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2)新人教版必修3
1.(陕西安康高二检测)物种绝灭的根本原因是( )
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
B.乱捕滥猎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
解析:选A。

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乱捕滥猎是直接原因,其他是物种绝灭的重要原因。

2.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实施再引进工程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解析:选D。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因而不利于被保护动物的生存。

3.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②开垦山地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④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⑤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⑥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A.①② B.②④
C.③⑥ D.④⑤
解析:选D。

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山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地荒漠化加重;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

4.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野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B.种内斗争
C.传染病流行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选D。

A、B、D三项的内容都可以认为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原因,但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20世纪50年代,由于麻雀取食粮食而被列为“四害”之一,我起了全国性的捕杀麻雀的行动。

但随后科学家研究发现,麻雀在育雏期间能捕食大量的害虫,至此人们才停止了全国性的捕杀麻雀的行动。

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科学公正地认识某种动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B.一但发现某种动物有害于人类,应坚决除掉
C.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加以保护,禁止一切捕杀行动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选A。

只有科学地认识生物,才能对其实施正确的保护方法。

对某种动物采取的态度还应考虑生物多样性问题,对于有害于人类的动物,也不应坚决除掉,造成其濒危或绝灭;相反对于人类有益的动物,在加以保护的同时,也不是禁止一切捕杀。

6.(江苏无锡高二检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业。

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

整个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

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消除牛粪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数量,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1)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澳洲草原的两次引进外来物种对草原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作用,这提示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动物,特别对于引种要慎重,不要盲目引种,要在确保当地物种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引入外来物种,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不恰当地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2)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3)要科学地认识生物的作用,注意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规范人类的行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类淡水豚类,白鳍豚消失后,长江江豚如今也面临生存险境。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 B.自然灾害
C.环境污染 D.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丧失
解析:选C。

长江江豚主要生活在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中,而近年来长江水体污染是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2.(河南新乡高二检测)以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存在的危害不.包括( )
A.毒杀天敌,影响生物多样性
B.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
C.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D.全部杀死害虫,对生物圈有影响
解析:选D。

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不仅会杀死部分害虫,还会杀死害虫的天敌,因而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使用杀虫剂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部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因而不会杀死全部害虫。

3.我国1974年捕获越冬大黄鱼16.81万吨,幼鱼约占一半,且连续四年高产,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只有0.019万吨,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到,大黄鱼产量达到27.8万吨,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生存环境被破坏;人工养殖
B.乱捕滥猎;加大捕捞力度
C.环境污染;大力捕杀大黄鱼天敌
D.乱捕滥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
解析:选D。

从1974年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急剧下降,从70年代的高产看,造成大黄鱼物种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乱捕滥猎。

从到,大黄鱼产量恢复到以前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伏季休渔”,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物种所取得的成效。

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解析:选D。

引进外来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

5.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解析:选B。

牧民大量地养羊,超过了草原的承载力,致使草原退化,牧草的产量降低,其他以牧草为食的生物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大量地死亡,使得草原上生物类群大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应该确定草原的合理承载量,实行划区轮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最大效益。

家羊是野羊经过长期人工饲养驯化而成的物种,不是入侵物种。

6.(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
解析: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于绝大多数的濒危物种来说,最大的生存威胁来自人类,因此人们应提高保护意识,必须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

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选A。

引进的外来入侵种会与其覆盖的植物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等;引入外来生物对当地生物不一定有害,例如引入的植物有可能作为当地动物的食物来源;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天敌,资源丰富。

8.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环境更和谐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解析:选A。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当地原有物种不能生存。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对于物种绝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栖息地内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B.实施再引进工程会由于引进外来物种给当地物种带来灾难
C.乱捕滥猎是物种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D.环境污染是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解析:选ACD。

