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渣子6

合集下载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

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

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见《尊前集》。

始见韦应物词。

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

各家平仄颇多出入。

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

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

多抒发怨抑之情。

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

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翻译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翻译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翻译|鉴赏《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

词人巧借明月、青山来表达自己隐居城北带湖时期孤寂、郁愤的情感。

该词写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可称词中妙品。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生查子·独游西岩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宋代: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生查子·独游西岩》译文及注释译文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尊前集》注:双调。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

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生查子·独游西岩》鉴赏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

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

“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

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

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

“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

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

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

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

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

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

牛希济的诗词《生查子》赏析

牛希济的诗词《生查子》赏析

牛希济的诗词《生查子》赏析《生查子》唐五代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词写情人间的离别,“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两句是分别前的破晓景色描写。

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笼罩的烟雾慢慢消散,山的轮廓愈来愈清晰;东方渐明,天空一片淡白,稀稀疏疏的几颗晨星也慢慢地暗淡下来。

这两句描写的是典型的春晓景物,烟欲收而尚未收,星稀小而尚未落,这正是太阳将升而未出的时刻;点明了季节、分别时间以及环境,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词语,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了人物因离别而早醒,且心情随着离别的逼近而慢慢收紧。

晚清词家陈廷焯评曰:“‘春山’十字,别后神理。

‘晓风残月’,不是过也。

”接着两句是对女主人公的脸部特写:“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残月照在她的脸庞上,那涟涟持续的泪珠在清早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晶莹。

下片写分别那一刻,女主人公的叮嘱:“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两句通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天涯处处有芳草,希望你每当看到青草时,就会想起身着绿罗裙的“我”。

这是女子的祈愿,希望远游的情人记挂着自己,对自己永不变心。

牛希济在五代词人中以“才思敏妙”、“词笔清俊”、“尤善白描”著称。

此词含蓄而长远,耐人咀嚼。

扩展阅读:牛希济的诗词牛希济,陇西(今属甘肃)人。

五代词人。

生卒年不详。

词人牛峤之侄。

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

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

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落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以词。

[约公元九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陇西(今甘肃)人,牛峤之侄。

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乾化中前后在世。

仕蜀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同光三年(公元九二五年),蜀亡,落于后唐。

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花间词称牛学士,希济所作词,今存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均清新自然,无雕琢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朱淑真《⽣查⼦》⽉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译⽂] ⽉⼉从柳树上升起,我和⼼上⼈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

[出典] 朱淑真《⽣查⼦》注: 1、《⽣查⼦》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泪满春衫袖。

2、注释:这阕《⽣查⼦》⼀说出⾃欧阳修⼿笔,⼜误作秦观词。

流传颇⼴的《⽣查⼦》:“……⽉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的风⽓,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元夜:农历正⽉⼗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花市:繁华的街市。

3、译⽂1: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昼。

佳⼈相约,在⽉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袖。

译⽂2:去年元宵夜时,繁华的街市上,张挂了⽆数花灯,照得夜晚明亮如⽩昼。

⽉亮爬上柳树梢时,黄昏之后,与情⼈相会。

今年元宵夜的⽉光和花灯,依旧明亮灿烂,可去年相会的⼈却不见踪影,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袖。

4、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作家,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终。

能画,通⾳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有关朱淑真的籍贯⾝世历来说法不⼀,祖籍歙州,《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说“浙江钱溏(今浙江杭州)⼈”,南宋初年时在世。

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善画,精晓⾳律,尤⼯诗词。

素有才⼥之称。

相传因⽗母作主,嫁予⼀⽂法⼩吏,婚后⽣活很不如意,抑郁⽽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诗词多抒写个⼈爱情⽣活,早期笔调明快,⽂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流于感伤,后世⼈称之⽈“红艳诗⼈”。

