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沥青面层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路面工程
第LM-02合同段
(K34+390.58--K86+033.346全长51.636km)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专项施工方案
二〇一四年七月
一、工程概况
恩来恩黔高速公路L M02 合同段恩来恩黔高速公路路面二标起讫桩号为恩来高速K34+375~K86+033.346,全长
51.6km。
主要工程内容为:标段范围内的路面底基层、基层、路面沥青面层、路面排水、机电预留预埋等工程的实施、完成及缺陷修复。
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
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合同段内共有隧道6座:陈家坡隧道ZK35+930~ZK37+778 长度1854米(右洞长度与之接近)、黄土坡1#隧道ZK39+647~ZK40+620长度973米、YK39+672~YK40+607长度935 米,黄土坡2#隧道ZK40+769~ZK41+212长度443米、YK40+805~YK41+227长度422 米,大茅坡隧道
ZK46+657~ZK49+990长度3333米、YK46+767~YK49+975.5长度3299.5米,高罗隧道
ZK62+364~ZK62+931长度567米、YK62+367.7~YK62+925 长度557.3米,当阳坪隧道
ZK66+308~ZK67+966长度1658米、YK66+300~YK67+990长度1690米。
主线隧道沥青砼层结构设计为:6cmSBS 改性沥青砼中面层AC-20C+4cmSBS改性沥青砼AC-
13C 上面层,单洞宽度8.3m(中间有紧急停靠加宽段),故根据隧道分布情况,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根据隧道沥青砼施工特点,特制定隧道沥青砼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二、隧道沥青砼施工组织机构
㈡、材料情况
1、沥青:中、上面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且SBS改性沥青要选用I-D级别。
2、粗集料:各层集料要求干燥、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3、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具有棱角性,并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
4、填料: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不含泥土杂质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
其亲水系数应小于1.0,含水量不大于1%,视密度不小于2.5t/m3,塑性指数不大于4%。
5、对于长、特长隧道(陈家坡隧道、大茅坡隧道、当阳坪隧道)上面层沥青砼拌和时需加入阻燃剂。
㈢、施工配合比
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合成符合规定要求的矿料级配,
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结果作为目标配比,供拌和楼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
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
例,供拌和楼控制室使用,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达到均衡,取目标配比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
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③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按生产配比进行试拌、摊铺试验段并用拌和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
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中
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三、机械设备
1. 施工放样
根据隧道水泥砼宽度利用隧道两侧边沟作铺筑时的位置作为铺筑边线。
用全站仪按10m间距(曲线段5m)放出路线中桩,再根据各中桩沿横断面方向放出边部控制点,然后用水准仪测量各控制点实际
高度,再根据设计高程和试验段松铺系数计算出铺筑厚度及铺筑高度,在固定钢钎上作好控制标高的标记。
2. 隧道防水施工
⑴、清扫水泥砼层
隧道内的水泥混凝土基层要求平整,平整度不大于5mm。
并进行清洁;局部浮浆较厚的地方采用
人工清除;
⑵、隧道砼路面铣刨:
铣刨的目的是彻底清除表面浮浆、污染物、灰尘等。
在进行大规模的隧道砼基面铣刨处理之前,先应通调整和设定机器的行走速度,控制铣刨厚度,获得不同的表面处理效果。
⑶、隧道防水层施工
在混凝土路面达到平整、干燥、干净、无浮浆、无油污及无钢筋突起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防水层沥青使用50%的PCR 乳化沥青,液体沥青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用沥青洒布车一次洒布均
匀,使用的喷嘴应根据沥青粘度稠度选择,保证均匀喷洒。
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时应保持稳定速度和喷洒量,并确保成雾状,喷嘴与油管成15°~25°的夹角,洒油管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3 个喷油
嘴喷洒的沥青,不得出现花白带,边部死角地段人工喷油。
3.混合料组成
沥青砼混合料与正常道路施工段落的组成和各项指标要求均相同,其中陈家坡隧道、大茅坡隧道、当阳坪隧道上面层沥青混凝土设计中加入阻燃剂,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4.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与正常中上面层段落一样,质量控制重点与普通路段铺筑相同,但由于隧道内施工
光线不足且相对于道路上狭窄(少2米),特别是隧道内每50米一处集水井,增加了碾压难度,需要特别注重压实环节,以防止漏压或超压。
五、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我公司历来抓好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
项目部设立了安全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重视项目安全生产,实行一抓到底,贯彻始终,其具体做法是:(一)健全两级安全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施工队负责人各自全面负责;经理部由安全部负责监
管工作,施工队设专职安全检查员一人,两个拌和场前后场各设置兼职安全员一名,负责生产过程安全检查。
(二)施工过程以“抓质量必须抓安全”为宗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1、设置专职的安全员,深入施工现场,随时对各种机具设备和施工环节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及时纠正,以防患于未然。
2、施工时要设置好必要的安全警戒标志和行车路标,做好施工路幅的交通封闭,同时必须保证未施工的路幅交通畅通。
