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 14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时间:45分钟)
A组基础演练
1.(2013·宁波期末)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时期和F时期
B.L时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
C.D时期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在F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解析坐标中F~N是减数分裂,F以前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D时期和L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使基因组成为纯合子,即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D时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在F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和DNA的转录。
答案 B
2.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
如图为该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②③④细胞
B.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②细胞中
C.④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④细胞在分裂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因④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且该动物为“雌性”故该细胞是极体,而不是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3.(2013·宁波八校模拟)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AB,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或ab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AB或ab
解析由题干可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卵原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aabb,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产生1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1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2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
答案 C
4.(2013·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2)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
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面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解析赤道面是一个虚拟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A错误;乙图细胞中染色体、DNA与染色单体之比为2∶4∶4,此时可能处于减Ⅰ前、中期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如果处于减Ⅰ后期,细胞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粒不发生分裂,C错误,丙图中C组细胞染色体为4N,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联会并产生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D错误。
答案 B
5.(2013·浙江五校一模,30)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某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个Y染色体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粒分裂
D.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解析图1的BC段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出现在减Ⅰ和减Ⅱ前、中期,在减Ⅱ前、中期的细胞中只有X或Y中的一条性染色体;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图2中经过CD段核膜的形成使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减半。
答案 A
▲(2012·山东滨州一模,34)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B.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C.b、c细胞四分体数均为二
D.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染色体组数不同
解析a、c为有丝分裂过程,b、d为减数分裂过程,睾丸或卵巢中既有性原细胞的自身增殖的有丝分裂过程,也有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故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A正确;a中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b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c过程为有丝分裂中期,不存在四分体,C错误;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均为4条,染色体组均为2个,D错误。
答案 A
6.(2013·杭州西湖高中期初模拟)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解析因为细胞质中有一部分遗传物质,所以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不能说父母各占一半。
答案 A
7.(2013·衢州质检)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
(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解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说明母亲是杂合子,含有红绿色盲基因;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XYY的患者,因为Y染色体只有父亲才有,所以该孩子的病因与其父有关,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同时进入到同一个子细胞中,因而形成了含YY的精子,这样的精子正常受精后,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XYY 的孩子。
答案 A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猪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表明,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________。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
的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产生异常配子①③的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3表示卵原细胞,该卵原细胞经图4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其形成的
第二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表示正常减数分裂的亲代细胞及其产生配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由图2可知,配子①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只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了差错,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导致出现了异常配子。
(3)如果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说明在图4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aB。
答案(1)减半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细胞同一极(3)Ab、ab、aB
9.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
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
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AB段代表分裂间期DNA的复制,CD段代表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
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对应于图3中的B。
(4)图2中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可知此生物为雌性,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图中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上所含有的基因应是相同的,如果出现不同的情况,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1)DNA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2)4 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3)BC B (4)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B组能力提升
10.(2013·宁波八检模拟)右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该细胞活动关系密切的激素是雄激素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个DNA分子
C.若①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b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D.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4个精细胞
解析由图可知这是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此过程与雄激素的调节有关;若①上有基因B,②上基因是b,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导致的。
答案 A
11.(2013·温州八校联考)基因型为AaBb男性的二个精原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
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
减数第二
次分裂中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B.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B1和C1;B2和C2
C.DNA数目相同的是A1和B1;A2和B2
D.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1
解析B1、B2为次级精母细胞,其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 A
12.(2013·杭州质量检测)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
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
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解析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正在发生由1个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的过程,这时候新的质膜正在形成,而质膜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故①不正确;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但不是因为纺锤丝拉开,故②不正确;图二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③正确;判断是否为初级卵母细胞,不仅要看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还要看细胞质分裂的情况,而甲细胞的特点应该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特点,故④不正确。
答案 A
13.(2013·杭州质检)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
下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
染色体,不能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①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果蝇属于二倍体(2N ),有丝分裂后期时因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4N ),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中,故c 组细胞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答案 D
14.(2013·浙江宁波八校联考)图A 、B 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 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 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 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B 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 与突变基因b 的分离发生在C 图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B 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 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可)
(4)D 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y 1和y 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并在D 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 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AB 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解析 A 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C 图的f→g 阶段;形成基因型为ABb 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和DNA 的比例是1∶2,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时,
染色体和DNA 的比例是1,所以D 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之比y 1和y 2依次为12
、1;画图时需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 (1)4 (2)f→g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12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