目录,古籍版唐五代词

目录,古籍版唐五代词

全唐五代词目录卷一虞世南织锦曲 1长孙无忌新曲(2)2谢偃踏歌词(3)3杨廷玉回波词5乔知之杨柳枝 5绿珠怨(3)6李景伯回波乐 7李峤桃花行8 水调歌9徐彦伯桃花行10赵彦昭桃花行11李乂桃花行12沈佺期回波乐12贺知章杨柳枝13张说舞马词(6)14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3)16 苏摩遮(5)17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18 踏歌词(2)19苏颋桃花行20 山鹧鸪崔液踏歌词21李隆基好时光23杨太真阿那曲24江采蘋一斛珠25崔怀宝忆江南26崔国辅丽人曲27王维阳关曲28李白桂殿秋(2)30清平调(3)31菩萨蛮(3)34忆秦娥36 清平乐(5)38连理枝 41秋风清42 白鼻騧结袜子43李康成采莲曲沈宇乐世词441韩翃章台柳45柳氏杨柳枝47刘长卿谪仙怨48 秋风清50岑参六州歌头元结欸乃曲(5)52李端拜新月54顾况竹枝55 渔父引56 桃花曲张志和渔父(5)57附日本人和词61 张松龄渔父62谢良辅忆长安(2)63状江南(2)64 鲍防忆长安状江南杜奕忆长安65丘丹忆长安66 状江南66严维忆长安状江南67郑概忆长安状江南68陈元初忆长安69吕渭忆长安状江南70范灯忆长安状江南71樊珣忆长安72 状江南 72刘蕃忆长安状江南73贾弇状江南73沈仲昌状江南74张夫人拜新月75郎大家宋氏婉转歌(2)76戴叔伦调笑令78杨巨源杨柳枝79陈羽步虚词80韦应物调笑(2)81 三台(2)82窦常还京乐 842李涉竹枝(5)杨柳枝84-86张仲素忆秦娥 87王建宫中三台(2)87江南三台(4)89调笑令(4)90江南春92 宛转曲92滕迈杨柳枝 93张藉雀飞多 93一七令94 古钗叹 95令狐楚一七令 95刘禹锡纥那曲(2)96忆江南(2)97潇湘神(2)99杨柳枝(12)100竹枝(11)107浪淘沙(9)112抛球乐(2)115步虚词(2)116踏歌词(4)117江南春118白居易花非花119 忆江南(3)121竹枝(4)123杨柳枝(12)125浪淘沙(6)131宴桃源(3)133长相思(2)134一七令136 隔浦莲137 急乐世138 柘枝词江南春离别难 139卷二唐词韦式一七令 140魏扶一七令141王起一七令142范尧佐一七令卢贞杨柳枝143柳宗元杨白花144 欸乃曲145施肩吾步虚词146杨柳枝146窦弘余广谪仙怨147滕潜凤归云 148斐诚南歌子149 新添声杨柳枝 149姚合杨柳枝(5)151剑器词(3)152白鼻騧153元稹樱桃花 154一七令154封特卿离别难155李贺难忘曲156刘采春啰嗊曲(7)1573斐夷直杨柳枝李绅一七令忆汉月162符载甘州歌 162苏郁步虚词 163李德裕步虚词 164杜牧八六子江南春 167杜秋娘金缕曲167薛逢何满子169何希尧柳枝词170张祜杨柳枝氐州第一 171雨霖铃172 有渭州春莺啭173卢肇杨柳枝174皇甫松天仙子174 浪淘沙176 杨柳枝177 摘得新178 梦江南180 采莲子181 竹枝182 抛球乐184 怨回纥186李商隐杨柳枝187郑符闲中好188张希复闲中好189段成式闲中好190 折杨柳191温庭筠蓑萨蛮194 更漏子206 归国谣212 酒泉子213 定西番216杨柳枝218 新添声杨柳枝223 南歌子224 河渎神227 女冠子229 玉蝴蝶230 清平乐231 遐方怨232 诉衷情233 思帝乡234 梦江南234 河传236 番女怨238 荷叶杯239 玉楼春241 鱼玄机杨柳枝244薛能杨柳枝245 柘枝词252高骈步虚词253顾云杨柳枝254崔涂杨柳枝255吴融水调词256罗隐柳枝词256司空图杨柳枝257 浪淘沙261 酒泉子262 步虚词2634李晔菩萨蛮263 巫山一段云266张曙浣溪沙267姚月华阿那曲269崔公达阿那曲272周德华杨柳枝273盛小丛突厥三台274王丽真字字双 275卷三唐词易静兵要望江南(500)277卷四五代词后梁李梦符渔父引318后唐李存勖一叶落320 忆仙姿320 阳台梦322 歌头323后晋和凝小重山325 临江仙327 菩萨蛮328 山花子328 何满子330 薄命女332 