3、施工前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加强民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处理、汇报,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5、在施工现场随时随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杜绝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三)落实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职责,为保安全促生产,抓质量促效益,我项目部将不惜一切代价,努力把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隧道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办法
1、公路隧道沥青砼施工中有有毒害气体的产生
公路隧道沥青砼摊铺施工一般具有作业环境温度高、烟雾多、噪声大、能见度低和空气流通速度缓慢等特点。
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这是因为隧道内空间狭小、加之本合同段控制点隧道距离长、通风不良情况尤为突出再,加上作业现场高温沥青散发的气体和烟雾,以及运输车辆、摊铺机、压路机
等各类机械设备排放的尾气不易散发,聚集在狭小的作业空间内,施工人员一旦超量吸入体内,将引起中毒事故。
2、施工中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办法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沥青混凝土摊铺安全,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隧
3
道施工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大风量。
风量按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3m 计算,采用
内燃机械作业时,1KW供风量不宜小于3m3/min,风速不宜小于0.25m/s,但不应大于6m/s。
①管理对策
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人:项目第一安全责任人安全总监、现场安全负责人、施工队长和专职安全员。
同时,根据隧道施工特点,完善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作业前搞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并执行各自的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②、技术保障措施
A、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须穿戴耐高温皮鞋及工作服。
同时,配戴好防毒口罩、护目镜与耳塞。
由于该项工程规模较大,建议在完工后还应组织专项体检;
B、对机械设备应在作业前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与检测,使技术状况符合行业规定,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在隧道内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应拖移至隧道外维修;
C、施工工艺采取逆风向摊铺,以减少碾压作业场所的沥青废气量和烟雾,增加能见度,清新空气,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健康;
D、为保证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控制在规范标准内,本合同段隧道沥青砼施工通风作业采用机械通风:
送风式
设备与集中排风式相同,将风管送风口设在摊铺机前方,通过风管将新鲜空气从洞口吹入摊铺作
业面,并由隧道排除废风。
优点在于:可把新鲜空气送到摊铺作业面,风管延伸比较容易;缺点在于出风口至隧道洞口段空气较为恶劣。
以上通风设备,排风式及送风式,根据本合同段长、特长隧道实际施工环境,充分应用原有支洞,合理综合配备通风设备,达到洞内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隧道内作业严禁吸烟用火,洞内作业30~60min换班一次,轮流作业,轮流休息;
4.现场指挥员与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前要确定好手势指挥信号(隧道内使用对讲机通讯),避免误指挥和误操作;
5.安排专人进行施工现场交通指挥,搞好隧道口交通管制。
禁止非施工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排除和减少其他干扰因素。
6.现场开水、淡盐水和保健(清凉)饮料必须供应充足,满足饮用和降温需要;
(五)、隧道内火灾防患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合同段隧道上面层沥青砼摊铺需加入阻燃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隧道
内沥青混泥土施工的火灾易患,但对于防火措施仍需引起重视,加强管理;特别是中面层沥青砼未加阻燃剂。
据研究表明阻燃沥青其相应胶浆的着火点为417~433 ℃,燃烧速率为3. 3 ×10-5~9.482×10 - 5kg/(m2.s),进行风速为0~3m/s 通风条件下隧道沥青路面1/ 20 比尺模型燃烧试验和沥青试件的直接燃烧试验,测得在通常火灾规模下沥青路面燃烧深度不超过4 cm。
并通过再次试验,经过计算表明,低于10 MW的隧道火灾基本不会引起沥青路面燃烧;对于20、50 MW规模的隧道火灾,只要分别保持高于2和4m/s的通风,沥青路面基本不被引燃;沥青路面燃烧对隧道火灾的影响有限,其热释放率一般不超过火灾规模的2.3 %。
1、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工作场所的防火安全,对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服从管理和监督。
现场专门设立四名安全员(每班组配置2名),专门负责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
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正常施工。
现场重型设备必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操作,专人指挥,严禁随意操作他人代替。
卸料车设专人统一指挥。
2、隧道内摊铺施工时,凡进入隧道内的施工人员不得吸烟,不得使用点火器材。
人人遵守、注意
安全,对无视规章制度,不采取措施整改或违章造成后果的将视情节对当事人及项目部做出处罚,直到清退,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各种灭火器材的管理,根据各种灭火
器材的特性,按部位配置并及时换药,做到全面有效。
4、加强预防火灾宣传,提高员工防患意识。
如发生火警、火灾应立即报警和组织扑救,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5、摊铺机、压路机不得在洞内加油,避免燃油泄漏;摊铺机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洞口
外停放满载水车2台以上备用,供水管路长度要以保证送达作业现场为准,停车待料时必须预留消防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
6、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施工人员严禁吸烟及产生明火。
7、隧道内施工用电严格管理,线路规范布设,使线路路径尽量走径路、走直路、避免曲折迂回,
