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学说的含义
⼀、五⾏学说的含义
五⾏,即是⽊、⽕、⼟、⾦、⽔五种物质的运动。

故五⾏最初称作“五材”。

五⾏各⾃的特性:
⽊:“⽊⽈曲直”。

“曲直”,实际是指树⽊的⽣长形态,为枝⼲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引申为具有⽣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炎上”。

“炎上”,是指⽕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爰稼穑”。

“稼穑”,是指⼟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

引申为具有⽣化、承载、受纳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故有“⼟载四⾏”、“万物⼟中⽣,万物中灭”和“⼟为万物之母”之说。

⾦:“⾦⽈从⾰”。

“从⾰”,是指“变⾰”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润下”。

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然界和⼈体的五⾏属性:
⾃然界和⼈体的五⾏属性表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的、静⽌的,⽽是在不断的相⽣、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学说的基本含义。

⼆、五⾏的⽣克乘侮
五⾏学说并不是静⽌地、孤⽴地将事物归属于五⾏,⽽是运⽤五⾏之间的相⽣相克的关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协调平衡整体关系。

同时,还以五⾏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协调平衡关系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这即是五⾏⽣克乘侮的主要意义。

正常关系:相⽣、相克;异常关系:相乘、相侮。

1.五⾏相⽣的概念和次序
相⽣,是指这⼀事物对另⼀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的作⽤,由于五⾏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联系,称之为五⾏相⽣。

五⾏相⽣的次序是:⽊—→⽕—→⼟—→⾦—→⽔—→⽊。

《难经》:“⽣我”者为“母”,“我⽣”者为“⼦”。

所以五⾏中的相⽣关系⼜可称作“母⼦”关系。

如以⽕为例,由于⽊⽣⽕,故“⽣我”者为⽊;由于⽕⽣⼟,故“我⽣”者为⼟。

这样⽊为⽕之“母”,⼟为⽕之“⼦”,也就是⽊和⽕是“母⼦”,⽽⽕和⼟⼜是“母⼦”。

2.五⾏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相克,是指这⼀事物对另⼀事物的⽣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

由于五⾏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联系,称之为五⾏相克。

五⾏相克的次序是:⽊—→⼟—→⽔—→⽕—→⾦—→⽊。

《内经》:“所不胜”和“所胜”。

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

再以⽕为例,由于⽕克⾦,故“我克”者为⾦,由于⽔克⽕,故“克我”者为⽔。

相⽣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

“制则⽣化”。

只有依次相⽣,依次相克,如环⽆端,才能⽣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3.五⾏相乘的概念和原因
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

五⾏中的相乘,是指五⾏中某“⼀⾏”对被克的“⼀⾏”克制太过,从⽽引起⼀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

引起相乘的原因:
①⼀是五⾏中的某“⼀⾏”本⾝过于强盛,因⽽造成对被克制的“⼀⾏”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虚弱,从⽽引起五⾏之间的⽣克制化异常。

例如:⽊过于强盛,则克⼟太过,造成⼟的不⾜,即称为“⽊乘⼟”。

②⼀是五⾏中的某“⼀⾏”本⾝虚弱,因⽽“克我”的“⼀⾏”就显得相对的增强,⽽其本⾝就更衰弱。

例如:⽊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的⼒量也仍在正常范围。

但由于⼟本⾝的不⾜,因⽽形成了⽊克⼟的⼒量相对增强,使⼟更加不⾜,即称为“⼟虚⽊乘”。

4.五⾏相侮的概念和原因
侮,在这⾥是指“反侮”。

五⾏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中的某 “⼀⾏”过于强盛,对原来“克
我”的“⼀⾏”进⾏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

例如:⽊本受⾦克,但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的克制,反⽽对⾦进⾏反侮(即反克),称作“⽊侮⾦”,这是发⽣反侮的⼀个⽅⾯。

另⼀⽅⾯,也可由⾦本⾝的⼗分虚弱,不仅不能对⽊进⾏克制,反⽽受到⽊的反侮,称作“⾦虚⽊侮”。

相乘与相侮的区别:
前者是按五⾏的相克次序发⽣过强的克制,从⽽形成五⾏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相克次序发⽣相反⽅向的克制现象,从⽽形成五⾏间相克关系的异常。

相乘与相侮的联系:
在其发⽣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相侮;发⽣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相乘。

如⽊过强时,既可以乘⼟,⼜可以侮⾦;⾦虚时,既可以受到⽊的反侮,⼜可以受到⽕乘。

以⽊为例图⽰如下:⾦是⽊的所不胜,⼟是⽊的所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