望梅花333 天仙子333 春光好334 采桑子336 柳枝336渔父338 江城子338 麦秀两岐341 解红342后周陶豰风光好343吴康骈广谪仙怨345孙鲂杨柳枝346南唐韩熙载杨柳枝349徐铉柳枝词350 又(12)353抛球乐356 步虚词357陈陶水调词358 步虚词3615冯延巳鹊踏枝362 采桑子373 酒泉子380 临江仙383 清平乐385 醉花间386 应天长388 谒金门391 虞美人394 舞春风397 归自谣398 南乡子400 长命女403 喜迁莺403 芳草渡404 更漏子405 抛球乐408 鹤冲天412 醉桃源413 菩萨蛮415 浣溪沙419 相见欢420 三台令421 点绛唇423 上行杯423 贺圣朝424 如梦令425 忆秦娥425 忆江南425 思越人426 长相思427 莫思归428 金错刀428 玉楼春430 寿山曲431 失调名432李璟应天长434 望远行436 浣溪沙437李煜虞美人444 乌夜啼448 一斛珠451 子夜歌453 临江仙454 望江南456 望江梅458 清平乐459采桑子460 喜迁莺462 蝶恋花463 长相思465 捣练子467 浣溪沙470 菩萨蛮471 阮郎归475 浪淘沙477玉楼春480 谢新恩483 破阵子487 柳枝489 后庭花破子490 三台令491 渔父492 开元乐494 青玉案494 南歌子495 答调名495钟辐卜算子慢497成彦雄杨柳枝499潘佑失调名502耿玉真菩萨蛮502卷五五代词吴越钱俶木兰花504 失调名505钱惟演玉楼春506 木兰花506楚伊用昌乐游曲507闽陈金凤乐游曲508崔道融杨柳枝510韩偓忆眠时510 生查子512 浣溪沙513 滴仙怨515 玉合516 金陵517 木兰花5176徐昌图木兰花518 临江仙519 河传520前蜀王衍醉妆词521 甘州曲522韦庄浣溪沙523 菩萨蛮526 归国谣531 应天长533 荷叶杯534 清平乐536 望远行540 谒金门540 江城子543 河传544 天仙子547 喜迁莺550 思帝乡551 诉衷情552 上行杯554 女冠子555 更漏子556 酒泉子557 木兰花558 小重山558 定西番560薛绍蕴浣溪沙562 喜迁莺568 小重山569 离别难571 相见欢572 醉公子573 女冠子573谒金门575牛峤杨柳枝576 女冠子579 梦江南581 感恩多582 应天长584 更漏子585 望江怨587 菩萨蛮588 酒泉子592 定西番592 玉楼春593 西溪子593 江城子594张泌浣溪沙596 临江仙601 女冠子602 河传602 酒泉子604 生查子605 思越人605 满宫花606 柳枝607 南歌子608 江城子609 河渎神612 蝴蝶儿612牛希济临江仙614酒泉子618生查子618 中兴乐621 谒金门621 尹鹗临江仙623 满宫花624 杏园芳625 醉公子625 菩萨蛮626 江城子627 女冠子628 清平乐628 拨棹子629 河满子631 秋夜月632 金浮图633李珣浣溪沙63渔歌子638巫山一段云640临江仙641南乡子642女冠子649酒泉子650望远行652菩萨蛮653西溪子654虞美人655河传656渔父657定风波658中兴乐661失调名661毛文锡虞美人663酒泉子664喜迁莺664赞成功665西溪子665 中兴乐666更漏子667接贤宾667赞浦子668甘州遍669纱窗恨670柳含烟671醉花间674 浣溪沙675月宫春676恋情深677诉衷情378应天长679河满子680巫山一段云681临江仙681鞓红682庾传素木兰花683魏承班菩萨蛮68满宫花686森兰花686玉楼春687诉衷情6887生查子691黄钟乐693渔歌子694谒金门694卷六五代词后蜀顾敻虞美人697河传700甘州子703玉楼春705浣溪沙707酒泉子712杨柳枝715遐方怨715献衷心716应天长717诉衷情717荷叶杯719渔歌子722临江仙722醉公子724更漏子726韩琮杨柳枝727鹿虔扆临江仙729女冠子731思越人732虞美人733阎选虞美人734临江仙735浣溪沙736八拍蛮737河传738谒金门738定风波739毛熙震浣溪沙740临江仙743更漏子745女冠子745清平乐747南歌子748何满子749小重山750炡西番751木兰花751后庭花751 