减少交叉跨越;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线间、导线固定点间及线路与管道、地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不得有裸露线头,线路故障及时维修。
8、洞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施工材料堆放合理、安全。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
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9、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摊铺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灭火器,沥青混凝土隧道内摊铺防火
措施,重点在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从基础入手,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从小处做眼,从细节入手。
(六)、隧道内照明及交通安全
1、照明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摊铺机及运输车辆安全行驶,作业人员安全施工,隧道内照明光线充足均匀,必须满足施工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直接作业场所,既要有充分的照度,又要使阴影少。
(2)频繁作业时的机械背面和死角等处要有足够的亮度。
(3)选定表面亮度较低、机械操作手和作业人员不感到明显眩眼的照明灯具。
(4)为防止触电或误操作,电气、机械器具的操作部分应保证必要的亮度。
(5)隧道沥青砼施工配备两个(前后各一)移动式小太阳照明灯。
2、隧道内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如现场情况允许,尽量采用原隧道施工单位遗留下的输出用电设施。
(八)、洞内交通安全
因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期间,隧道作业空间有限,作业机械、作业人员及运输车辆众多,为保证洞内交通安全,应做如下要求:
1、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及反光背心,保证醒目、安全。
2、承担洞内运输任务的车辆必须保证使用前车辆性能良好:
(1)、转向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2)、轮胎气压、螺帽、有无爆裂和松动现象;
(3)、制动器及离合器应灵敏可靠,变速杆应置于“空档”位置;
(4)、喇叭及仪表是否灵敏、准确;
(5)、燃油及润滑油是否充足;
(6)、车门是否严密,照明及蓄电池电液是否符合规定;
(7)、冷却水是否充足;
(8)、引擎、传动部分及车架是否正常;
(9)、车灯照明系统正常,各种灯光齐备。
确认无误方可行车,所有车辆严禁带病出车,严禁洞内维修车辆。
3、运输车辆洞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小时,避免造成过大扬尘,影响驾驶员可视距离及可视
清晰度。
4、洞内行驶过程中,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及人员动向,如遇紧急情况,低速慢行,随时作好停车准备。
5、运输车辆与摊铺机之间须有专职人员进行指挥。
6、运输车辆进出洞口需设置醒目标志,严禁非工程车辆进入施工区域。
7、车辆在同方向行驶时,两台车辆距离不得小于50m。
(九)、设专人进行交通管制,登记进出人员,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坚持进行岗前培训,定期教育,对操作人员都要求持证上岗。
重要工程项目必须反复进行施工技术、安全操作交底,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
(十一)、路面施工过程中,设置专人管理安全。
重点对沥青拌合场进行安全管理。
六、应急预案
(一)、抢险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预防灾害和减少危害事故发生,按照“以人为本、避免伤亡”的原则和“以防为主、防抗结
合”的方针,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成立抢险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制定规章制度,配备抢险机械设备、物资及人员,实行责任制,并与奖罚挂钩。
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魏遵广
副组长:副经理汪海生、总工蒋兵、安全总监陈超
组员:面层工区长周元东、施工负责人李创业、徐小龙、工程部长李俊峰、安保部长杨维国、设备物资部长朱雷、综合办主任樊中华、质管部长王栋
领导小组有关情况:
(1)、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小组:抢险、救护、疏导、保障、善后、调查小组。
(2)、在险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实施抢险,组员全力组织各工作小组人员按要求实施抢险措施。
(3)、组长不在时根据顺序顶岗,在抢险需要长时间进行时,按顺序进行轮流值班。
(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项目安全环保部应按照应急预案配备相关应急物资装备,明确贮放地点,并定期检查,保持状态完好。
主要应急物资装备包括:
恩来恩黔高速公路L M02 合同段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清单
(三)、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项目部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
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组长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现场的管理者按制定的预案立即组织抢险。
突发事件上报程序如下:
1、事故发生后,在组织抢险救护的同时,项目部必须以最快方式,向第二驻地办、第二业代处、鄂西指挥部、集团公司报告,同时要作好电话报告记录。
2、事故发生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事故概况、伤亡人数等基本情况。
3、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事故的详细情况,伤亡事故还应按有关规定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
4、事故处理完毕以后,将事故突发造成的工程损伤、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安全隐患的整改和检查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第二驻地办、第二业代处、鄂西指挥部和集团公司提供完整的报告。
5、当因突发事故发生各种损失或损害时,项目部将按保险单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及时向承保人报告,
并抄报第二驻地办、第二业代处、鄂西指挥部和集团公司。
当损害继续发生时,每7天报告一次,直
到损害结束。
(四)、通信、联络方式
1、内部联络通信
隧道内生产调度和关键岗位配置对讲机,直接通话,电池和频道管理要严格。
抢险领导小组成员
移动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2、外部联络通信
