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发展研究——以道真县民族歌舞团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
县级国有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是城市文化文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艺创作有着重要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扶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的总体要求,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整合文艺院团和演出场馆资源,激发县级国有文艺院团创新发展活力,夯实文艺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好地发挥表演团队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道真县民族歌舞团为例,对县级国有文艺院团发展作以下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突出社会效益。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
以激发表演团队自身活力为核心,努力探索发展新路,尊重艺术创作生产的规律。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驱动。
对发展中基本保障性经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扶持,激发文化市场活力,提升市场经营能力。
四是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文旅深度融合得以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五是表演团队社会影响力提升,文艺创作生产和演出能力明显增强,更好地发挥艺术表演的专业性,提高艺术普及质量。
二、院团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
道真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2014年9月,前身为县民族文工团,2019年5月根据全国基层文艺院团改革指导意见更名为县民族歌舞团,为隶属县文化馆的公益性馆办文艺团队,其团长由县文体旅游局在县文化馆干部中选拔委任,副团长由团内演员担任,演职人员面向社会招聘。
现设有团长1名,副团长1名,演员20名,演员年龄控制在18-25岁,其中非遗表演性传承人1人,曲艺演员2名,歌手3名,舞蹈演员14人,学历要求为中专以上。
道真县民族歌舞团成立是为了通过一支相对专业的文艺队伍,既能满足日常的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给群众带来较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又能承担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正能量的政府职责,从而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群众思想阵地。
县民族歌舞团组建以来,克服了众多困难,发挥了明显作用、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是加强了基层文艺队伍建设,提升了文化志愿服务效能,保证了常规公共文化演出。
根据文化部《县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要求,国家一级文化馆每年累计开展大型公共文化演出活动不得少于8次,组织文艺团队下基层文艺演出不得少于70场,组建馆办示范性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
民族歌舞团组建后,以2019年为例,完成常规的小型演出没有困难,加上与群众文艺表演相结合,欣赏性、文艺性有了较大提高。
2019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公益展览、对外交流等活动60次,特别是道真自治县“践悟初心•逐梦前行•相约2020”元旦迎新晚会演员达300人,通过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130万人次,观众感到很满意。
目前民族歌舞团常备的节目有12个,完全满足送文化下乡等小型文化服务要求。
歌舞团独立开展的“仡山欢歌”演出有5场次,表演节目28个,涉及音乐、舞蹈、小品、曲艺等多方面。
二是助推了非遗文化和旅游的对外宣传,进一步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
我县拥有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厚的旅游资源,对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文艺性宣传,是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
以“三幺台”为例,可以基本完成小型的“三幺台”体验。
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周飞通过歌舞团平台,赴广西桂林、贵阳、遵义等地作旅游推荐多次,歌舞团肩负着优秀仡佬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确保了旅游推介活动质量。
三是奠定了大型活动队伍骨干。
我县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拥有一支优秀的演艺队伍事关重要,在演出中也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活动的主要演员来源于县民族歌舞团,极大地减轻了各单位负担,而且保证了节目质量,并且能使优秀节目保留下来。
如2014年10月的“中国•道真首届仡佬傩文化节暨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迎宾晚会《天道爱真》,虽然策划方西演集团担任主演,但歌舞团已经成了一大助力。
而正是由于歌舞团的组建,大型歌舞剧目《道•仡佬•真》《天道爱真》《大道归真》以及中央电视台《唱响新时代》《中秋节特别栏目》的节目才能顺利保留并在我县各类活动中经常演出。
县级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发展研究
——以道真县民族歌舞团为例
邓仕均
942020年第6期
95
2020年第6期
文化视野
Cultural Perspective
三、主要问题和市场化发展受限
道真县民族歌舞团虽然取得了较好而且明显的成绩,但民族歌舞团至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是明显的。
一是财政经费保障不足,公益性团队走市场化受限。
县民族歌舞团工资根据(道文体广电新[2016]33号文件)《道真自治县民族文工团工资管理制度(修订)》的通知进行发放,其工资由三区人才经费18万元、县人民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40万元,共计财政支持经费58万元。
据统计测算,县民族歌舞团月平均工资2600元,无住房公积金,工资底,积极性不高。
严重存在办公、创作、培训和工资等经费不足。
由于歌舞团是属于公益性团队,市场化受到限制,歌舞团绩效上不去,演职人员积极性不高。
二是文艺骨干人才偏少,节目编创演出达不到预期效果。
虽然歌舞团在大型演出中起到了骨干作用,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本团的骨干人才还是偏少。
主要原因是艺术类人才难以招聘,招聘到的文艺专业骨干,由于工资待遇低,无住房公积金,导致人才留不住现象严重。
目前我县职高开设有音乐班,音乐班学生人数少,没有舞蹈类专业学生;幼师班虽然设有音乐和舞蹈类课程,但学习突出者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歌舞团招聘的演员业务技能偏弱。
而县外大专院校的艺术类毕业生又不愿回县,无法招聘。
三是队伍建设依然弱小,人事管理问题突出。
目前歌舞团有20人,一般基层文艺演出院团规模为50人,队伍依然弱小。
由于队伍小,除了小型演出,中型以上的演出还是需要抽调人或与外界演艺公司合作。
虽然歌舞团的组建方案提出了“文化馆、歌舞团、职中学校”合一的模式,但实际上,未建立良好的联络机制与合作模式,抽调学生则未免太频繁,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而学生是不断流动的,这就导致每次活动都要专门训练,提高了培训成本。
四、对策建议和市场化发展思考
在全县财政紧张的状况下,加强县民族歌舞团队
伍建设,提升演职人员积极性与业务素质,特根据实际情况就县民族歌舞团推向市场化运作的措施和办法作以下建议。
一是由县文体旅游局通过市场以项目协作的方式运营。
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节目质量和数量,但立足长远发展来看,还存在工资和绩效得不到长效保障,文艺人才留不住,创作文艺作品不能有效的保存与发展,演职人员年龄大转业困难等众多问题。
二是借助文旅融合趋势,由县交旅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行。
发展优势如下,第一因交旅投公司的单位性质,可以争取全县市场化运营资源,文化服务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第二公司可以对歌舞团进行择优录取,保障队伍优质化建设,又能避免人事纠纷。
第三能有效通过市场需求,满足全县文化市场经营服务,对全县文化文艺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公司在仡佬文化园内,有民族演艺剧场和专业化排练厅作为基础保障,可以通过排练剧目收费进行营收,也可以通过体育馆运行合理化利用人才。
第五通过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挖掘道真仡佬族民族民间文化,承办“三幺台”宴席,根据道真文旅市场需要,策划文艺演出服务,舞台舞美出租,婚庆等。
存在问题,第一前期培养人才、创作作品、购买文化演出设施设备需要资金,可以通过县文化馆送文化下乡演出,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来解决。
第二缺乏专业团队和文艺策划人员,一是可以通过县文体旅游局推荐文化馆对业务熟悉的人到县交旅投公司挂职进行指导,同时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二是面向全国招聘舞蹈编导老师1-3名,招聘注入一批专业素质高的文艺演员来解决。
作者简介:邓仕均(1994-),男,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道真自治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会员,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方向。
作者单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5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