酒泉子753 菩萨蛮754孟昶木兰花 756花蕊夫人采桑子759欧阳炯浣溪沙861三字令763南乡子764献衷心768贺明朝769江城子770凤楼春771南乡子772渔父772赤枣子773春光好774 女冠子777巫山一段云778菩萨蛮778更漏子779清平乐780西江月781木兰花782玉楼春783定风波784欧阳彬生查子785刘保乂生晒子786许岷木兰花786文珏虞美人788荆南齐己杨柳枝788孙光宪浣溪沙790河传800菩萨蛮802河渎神805虞美人807后庭花808生查子809临江仙812酒泉子812清平乐814更漏子715 女冠子817风流子717定西番820河满子821玉蝴蝶822八拍蛮822竹枝823思帝乡824上行杯824谒金门825思越人8268杨柳枝827望梅花829渔歌子829应天长730南歌子831遐方怨832定风波832调笑令833林楚翘菩萨蛮825卷七敦煌词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836天仙子839竹枝子841洞仙歌843破阵子844浣溪沙847柳青娘848倾杯乐849内家娇850拜新月852抛球乐853鱼歌子854喜秋天855其他曲子词虞美人858菩萨蛮859又(残阕)865 西江月865 浣溪沙866 献忠心871 山花子873 临江山874 酒泉子875 望江南876 感皇恩880 谒金门881 生查子883 定风波884 望远行885 婆罗门886 苏莫遮887 长相思888 鱼歌子889 鹊踏枝890 送征衣890 别仙子891 南歌子892 杨柳枝894 捣练子895 恭(上共下木)怨春897 赞普子898 泛龙舟899 郑郎子900 水调词900 斗百草902 乐世词904 阿曹婆905 何满子906 剑器词907 苏莫遮909 思越人911 怨春闺912 谒金门912 还京洛912 长安词913 水古(鼓)子914 木兰花922 失调名922 残阕928 残句928 归去来(出家乐赞)929 又(归西方赞)930 五更转(叹五更)931又(太子五更转)932 又(闺思)933又(太子入山修道赞)934又(南宗赞)935又(南宗定邪正五更转)936又937又,十二时(禅门十二时)938又(太子十二时)939又(法体十二时)940 又(天下传孝十二时)941又(发愤)942又(禅门十二时曲)944又(普劝四众依教修行)(134首)946卷八无名氏词仙鬼词无名氏小秦王956 寨姑956 一片子957 怨回纥958 醉公子958 回波乐960 长命女961 离别难961 婆罗门961 镇西962 穆护砂963 水鼓子963 水调歌964 凉州歌970 伊州歌972 陆州歌975 甘州9977 石州978 相府莲978 菩萨蛮979 杨柳枝980 渔父982 柘枝引985 虞美人986 撷芳词987 扑蝴蝶988 鱼游春水989 后庭宴990 阿那曲991 竹枝992 伤春曲992 捣练子992 三台词993 水调词994 何满子994 失调名995仙鬼词吕岩梧桐影996 忆江南997 渔父999 六么令1004 豆叶黄1005 卜算子1005 西江月1005 踏莎行1016 浪淘沙1016 步蟾宫1017 苏幕遮1018 促拍满路花1018 雨中花1021 满庭芳1021 汉宫春1021 酹江月1022 水龙吟1023 沁园春1023 江神子1032 曲江秋1032 梧桐树1033 步步高1034 南乡子1035 一寸金1039 水仙子1039 莺啼序1040 减字木兰花1040 解红1041 吴音子1041 无愁可解1042 无俗念1042 洞仙歌1043 失调名1043 永遇乐1044 渔家傲1046 春从天上来1047 玉抱肚1047 水调歌头1048 解佩令1048何仙姑八声甘州1049 踏雪行1049 柳梢青1050 梅花引1050 望梅花1051张果老水仙子1053韩湘子水仙子1054蓝采和踏歌水仙子1055圆观竹枝1055薛涛阿那曲1056玉川叟阿那曲 1057屏上妇人踏歌1058齐州人踏阳春1059琴精千金意1060王十八娘菩萨蛮1061鬼仙贺圣朝1062妙香北邙月1063王丽贞阿那曲10631011。