当发生险情时通过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及时报告第二驻地办、第二业代处、鄂西指挥部、集团公
司和保险公司等有关单位。
当在抢险过程中发生火灾、伤员等情况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
其中,火警:
119报警台:110急救电话:120
(五)、伤害急救措施
1、中毒急救措施
(1)、发现有人中毒或受其它伤害,应立即打电话通知卫生所。
(2)、救护人员佩戴好自身的防护器材,以两人为一组相互照顾,进入毒区抢救中毒者。
(3)、迅速将受害者抬到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处,解开领口、腰带,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清除
呼吸道异物,注意保暖,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程度予以急救。
(4)、在发生多人中毒和伤害时,救护人员须听从负责人统一指挥。
(5)、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自己使用防护器材情况,若感到身体不适和呼吸困难,应立即撤出毒区,有病者不准参加抢救。
(6)、在救护骨折、烫伤患者时,应细心加以保护,用担架转移患者以免伤势加重,从空中转移患
者时,用救生带捆好,严防碰撞,摔伤。
2、创伤急救措施
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是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擦伤、切割
伤、撕裂伤、刺伤、撕脱、烧伤;闭合性创伤是指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而没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常
见的有:挫伤、挤压伤。
⑴、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①、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棉球,将伤口和周围皮肤上沾染的泥砂、污物等
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纱布吸收水分及渗血,再用酒精等药物进行初步消毒。
在没有消毒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布或敷料吸干伤口。
②、止血,对于出血不止的伤口,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对伤员的生命安危影响较大。
在现
场处理时,应根据出血类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压迫——将手掌通过敷料直接加压
在身体表面的开放性伤口的整个区域;抬高肢体——对于手、臂、腿部严重出血的开放性伤口,都应
抬高,使受伤肢体高于心脏水平线;压迫供血动脉——手臂和腿部伤口的严重出血,如果应用直接压
迫和抬高肢体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压迫点止血技术;包扎——使用绷带、毛巾、布块等材料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轻病痛。
③、烧伤的急救应先去除烧伤源,将伤员尽快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
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了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⑵、闭合性创伤的处理
①、较轻的闭合性创伤,如局部挫伤、皮下出血,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防止组织继续肿胀,减少皮下出血。
②、如发现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意外时,要仔细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肿胀、青紫、局部压疼、骨摩擦声等其他内部损伤,假如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对患者随意搬动,需按照正确的搬运方法进行搬运,否则,可能造成患者神经、血管损伤并加重病情。
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时,要使伤员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
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单人徒手搬运法——轻伤者可扶着走,重伤者可让其伏在急救者背上,双手绕颈交叉垂下,急救者用双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
③、如怀疑有内伤,应尽早使伤员得到医疗处理;运送伤员时要采取卧位,小心搬运,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防止休克。
④、运送过程中,如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等急救措施。
3、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⑴、发生火灾时,首先判断起火原因,然后立即采取断开电源或关闭油路,有针对性的使用灭火器材。
⑵、如果有人被火围困,应首先设法救援,并搬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形成隔离通道,以免火势蔓延。
⑶、机械设备和人身着火的扑救:
①、汽车、设备失火:汽车、设备失火最危险的是油箱,油罐、危险品可能随时爆炸,司机和管理人员应立即熄火,把车停下,切断油源,关掉油罐开关;切断电源,逃离现场,报警抢救。
②、如人身上着火,千万不能惊慌、奔跑。
若附近有水源,迅速用水灭火,如果附近没有水源,可以立即躺在平地上来回滚动以压灭火焰。
③、迅速脱下着火的外衣或用其他衣物扑打着火的衣服。
④、千万不能用灭火器,因为灭火器不能降温,而化学剂又会使伤口难以治疗。
⑤、火熄后,不可以马上脱下粘在皮肤上的衣物;如烧伤严重,立即送医院诊治。
(六)、奖惩
1、项目各部门及工区要树立全局观念,抢险救援过程中,项目抢险领导小组可调用本项目所
有人员、设备、物资等,项目各部门及工区必须无条件服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任何人员都不得拒绝,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⑴、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⑵、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⑶、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⑷、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罚、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⑴、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义务的。
⑵、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真实情况的。
⑶、拒不执行项目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行动时临阵脱逃的。
⑷、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