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课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照其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有关事例的辨论,初步明白得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体验、明白得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感知、体验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形。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1.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今天你要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
(板书统计)
(2)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一说情境图中的同学们去干什么?(参观科技展)
(3)假如老师想清晰地了解和分析近几年每年来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的情形,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
(感谢同学们告诉老师,课前老师已从网上收集到了这几年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情形,并把这些数据整理后制成了统计表)
2.认真观看,在表中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一下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3.老师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摸索。
(课件出示)
(1)每相邻两年中,()年到()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增长得最快。
(2)你是如何样找到那个答案的呢?用什么方法明白的呢?(运算的方法)
(3)能不能不用运算的方法,换一种方式能够直观地看出2005―2006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引出条形统计图)
4.感谢同学们的提示:老师的确又把统计中的内容又制成条形统计图。
认真观看,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刚才表中反映的信息相同吗?请哪位同学来表述一下。
你认为相同吗?再认真观看一下。
图和表哪一种方式更形象、更具体。
形象在哪?(直条长表示人数多,直条短表示人数少)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观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运算的方法)能不能不用运算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2021-2021
年的人数增长得最快呢?
老师在网上发觉科技馆用这些数据制成了如此一幅统计图。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不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谁来指着图说说看。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呢?(板书:数量多的点高:多,数量少的点低:少)
2.深入探究
摸索:目前从这幅统计图中也只能了解到统计表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看来有必要再认真地研究。
下面请同学的认真看一看(从起点时把每一个点用线连起来)(动画演示连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哪年的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的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的人数增长各最快?
生1:2021年的参观人数最少。
2021年的参观人数最多。
师:如何发觉的?(点高就多,点低就少)
生2:两点间的连线是平的时候,说明没有变化。
师:线如何样时有变化呢,能看出来吗?(同时老师用手势引导)
生3:线长而斜度大时,变化大;线短而斜度小时,变化小。
师:那现在能否解决上面的问题呢?(能)
课件再次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让学生眯起眼睛看整条线段的变化过程。
(线向上走反映什么变化,向下走反映什么变化)
师:()年到()年参观的人数增长得最快,那个问题需不需要再通过运算来解决呢?(不需要,一看一比就能够得出)
一看上升依旧下降找出增长或降低的线段。
一比比出斜度大的两点间线段长的。
总结:通过刚才感知体验与探究,你感受是通过什么来清晰地看出数量的上升与下降的趋势呢?(线的起伏)进而引导学生小结板书。
折线统计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3.补充板书,完善课题。
(板书折线)
4.推测一下2021年可能有多少人来参观呢?
小结:多与少都有可能。
要想得到确切的数据还要到年底作调查。
5.感知折线统计图
现在我们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呢?(报纸上,电视上)(课件出示心电图,股市图,等等)
三、实践应用
1.折线统计图
出示吉安县海尔期望小学四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2021年在义务教育时期,开始免收学费,这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
让大批贫困儿童能重返校园。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认真观看这两幅图,你能了解到他们的治疗情形吗?请你当一位小大夫,你能给大伙儿详细地说说这两天他俩的治疗情形?先和同桌说一说。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收成。
五、辩一辩
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专门大的优点,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如此一幅统计图。
请你认真观看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觉了什么?你感受有什么不适合之处吗?
六、拓展
《课件出示》在我国历史上,上古时代已有统计图理念的身影。
《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事、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看到的事项。
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也演变出形式各样的统计图。
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同学们,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许多的物象形状。
事实上,在自然界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树的年轮,地震震波图等等),这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
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