四年级传统文化宋词《生查子》——欧阳修

四年级传统文化宋词《生查子》——欧阳修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唐代以来
元夜有观灯的风俗。 • 花市:繁华的街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 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 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 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 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 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 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 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 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 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 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
花去 市年 灯元 如月 昼时 。,
去年元宵夜之时,灯会上 的花灯光照耀得像白天一 样。
人月 约上 黄柳 昏梢 后头 。,
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 约会在黄昏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 亮、花灯和以前一样。
月今 与年 灯元 依月 旧时 。,
泪不 湿见 春去 衫年 袖人 。,
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 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 的袖子。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都:唐朝国都长安 。 人面:姑娘的脸 。 笑: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 去年今日此门中, 文 人面桃花相映红。
去年的今日,我去都城长安的郊外 游玩。在南庄的一座盛开着桃花的院子 里,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站在门旁 一棵盛开着桃花的树边,姑娘的面庞和 树上盛开的桃花相互映衬,非常美丽。
边户 作者: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6.生查子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6.生查子

宋词——生査子教学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宋词,熟练地背诵宋词,体会到词中描写的去年和今年元宵节的不同意境。

重点与难点:记忆宋词,体会词中的意境和精神。

教学准备:欧阳修的资料,原词及译文过程设计: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生查子宋欧阳修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学生初谈感受。

二、出示原诗写作背景及解释。

1、写作背景: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2、译文: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等会上的花灯照耀的像白天一样,月儿挂在柳树梢上,我和朋友约会在黄昏以后。

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花灯和以前一样,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新衣的袖子。

三、温馨点击。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其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改题《六一词》。

词风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曾慥《乐府雅词》序)《生查子·元夕》是他的词作代表,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元宵节观灯时引发的情思,虽然流传极广,却少有知音。

四、活动广角。

1、与《生查子》词的艺术构思相似的还有一首《题都城南庄》。

一起来欣赏并背诵吧。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欧阳修的其他诗词。

五、成长阶梯。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请评价自己一下自己的表现。

A十分满意 B比较满意 C表现一般。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生查子》赏析

辛弃疾的《生查子》赏析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此词作于宋宁宗泰嘉四年春至开禧元年夏(1204-1205)镇江知府任上。

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时府郡的行政中心。

南宋镇江郡治(郡府的官署所在地)在城北俯临长江的北固山,尘表亭当为郡府僚吏公余休憩之所,或取其举目迎风高出尘表之意。

本词迥异作于同时期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苍劲悲凉、豪视一世的感慨,而是凝聚成一点即发思古之壮怀,歌颂大禹治水,过片转而写眼前景象,却又未离题亭本事。

