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

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认识到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得看历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整篇课文,对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夏、商、西周奴隶的悲惨生活,说明奴隶主统治的残酷性,培养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难点:
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法、讲解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教师展示夏商西周表格)学生完成。

提问,同学们知道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吗?(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一千年前是瓷器,两千年前是丝绸,三千年前是青铜器)青铜器是什么时候出现,又是在何时繁荣起来,我们进入
第5课的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

展示小知识:区别青铜、青铜时代、青铜文明。

讲授新课:
一、手工业发达
1.青铜铸造业
师:先请同学们阅读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下面一段的内容,思考: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发展: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繁荣:商朝(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丰富:西周(种类更加丰富)
情境创设:“贵”和“力”的故事
“力”是商朝末年的一名奴隶,其主人是主管商朝官营手工业的大官“贵”。

某一年,商王要为其过世母亲“戊”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

他要造一个大鼎作为祭祀母亲之用。

目前,该鼎是已知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鼎。

请问,这个鼎的叫什么名字?(司母戊鼎)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导言框明确: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师问: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体现了青铜制造怎样的特点?生:规模大。

情景故事一:
纣王远征东夷得胜,好大喜功的他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纣王令贵负责筹备铸造一批盛宴所需的青铜器。

贵则命令力等一批奴隶们不分昼夜,日夜赶制青铜器。

贵自己则去准备宴会所需的食物。

宴会上可能会使用到哪些青铜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青铜器图片
师问:观看了上述各式器具中,我们能体验到了青铜器制造的哪方面特点呢?(特点:2、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尊”是一种盛酒的用于祭祀的礼器,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青铜器。

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羊方尊体现了青铜器制造什么特点?(特点三:工艺精美)
过渡:远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人们,正在制造一批特殊的青铜器,古蜀国的人做了哪些青铜器?
介绍三星堆文化得出青铜器制造范围广的特点。

师:除了青铜制造业以外,还有哪些手工业发展了?
(二)陶瓷业:
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三)玉器制造业
情景故事二:那边,古蜀国的人们正忙于赶制青铜器,而这边商朝的盛大宴会也正在上演。

贵很满意自己为大王和大臣贵宾们所准备的食物。

想一想,贵准备了哪些食物呢?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
(1)五谷”已经齐备(品种)稻黍粟麦豆
(2)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
(3)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工具)
引导学生概括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1、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2、建有牲畜圈栏。

3、商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
三、商业的发展:
1、交通发达。

2、都城繁荣。

3、做买卖的人很多。

(使用“贝”作为货币)师点出:商代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
骨贝、玉贝、铜贝等作为货币。

情景故事三
正当纣王和群臣都沉浸在醉意之中的时候,有两名奴隶(其中一名是力)正扛着“罍léi ”进来倒酒,其中一名奴隶由于过于疲惫不堪重负身子稍为一倾斜,把满载的酒倒到了旁边的一名贵宾的身上,纣王大怒,命人将那名奴隶拖出去行炮烙之刑,力吓晕死过去。

从故事中,你觉得当时的奴隶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教师过渡: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商朝戴枷的奴隶俑”。

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第三个内容:奴隶的悲惨生活。

四、奴隶的悲惨生活
师:这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

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佣的双手则枷在胸前。

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

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

他们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时随心随意地虐待他们。

还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或者买卖。

在西周的一件青铜器上,就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说明奴隶的地位是多么地下。

商朝奴隶主对奴隶剥削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

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祭,总共约三百人。

概括:
1、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2、奴隶主可以随意转让和买卖奴隶。

3、奴隶被任意杀死或活埋,做贡品或者殉葬品,地位和猪狗一样,命运悲惨。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学生:讨论。

师: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1)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总的来说,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2)这当然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教师总结: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

他们分布在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等各个行业进行劳动,同时青铜文明的灿烂又是以奴隶生活的悲惨作为代价的。

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

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师展示PPT小结课文
巩固练习学习指导第5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