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若箭竹大面积死亡,就会造成大熊猫濒危或绝灭。

实施再引进工程与引进外来物种有本质的区别,再引进工程是对当地已经绝灭或濒危物种的引进,它不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而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因为当地没有天敌、环境适宜、生殖率高等因素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危机。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
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大自然的长远发展
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
D.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的
解析:选BD。

可持续发展以人类长期发展为中心,以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和谐发展为主线,追求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共存。

卓越品质源于永不满足—————————————————————————优化方案·成功相伴三、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后分析问题。

材料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据调查,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就有一种鸟类绝灭;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就有1种鸟类绝灭;最近的100年中,每年就要绝灭1种鸟类。

哺乳动物的绝灭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绝灭1个物种。

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绝灭。

材料二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生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绝灭。

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类。

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几乎绝灭。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找到了7只朱鹮。

经大力保护,现在朱鹮已有1400多只。

材料三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

热带森林虽然只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

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中,主要由于森林砍伐而绝灭的物种相当于世界物种的5%~15%,即每年绝灭1.5万~5万个物种。

材料四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鸟国毛里求斯,因不会飞,把卵产在地上。

在16世纪,外来的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

到1681年,渡渡鸟绝灭。

材料五生活在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最后一只美洲旅鸽于19死于动物园。

栖息在纽芬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带的大海雀,外形似企鹅,
19世纪初被渔民作为食物大量捕杀,1844年,最后2只大海雀被人收作标本,大海雀从此绝灭了。

(1)物种减少的第一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物种减少的第三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你还能举出物种减少的其他原因吗?请举例说明。

解析:各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物种绝灭的原因。

在解答本题时先明确每一则材料所表述的含义,再组织语言回答。

从第一组材料看,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绝灭,后几组材料则充分显示出人类活动对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

人类对森林的砍伐与破坏、盲目引进物种及对动物的大量捕杀等加快了物种的绝灭。

此外还有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也会加速物种的消亡。

答案:(1)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活环境的破坏(2)过度开发或不适当地引进物种(3)人为捕杀(4)工业及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加速物种的消亡。

1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859年,有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荒野。

现在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严重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1999年我国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为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随参展物种传入我国,检疫人员运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狙击生物入侵。

众议院于1996年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政府也正为此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回答下列问题:
(1)兔子在澳大利亚属于__________,因其在澳大利亚没有经过漫长的
__________过程,故兔子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加之澳大利亚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使得野兔能大量繁殖。

(2)野兔的大量繁殖,也是一种生态失衡,因为它严重地破坏了澳大利亚原有的稳定________结构。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采用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方法,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外来
物种的引入,不但要看眼前的经济效益,更应认真评估________效益。

同时,交通的发达和贸易的频繁,为__________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必须加强边检部门的__________工作。

解析:关于生物入侵问题,目前国际上都非常重视。

如材料所述,引种不当将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并相互限制的关系,一旦生物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就会因为失去其他生物对它的限制而大量繁殖。

所以在进口各种农副产品时要严格把好关,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出现。

答案:(1)外来物种相互选择(2)群落生物防治
(3)生物入侵生态生物入侵检疫
13.(实验探究)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红豆杉,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
(
(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拟定一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该小组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等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3)概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①将种子分为四组,编号为A、B、C、D;
②据表中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该实验可能得出的重要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即增设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正常状况下直接播种后测种子发芽率的
实验组。

解析:(1)该学习小组是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为目标来设置实验的,由他们的处理方法可推出,其研究课题为“提高红豆杉种子发芽率的措施”。

(内容合理即可)
(2)在完善此实验时,要认真分析表中的四种处理方法,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表中的处理方法为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改变,但没有正常情况下直接播种后测种子发芽率的实验,为增强实验说服力,应加以补充。

答案:(1)探究打破(提前解除)红豆杉种子体眠的技术(方法、措施)或研究(探究)人工处理红豆杉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
(3)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种子发芽情况
(4)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等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作用,但机械破损后再用40 ℃的0.05%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
(5)设置对照组未机械破损未用赤霉素浸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