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含解析)
时间:90分钟共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
B.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
C.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子核外区域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B.电子首先进入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轨道;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性质不一定相同;
D.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A、原子核外区域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所以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内活动,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离核最近的轨道电子层里,例如一般先排满了L层后才排M层,故B正确;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和Ne核外都有10个电子,电子排布相同,但是二者性质不同,故C错误;
D.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因此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3.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
C. 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D.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有:第一主族元素(包含H元素,碱金属元素);最外层有2个的元素有第二主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的He元素,H、He为非金属元素,Li、Na、Mg为金属元素,如为稀有气体元素,则不易失去电子,故选B。
4.下列微粒中:①12Mg2+②③④O2—,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答案】B
【解析】
①12Mg2+的核外电子数为12-2=10,②的核外电子数为10,③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④O2-的核外电子数为8+2=10,所以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离子中微粒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之间的关系: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5.若a A n+与b 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A. b+n-2
B. b+n+2
C. b-n-2
D. b-n+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若a A n+与b 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n=b+2,所以a=n+b+2,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6.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 第VⅡ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HI
B. 水分子很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C. 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D.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HF能形成氢键,则第VⅡ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HF,A 错误;B、水分子很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中的共价键键能大,氢键不是化学键,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B错误;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则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错误;D、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键、氢键、电子式及离子半径比较
7.镭是周期表中第7周期第ⅡA主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镭比钙的金属性强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镭的金属性强于钙和钡的,所以其氢氧化物是强碱,选项C不正确。
答案是C。
8.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C. 该元素位于ⅢA族
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答案】C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的元素种类分别是2、8、8、18、18、32、32(排满),即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8,所以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A正确;
B、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B正确;
C、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族,C错误;
D、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则中子数=298-114=184,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4,D 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注意掌握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
例如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 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ⅡA族;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ⅦA族~第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ⅥA族。
9.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2O3
B. 第17列元素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C. 第11列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D. 在18列元素中,第3列的元素种类最多
【答案】A
【解析】
第15列为原来的第ⅤA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应为R2O5,A项不正确;第17列元素为卤族元素,自上至下其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项正确;第11列为过渡元素,无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第3列包含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D项正确。
10.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 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解析】
【详解】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Li的金属性小于Ca,故A错误;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如Mg的金属性小于Li,故B错误;
C.1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说明A失电子比B 多,不能说明A的金属性大于B,故C错误;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说明A的活动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大于B,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可以利用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来判断,尤其要注意金属性强弱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多少、电子层数多少无关,易错选项是BC。
11.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 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 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
D.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答案】C
【解析】
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越不易失去电子,A项不正确;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如ⅠA族中的H 元素比ⅡA族中的Mg元素的金属性弱,B项不正确;有的主族元素(如F元素)无正价,D 项不正确。
12.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Na<Mg<Al
B. 热稳定性:HCl>H2S>PH3
C. 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
D. 沸点:H2O>H2Se>H2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选项A不正确,应该是原子半径:Na >Mg>Al。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选项B、C都是正确的。
D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注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题需要注意的选项D中氢键对熔沸点的影响。
13.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 非金属性:X>Y>Z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 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7、+6、+5,则原子序数X>Y>Z。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故B正确;
C.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强到弱,故C错误;
D.X、Y、Z最低负化合价分别为-1、-2、-3,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依次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M
B. Y的最离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 的弱
C. 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 Z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答案】B
【解析】
因为为短周期,故为第二、三两周期,又M为金属,可以确定M、X、Y、Z分别为Al、Si、N、O。
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Y>X,故酸性HNO3>H2SiO4,错误;C、热稳定性H2O>SiH4,正确;D、Z为O,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15.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 NH3分子的电子式
....:
...: B.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 O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N≡N
.....: D. N2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氨气的电子式为,A错误;B、该模型是甲烷的球棍模型,B错误;
C、氧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是2和6,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氮气的结构式为N≡N,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
16.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A. H2O2
B. MgCl2
C. HClO
D. CCl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 MgCl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正确;
C. HClO分子中氧元素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C错误;
D. CCl4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17.下列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 CO2
B. PCl5
C. CCl4
D. PCl3【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AB n型化合物中,中心元素A的族序数+成键数=8时,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含H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满足,据此判断。
【详解】A. CO2中碳元素属于第ⅣA族,碳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4+4=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不选;
B. PCl5中磷元素属于第ⅤA族,磷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5+5=10,所以该分子中磷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氯元素满足,B选;
C. CCl4中碳元素属于第ⅣA族,碳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4+4=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不选;
D. PCl3中磷元素属于第ⅤA族,磷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5+3=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明确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A,注意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每个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为易错点。
18.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A. NaCl
B. Cl2
C. HCl
D. NaOH 【答案】A
【解析】
A.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A正确;B.氯气中氯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C.氯化氢中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根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不能根据物质的元素判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物质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含氧酸盐等,为易错点。
19.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间的不同作用力,下述物质中只含上述一中作用力的是()
