无 进 展 生 存 ( 1 o c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 . f r e e s u r v i v a 1 .
L P F S ) 时间 2 8个 月 , 中位 生 存 时 间为 3 2个 月 , 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1 、 2 、 3年 分 别 为 9 4 . 6 %、 8 3 . 1 %、 7 3 . 6 %。 结论 C T引 导 R F A 治疗 不 能手 术 切 除 或 拒 绝 手 术 的早 期 N S C L C安 全 、 有效 , 可 明显 提 高 局 部 无 进 展 生

--—

41 4- - - — —
介入放射学杂 志 2 0 1 5年 5月 第 2 4卷 第 5期
J I n t e r v e n t R a d i o l 2 0 1 5, V o 1 . 2 4 ,N o . 5

非血管介入
N o n — v a s c u l a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h o s p i t a l ,a t o t a l o f 6 8 p r o c e d u r e s o f C T— g u i d e d RF A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i n 6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e a r l y s t a g e NS CL C.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c l u d e d 3 7 ma l e s a n d 2 3 f e ma l e s w i t h a me a n a g e o f 6 8 . 5 y e a r s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l y ,t h e l e s i o n s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a f e t y ,e f f i c a c y a n d l o c a l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C T— g u i d e d
存 率。
【 关键词 】 射频消融 ; 非小细胞肺癌 ; C T引 导
中 图分 类号 : R 7 3 4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7 9 4 X( 2 0 1 5 ) 一 0 5 . 0 4 1 4 . 0 4
CT— g u i d e d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e a r l y s t ag e n o n - s ma l l -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6 0 c a s e s HAN 一 q i ,Z HANG C h u a n— y u,L I Y o n g,C HI C h a n g— g o n g,P AN De — l i . T h e
r a d i o f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 RF A)i n t r e a t i n g n o n- s ma l l -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S CL C)t h a t i s i n o p e r a b l e o r t h e
早期非小细胞月 市 癌C T引导射频 消融治疗 6 O例 临床分析
韩景 奇 , 张传 玉 , 李 涌 , 迟 长功 , 潘德利
【 摘要 】 目的 评价 C T引 导射频消融 ( R F A) 治疗不能手术 切除或拒绝 手术 的早期 非小细胞肺 癌
( N S C L C ) 的有效性 、 安 全 性 及 局 部 控制 效 果 。 方法 2 0 0 7年 3月一 2 0 1 0年 3月 对 6 0例早 期 N S C L C患 者 进行 C T引 导 下 6 8次 R F A 。 全 组 患者 病 理 学 分 型 为 : 鳞状细胞癌 2 3例 ( 3 8 . 3 %) , 腺癌 3 1 例( 5 1 . 7 %) , 大 细 胞 癌 2例 ( 3 . 3 %) , 鳞 腺癌 4例 ( 6 . 7 %) 。 病灶直径平均大小 3 . 8 c m( 1 . 8 6 . 8 ) 。 观察总体生存率 、 肿 瘤 特 异性 生 存 率 及 局 部无 进展 生 存 率 。结 果 全组病例均能完成 R F A, 平均消融时间为 3 5 ai r n ( 1 8 ~ 6 3 ai r n ) , 术中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i s r e f u s e d b y t h e p a t i e n t.M e t h o d s B e t w e e n Ma r c h 2 0 0 7 a n d Ma r c h 2 0 1 0 a t a u t h o r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