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word

合集下载

近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1课古代日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日本富士册图和日本国旗图)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6世纪前的日本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国的出现与大和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3、大和政权的管理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例题3:
题目:平安时代日本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武士阶层是如何兴起的?
答案:平安时代日本政治特点是贵族掌握政权,实行摄关政治。武士阶层在这一时期兴起,主要是因为地方领主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武士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
例题4:
题目:请举例说明古代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表现。
答案:古代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表现有:汉字的推广和使用、儒家思想的传播、佛教的传入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模仿和创新。
1.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有谁知道日本是如何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对了,就是通过大化改新。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2.大化改新(15分钟)
老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它发生在公元646年,当时的日本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7.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思路、撰写文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8.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阅读并思考)
学生:奈良时代的文化成就包括佛教的传入、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还有著名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老师:没错,这些文化成就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奈良时代的文化氛围。
(老师播放关于奈良时代文化成就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4.平安时代(15分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4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的史实;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关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化改新的学习,认识学习和仿效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点:幕府统治的建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郭沫若先生曾赋诗曰:“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回顾中国历史,思考诗中表达了郭沫若先生对中国古代哪位人物的尊崇之意。

(鉴真)同时,“唐风洋溢奈良城”也说明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

从图片奈良东大寺和身穿和服的女子,我们也能看到唐朝建筑和服饰的影子。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它和中国曾有过怎样的交往?日本又是怎样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堂,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历程。

【内容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2.教师提问:1—2世纪的日本处于什么状态?它与中国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哪一朝代?提示:日本处于分裂状态,境内有100多个小国。

汉朝。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多媒体出示示意图,让学生了解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后的社会状况。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主持者是谁?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提示: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国际:中国唐朝先进的制度影响着日本;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精品教案(2课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精品教案(2课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核心知识点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核心知识点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核心知识点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核心知识巩固】一、6世纪前的日本——奴隶社会1.国家建立: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基本统一:5世纪初,基本实现了统一。

3.大和政权的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领地的居民以“”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2)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改革者:646年开始、(年号大化)效仿的典章制度。

3.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地方设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①废除一切,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③统一。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三、幕府统治(近700年)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大庄园享有的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

2.统治阶层:。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成员称为“武士”。

3.建立标志:12世纪,源氏首领获得“”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的建立)。

的建立,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幕府与天皇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的摆设,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重难点梳理】1.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2.大化改新的背景及意义3.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答案以及解析【核心知识巩固】一、6世纪前的日本——奴隶社会2.大和政权3.贵族;私有领地;部;私有民二、大化改新2.孝德天皇;唐朝3.天皇;中央集权制度;国、郡、里;私地、私民;赋税4.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三、幕府统治(近700年)1.不输不入2.武士阶层;军事集团3.源赖朝;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4.礼仪性;幕府将军5.武士道【重难点梳理】1.答案:从6世纪开始,大和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精选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精选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数百国。

”公元5世纪,统一“数百国”的是()A.大和B.高丽C.琉球D.本州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大王B.皇帝C.天皇D.素丹3.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A.阿拉伯 B.英国 C.朝鲜 D.中国4.大化改新时,正值中国的 ( )A.三国时期B.东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唐朝时期5.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A.大和国家建立B.大和统一日本C.大化改新D.武士阶层的出现6.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A.凶恶残暴B.善于学习C.忧患意识D.崇拜神灵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9.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土地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10.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B.这次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1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2.阅读下列材料:公元7世纪,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演练历史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演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19届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演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为了摆脱落后局面,一场首先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的运动拉开了近代化探索的序幕。

这场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2.教育部下发2019年l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

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卷)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竞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朱德B.贺龙C.叶挺D.陈毅4.(山东省临邑县第五中学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A.西方侵华史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D.中国人民探索史5.(2019年福建卷) 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A.林则徐B.左宗棠C.康有为D.严复6.从1919年巴黎和会上遭到列强宰割到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再到2019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圆满举行……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政策成熟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7.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邓小平却只有1.52米。

最新人教版九上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上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拓展延伸
中 国 和 世 界
5.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
的长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幕府统治
1.背景 (1)庄园形成 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土地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带来
奴隶社会
界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海洋文明
代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史
封建社会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世 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近 代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史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资本主义社会
新课引入
1.材料中的“第一位老师”指的是谁?它向老师学习了哪些内容?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九年级上
部编版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引入 3 新知学习 4 课堂小结 5 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2.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3.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重点 难点
大河流域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2)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己巳之变),拥立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中臣镰足
黄极女皇
2.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出之处的国家
中臣镰足
3.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 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部编版】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ppt教学课件

