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题_高一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中名校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 16 N —14 Ca — 40 Cl —35.5
Fe —56 Al---27 S----32 Na-----2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8题,54分)
1、近20年,光纤通信迅猛发展,现已在长途干线网中逐步取代同轴电缆、微波等而成为主要传输手段。
在不久的将,光纤通信将进入用户网,逐步取代用户网中的音频电缆,从而走进千家万户。
光纤(又名光导纤维)传输信息容量大,而且抗干扰、防窃听、不腐蚀,制光纤的材料是( )
A .晶体硅
B .二氧化硅
C .钢
D .铝硅合金 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6g 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 苯中含有N A 个水分子化学反应中
C . 0.5mol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N A
D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 2-4、CO 2-3、Cl -。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 2-
4,除BaCl 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H 2SO 4
B .NaOH
C .HCl
D .NaNO 3
5、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 .Fe 2O 3→Fe(OH)3
B .Al(OH)3→Al 2O 3
C .SO 3→H 2SO 4
D .Fe 3+→Fe(OH)3
6、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
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A .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 .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 .H 2O 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7、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都具有强氧化性
B .分别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
C .常温下都可以储存于铝制槽罐中
D .和碳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8、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2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1mol B . 0.5mol C .0.25 mol D .0.125 mol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 2:NH 3·H 2O+CO 2=NH 4++CO 3-
B .过量的CO 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 -+CO 2+H 2O=HCO 3-+HClO
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 CO 32-+2H +=CO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 3+ +4OH — = AlO 2— +2H 2O
10、氮化铝(AlN )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 可通过反应: Al 2O 3+N 2+3C
高温
2AlN +3CO 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 3是氧化剂
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 需转移3mol 电子
C .Al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 .AlN 的摩尔质量为41g
11.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 ( )
A.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
B.分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呈紫红色
C.不分层,液体呈紫红色
D.不分层,液体为无色 12.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 .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C .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 .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13.将C mol/L 的AlCl 3溶液V 1 mL 加水稀释至V 2mL ,稀释后溶液中Cl -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L /mo 1
2
l C V V B.
L /mol 2
1
C V V C.
L /mol 31
2
C V V D.
L /mol 32
1
C V V 14.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B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 .是否稳定
D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15.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 -有沉淀析出,加入H +有气体放出的是( )
A .Na +、Cu 2+、Cl -、SO 42-
B .Fe 3+、+、SO 42-、NO 3-
C .H +、Al 3+、OH -、NO 3-
D .Na +、Ca 2+、Cl -、HCO 3- 16.在100g 浓度为18mol/L 、密度为ρ(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
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 mL
17.120℃、101.3kPa,甲烷(CH
4)和过量的O
2
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CH
4
+2O
2
=CO
2
+2H
2
O)
后,恢复到原的温度和压强,测得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
2
密度的15倍,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A.2∶1 B.1∶2 C.1∶7 D.7∶1
18.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
2、AlCl
3
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
的AgNO
3
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A.1:1:1 B.3:2:1 C.6:3:2 D.9:3:1
二、填答题:(共 46分每空2分)
19.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 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Na
2CO
3
和NaHCO
3
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
的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1)提出假设:Na
2CO
3
或NaHCO
3
加热分解时可能
有CO
2
生成;
(2)设计实验:①利用右图装置分别对一定量的
Na
2CO
3
和NaHCO
3
进行加热;②为了检验CO
2
的生成,试管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填“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NaHCO
3
时,试管B中才有气泡产生且有____ __
沉淀生成(填沉淀的颜色),说明Na
2CO
3
和NaHCO
3
的热稳定性是:
Na
2CO
3__________ ____
NaHCO
3
(填“> ”或“ < ”);
A
B
(4)某同学在探究NaHCO
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8.4gNaHCO
3
,充分加热,请你计算理论上
可产生CO
2
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 _____L(标准状况)。
21.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
2
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
2
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和________,
(3)尾气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
22. (8分) 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
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
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 2 mL 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写代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23.(8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在装置A和装置B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冷却水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装置D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碘水中分离出I
2
,选择装置________。
湘中名校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8题,54分)
3 4 5
C C A
13 14 15
二、填答题:(共 46分每空2分)
19、(8分) (1)250 (2) C (3)③①④②(4) 偏低
20.(8分)(2)澄清石灰水(3)白色 > (4)1.12
21. (14分)
(1)蒸馏烧瓶Na
2SO
3
+H
2
SO
4
(浓)===Na
2
SO
4
+SO
2
↑+H
2
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溶液由紫红色褪去)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
(3) NaOH
22. (8分)
Ⅰ.(1)Cu+4HNO
3(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2)铜片溶解,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Ⅱ.(3)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4)C
23(8分) (1) 搅拌,防止蒸发皿内溶液因局部过热而溅出
(2) 下进上出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使凹槽对准小孔)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