开篇二句对起“悠悠”,遥远、无穷尽。

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矻矻”,劳极貌。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

两句有力地表明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他当年的辛勤难以言喻。

后句亦正如《史记》卷二《夏本纪》云:“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带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只不过词的语言更为概括凝炼。

像大禹这样的人不正是高出尘表的么,巧妙地暗切尘表亭意。

接具述禹治水的功业:“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据《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词用此意,恍如己出,正是“使事如不使”,“以不露痕迹为高”。

上片怀古,下片伤今:“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红日、白浪,交映辉映,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感慨万端。

这是于尘表亭上目之所见,而诗人的内心痛苦隐然其间。

后来明人杨慎《临江仙》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取法于此。

只是情调更凄惋了。

煞拍金声玉振,撼动全篇:“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

据《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旧名浮玉,唐李锜镇润州,表名金山。

古词《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作者牛希济)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作者牛希济)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牛希济[唐代]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标签离别、婉约、思念、写景译文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

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注释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重道:再次说。

赏析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江淹《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

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

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

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

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

“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映出一道道晶莹的泪痕,分外凄楚动人。

一个脸部特写,以天边弯弯的残月衬托女子鹅月形的脸庞,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

真是写景胜手。

“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

故俞陛云先生认为:“上首(片)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词格相似。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片由景入情。

执手歧路,细细叮咛。

别泪拭不干,别语嘱不尽,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

“语已多,情未了。

”纵说了千言万语,也难尽几多情意。

关于小溪的古诗

关于小溪的古诗

关于小溪的古诗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居所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清新宜人的景色,其中“清泉石上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小溪在石头间潺潺流淌的美景,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

以下是一些其他关于小溪的古诗全文:2.苏轼《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这首诗中“溪柳自摇沙水清”描绘了小溪边柳树轻摇,溪水清澈的景象。

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节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虽然此诗并非完全围绕小溪展开,但“溪上青青草”一句也生动地展现了小溪边草木茂盛的画面。

4.杨万里《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这首诗以小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坚定不移的赞美,同时小溪的意象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5.陆游《夏日六言》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小溪涨水、清风拂面的宁静景象,以及月落星繁、船横浦口、笛声悠扬的画面。

6.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此词中,辛弃疾独游雨岩,溪边照影,天映水中,行云相伴,高歌有清音回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7.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青溪入黄花川游览的情景,溪水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喧哗,在松林里静谧,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倒映着蒹葭芦苇的影子,诗人心境闲适,愿留盘石之上垂钓终老。

8.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1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注释译文新月恰似秀眉/不见有团圆佳意/不忍看粒粒红豆/相思人泪眼迷离/整天劈着桃核/意中的人儿在我心里/隔墙而生的两朵小花/迟早会结成连理。

注释(1)团圆:指月圆,此指团圆。

(2)不堪:承受不了,不忍。

(3)桃穰:即桃核,又叫桃仁。

(4)人:与“仁”谐音,桃仁在桃核里,意中人在心里,两句双关谐音。

(5)早晚:迟早。

连理:指异本草木的枝干连生为一体。

古人以「连理枝」比喻夫妇恩爱不离。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赏析从新月想到未能团圆,从红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兴的方法。

此词所咏新月、红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别有生发。

写法上用下句进而解释上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保持着乐府民歌的本色。

词中用语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乐府的谐音双关。

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

上片以新月起兴,描绘少年迫切期待与心上人团圆的心情。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把弯弯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弯眉,看见月儿就想到恋人。

「未有团圆意」,明说初月还未到圆满时,暗写心上人欢聚团圆也有阻隔。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

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的情思。

「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

结尾用连理枝这一形象比喻,倾吐了与心上人永远相爱,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全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2《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五代:牛希济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

描写元夕的诗词

描写元夕的诗词

描写元夕的诗词1.《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元夕无月》清代,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5.《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崔液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月逐人来。