A. 干冰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干冰是CO2,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单质碘形成碘晶体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中作用力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作用力的含义,以及判断的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0.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 6和8
B. 11和13
C. 11和16
D. 12和17【答案】D
【解析】
A形成CO2或CO。
B都是金属不能形成化合物。
C中形成Na2S,D中形成MgCl2,答案选D。
21.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 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
C. 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 熔点高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键再熔化是可以电离出离子,既熔融是可以导电。
但共价键再熔融是不变,不能导电,据此可以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 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C. 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 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C
【解析】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碘水中的萃取剂,A不正确。
B不正确。
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破坏的是离子键。
碳化硅是原子晶体,破坏的是极性键。
D不正确,硫化氢中的氢元素是2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23.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Y和W原子能形成两种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Y>Z
B. X的氢化物没有Z的氢化物稳定
C. 常见的X的氢化物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D. Y的氢化物比W的氢化物沸点高,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Y和W原子能形成两种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Y是O,W是S,X是N,Z是F。
则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Y>Z,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氟元素,则X的氢化物没有Z的氢化物稳定,B正确;
C.常见的X的氢化物是氨气,是三角锥形结构,C错误;
D.水的沸点高于H2S的的沸点,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D正确;
答案选C。
24.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气体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4与N2互为同分异构体
B. N4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
C. 1 mol 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4N A
D. N4沸点比P4(白磷)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N4由N组成,是一种单质,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所以N4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由题中N4分子结构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所以1 mol N4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6N A,故C错误;
D.N4和P4都是分子晶体,并且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所以白磷的沸点高,故D错误。
答案选B。
25.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 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四中子”不显电性
B. “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
C. 第二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
D. 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则化学式为O4,属于单质,而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故C 错误
26.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 SO2和SiO2
B. O2和H2S
C. NaCl和HCl
D. CO2和K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固体S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二氧化硅、二氧化碳都只含共价键,故A不选;
B.固体O2和H2S都是分子晶体,O2和H2S都只含共价键,故B选;
C.NaCl是离子晶体,NaCl中只含离子键,固体HCl分子晶体,HCl中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
D.KCl是离子晶体,只含离子键,CO2是分子晶体,CO2中只含共价键,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不可能存在其他化学键
B. 在卤族元素(F、Cl、Br、I)的氢化物中,HF的沸点最低
C. 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
D. 晶体熔点:金刚石>食盐>冰>干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也可能不存在共价键,A错误;
B.在卤族元素(F、Cl、Br、I)的氢化物中,由于在HF的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F的沸点最高,B错误;
C.NaHSO4由Na+和HSO4-构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1:1;Na2O2由Na+和O22-构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错误;
D.晶体熔点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对于同时是分子晶体的物质,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沸点大于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沸点。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NaCl 是离子晶体,干冰、冰都是分子晶体。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二氧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因此熔点规律是:金刚石>食盐>冰>干冰,D正确。
答案选D。
28.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K3C60中只有离子键
B. K3C60中不含共价键
C. 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 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判断球碳盐K3C60中有离子键,在K与C之间。
而60个C之间为共价键。
所以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K离子,所以能导电。
D选项中的同素异形体应该对应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12C不是单质而是元素符号或者代表一个碳原子。
考点:考查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本题涉及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但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以判断此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这是一道典型的思维发散类试题。
29.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
A. 分子晶体
B. 原子晶体
C. 离子晶体
D. 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的沸点较低,降温即可使其固化得到晶体,说明其熔点较低,符合该特征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答案选A。
考点:考查晶体特征的判断
30.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类似,对其作出如下推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
B. 常温常压下SiCl4是气体
C. SiCl4的分子内部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D. SiCl4熔点高于CCl4
【答案】B
【解析】
【详解】A、SiCl4与CCl4结构相似,CCl4属于分子晶体,则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A正确;
B、SiCl4与CCl4结构相似,都可以形成分子晶体,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体,故SiCl4是液体,B错误;
C、CCl4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则SiCl4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C 正确;
D、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则SiCl4熔点高于CCl4,D正确;
答案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
31.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且A、B、D为相邻的同周期元素,C、B同主族,B、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3 和BC2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右图,据此填空:
(1)A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B和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硅 (2). O<S<P<Si (3). H2SO4>H3PO4
【解析】
【分析】
根据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2,所以y=14,因此A是Si,C、B同主族,B、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3和BC2,A、B、D为相邻的同周期,所以B是S,C是O,则D是P,据此解答。
【详解】(1)A是Si,其元素名称为硅。
(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S<P<Si。
(3)非金属性S>P,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B和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4>H3PO4。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利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首先判断出元素A 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
32.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
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的氢化物
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试推断:
(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X、Y、Z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化合物W2Z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 (2). N (3). O (4). (5). N3->O2->H+
(6). (7). NH4NO3(8). OH-+NH4+H2O+NH3↑
【解析】
【分析】
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则Y 是N或P。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是O,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所以Y是N。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因此W是Na。
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则X是H,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的元素符号分别是H、N、O。
(2)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则O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X、Y、Z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3->O2->H+。
(4)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则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化合物W2Z的过程为。
(5)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硝酸铵,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钠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H-+NH4+H2O+NH3↑。
33.①MgCl2②干冰③冰④Na2O2 ⑤白磷(P4)⑥硫磺⑦Na2CO3⑧金刚石⑨NaOH ⑩SiO2
(1)以上物质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
(2)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①④⑦⑨ (2)②③⑤⑥ (3)⑧⑨
【解析】
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
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原子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晶体是金属晶体。
据此判断①④⑦⑨是离子晶体,②③⑤⑥属于分子晶体,⑧⑨属于原子晶体。
3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______ ,______。
(2)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______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
(3)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________更活泼,试用实验证明此现象(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
【答案】 (1). 碳 (2). 氮 (3). NaOH (4). Al (5). 钠 (6). 金属钠和金属镁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大的是钠,反之是镁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出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⑫分别是C、N、O、F、Na、Mg、Al、Si、P、S、Cl、Ar。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