2.大化改新
(一)背景
7世纪时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而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 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 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二)人物及内容
(四)性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 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英语141 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 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分加分。“何 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 笑声。”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她是 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 的成绩应该是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考试结束后, 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的学校捐书”。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庄园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 成庄园。
特点: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 方官吏进人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影响: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
①武士:庄园形成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已家 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②武士团:武土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地区最强大 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团。 (3)职责 武土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4)幕府统治

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

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

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第四单元:第11课:现代日本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七世纪的时分,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利。

世袭贵族占有少量土地、奴隶及部民,势力很大。

中央贵族对立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以下各项与日本社会事先的革新有关的有( )①大和一致日本外乡②实行中央集权③革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土地属于国度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开展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试题挑错详细交流删除上移下移2.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A.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日本社会矛盾尖利,皇权旁落C.大唐王朝高度兴盛,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经过三次〝开国〞,成功完成了社会的片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情是A.大化改新B.实行幕府统治C.树立法西斯专政D.战后社会革新4.〝诏书规则: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弃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度计口授田,关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女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在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出借政府。

〞以下可以从资料中得出来的是A.日本统治阶级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明的吸引是其革新的重要要素B.标志着日本从现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机,促进了国度和社会的迅速开展C.经过土地制度革新,废弃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度的公地和公民D.这场革新是天皇末尾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革新,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5.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公布改新诏书,停止革新,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革新仿效的是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隋唐制度, C.中国明清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6.«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自己,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严重。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11课 古代日本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随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C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B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2)日本大批留学生从中国学成回国,对比 两国国情,他们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 产生了改革求新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 动力量。
认识大化改新效法中国的原因、性质、作用
2.性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隋唐的经济和 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3.作用: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 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 到发展;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九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富士山
日本樱花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田 部” “海 部”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 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 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 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山东滕州市鲍沟中学2019年秋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山东滕州市鲍沟中学2019年秋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山东滕州市鲍沟中学2019年秋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把它选出来。

(每题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他的意思是()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C.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2.“公元前 43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

”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A.尼罗河流域B.爱琴海区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3.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4.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

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原始社会的民主政治B.奴隶主的民主政治C.封建主的民主政治D.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5.罗马的元老院广场上,一个衣衫褴褛、篷头垢面、声音嘶哑的老人哭诉:“罗马人,你们看呐!”他脱下上衣,袒露出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痕,“这些,除了为国家打仗留下的,就是债主用鞭子抽打的。

”受此事件影响,平民们同贵族展开斗争,最终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②实行中央集权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土地属于国家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试题挑错详细替换删除上移下移
2.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战后社会改革
4.“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下列能够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是
A.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
B.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
D.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
5.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隋唐制度, C.中国明清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6.《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作用重大”包括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哪一项内容不符合日本在封建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变革(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将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免费耕种, D.日本的部民转化成为国家公民
8.学习历史要注重理清线索,进行横、纵比较。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光荣革命②俄国 1861 年改革③大化改新④巴黎公社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9.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
A.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B.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C.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国家, D.从封建国家转变为奴隶制国家
10.学习历史要注重理清线索,进行横、纵比较。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光荣革命②俄国 1861 年改革③大化改新④巴黎公社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1.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不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12.开创日本幕府时代的是( )
A.中大兄, B.源赖朝, C.足利尊氏, D.德川家康
13.“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记忆力差
1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15.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16.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17.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

下列对其表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集团
B.武士团有时对抗地方政府,有时响应朝廷出征
C.12世纪晚期开始,幕府统治日本长达近700年之久
D.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18.在幕府统治时代,武士集团是重要的政治力量,武士集团的首领称为“将军”,也称为幕府将军。

在幕府时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庄园主
D.贵族
19.(题文)孝德天皇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其内容之一是
A.国家分给公民的土地,公民可终生使用
B.将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分给贵族
D.允许土地买卖
20.幕府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

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一局面结束于()
A.镰仓幕府还政于天皇, B.室町幕府还政于天皇
C.德川家康还政于天皇, D.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
, 二、综合题未命名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母),女子为其三分之二,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三分之一。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材料二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中央设二官(神祗官和太政官)、八省(分别管理官吏任免、对外事务、民政、刑法、财政等)、一台(弹正台,掌握对官吏的监督);地方设国、郡、里。

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请回答:
(1)以上法令反映了哪一国家什么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的主持者是谁?
(2)改革对该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从改革的主要内容上看,这次改革借鉴哪一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2.阅读下列材料: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努力强大,政局混乱,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从民不一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人民教育版《高中历史》
请回答:
(1)面对材料中所描述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出现了哪位人物通过什么方式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2)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
(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改革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5)这次改革取得了成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