6.《元夕影永冰灯》清代,唐顺之正月中旬动帝京,天街车马尽欢腾。

月华如水灯如昼,人影参差笑语声。

7.《正月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8.《正月十五夜》唐代,白居易岁暮纷多地,天涯亦此宵。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镜犹明待拂朝。

微月当空挂玉绳,年华垂暮鬓萧骚。

几回欲问西山题字壁,寻不到旧亭前旧日桥。

9.《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唐代,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0.《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代,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11.《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翻译】: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风寒〕。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赏析】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六十里。

此地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钟,中空而悬石如螺,有滴水缘石垂落,水气清冷,为游览胜地。

时作者闲居上饶带湖。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此有谁会再来喜欢你?妙语解颐,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

本来,山何尝能“招之即来〞,语似“无理〞,愈见此刻难以自处,无限悲凉。

“偃蹇〞,?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杜预集解:“偃蹇,骄敖〔傲〕〞。

或谓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

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怜〞,宠爱,喜欢。

白居易?白牡丹?诗:“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三、四句一转,别出新意:“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时移景异,瞬息到了寒冬腊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单,它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

这时山与人的关系称得上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生〞,语助词。

水光山色,竞来与人相娱了。

李白?独坐敬亭山?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查子王安石扩写作文700字作文

生查子王安石扩写作文700字作文

生查子王安石扩写作文700字作文江南花开(王安石生查子扩写)云流又梦到了江南花开,他等的人伴花而来傍晚,金黄的阳光透过茂盛的绿叶,打在白衣男人的侧脸上,镀上了金色暖光,让他的眉目更加柔和。

男人手持一木瓢,缓缓给盆里的小白花浇水。

“云流,忘了吧……”“兄长,对不起,他对于我,远不止是恩情。

”三年前“美人儿,宁可共载否?”云流一袭红衣,歪歪束着头发,还随意地编了条小辫,模样风流,言语更是轻佻。

那白衣美人,冰肌玉骨,水灵的江南美人无疑,寻常家女子,此刻定是羞红了脸,躲开两步,而这美人却爽快应道“好啊。

”倒是云流愣了下:“你……你是男人?”不由地揉了揉眼睛,看清楚后拍了下脑袋,嘿嘿一笑,挪了挪让美人同乘。

“美人儿,你可知我们要去哪儿,做什么,这么随便就上了贼船?”“杀人,是吧。

”“……你叫什么,我总不能一直唤你美人。

”“江叶白。

”这话题转得有点突然呀。

“美人,这可真是有缘。

”“……我叫江叶白。

”“我还是喜欢叫你美人。

”“……”幽林,一华美马车上下来一红一白二人,车夫拿了钱匆匆离开。

剑光交错间,云流还扭头说道:“美人,这是块硬骨头,你先离开,我善后。

”江叶白摇摇头,专心战斗。

二人皆非等闲之辈,渐渐占了上风。

本来几乎落败的敌人突然暴起,云流一时竟难以应对。

草丛中又晃出一道人影,背后偷袭云流。

“找死!”,江叶白喝道。

几朵小白花夹着凌厉的剑气将敌几人一举拿下。

云流这天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惊呆了,吃惊地看着“美人”。

不等他发问,江叶白低低地说:“我快死了,我不想等了。

”云流一头雾水:“什么?”江叶白说:“我们很久之前就认识,只是你忘了。

唉……”叹气间他又祭出一朵小白花,递给云流。

云流接过,一瞬间——幼时的他从马蹄下抢救出的小白花,身边一直跟随的白衣男人,为他受了重伤快要离开人间的花精,终于肯让他看到的江叶白连成一线。

云流泪流满面“不要……不要离开我……”可眼前的美人,手中的白花都一点点的变淡——“如果,我早点让你看到我,我们,会在一起吗?”云流去拉他的手,“会啊,你不要离开,会啊……”江叶白笑了笑,拥他入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生查子》
教案序号: 6
授课时间: 2015年11月20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学习方法: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多媒体
板书设计:《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学生了解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

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