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泉州古迹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泉州古迹的措施
聚焦泉州:四举措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安全
据悉,泉州市委政法委、市文旅局等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法规保障、健全完善机制保障、发挥基层综治网格管理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等四大举措,全力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安全。
保护泉州古迹的措施如下:
建立健全法规保障。
实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全国第一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研究制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管理规划》,不断夯实遗产保护利用法治基础。
与已颁布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共同构成泉州古城和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
健全完善机制保障。
实施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五纳入”。
即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单位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和文明乡镇创建考评体系,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切实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的文物安全保护意识。
创建文物保护“1+X”监督机制。
推动建立健全文物、资源规
划等部门参加的涉及文物的审批联动机制。
健全文物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公安、司法机关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融入纪委监察“1+X”监督机制。
政法系统、文旅部门联合发力,推动文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市文旅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联合行动备忘录,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海丝史迹巡回法庭,市人民检察院将遗产保护纳入公益诉讼。
发挥基层综治网格管理作用。
指导督促基层单位发挥综治网格化优势,采取“网格化”管理,推动文物保护责任落实到人。
配备基层文物巡查员700多人,对田野等无使用人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基层政府指定责任人承担日常保护管理,实现每一处文物都有责任人。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
督促所在乡镇(街道)派出所加大对遗产点的巡逻频次,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安全。
加大文物保护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实行“一户一策”政策,邀请住建、规划等职能部门、文物领域专家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调处工作组,聚焦群众诉求,稳妥调处化解。
推动遗产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加强遗产与周边社区、村落的良性互动,让遗产保护的自觉性能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