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学习心得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的书籍。

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它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100条建议,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名师们把自己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切身体会与思想精华都熔铸在每一篇文章中,甚至很多地方的内容正是体现和折射了我们现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下面我将阅读书籍的所得与大家分享一二:
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必须依据其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可以获得成功的,教学中应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能否学得好,能否健康成长,是否幸福快乐,和他们所在的学校与任教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对自己教育好每个学生充满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通过赏识教育和养成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创造奇迹。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教育思想。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与信任。

教师只有充分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共性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构建起师生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学生,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既有前人的优秀品质,又具有前人所没有的现代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
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相作用。

(3)个人责任。

(4)社交技能。

(5)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实践的组织策略有:平衡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合作学习”实践中的教学策略:1、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

2、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3、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歌共鸣。

竞赛是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的良好方法,它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竞赛中,小组成员的好胜心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调动他们的合作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共同努力。

为了使和谐的小集体产生积极的学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任务。

2、模仿与练习。

3、赛前合作。

4、小组间竞赛。

5、赛后评价。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
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任课教师参评,家长问卷测评等形成性评价手段。

以兴趣、态度、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的评价为主,学习成绩优劣评价为辅,形成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评价氛围。

实践证明,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学生的兴趣更高,主动性更强,学习动机更明确,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小组内成员更齐心协力,教学效果更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及时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及时吸收最优秀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看待教育,这样才能够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跟上改革创新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