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下列有关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C.第四周期ⅠA族D.第四周期Ⅱ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设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0.05mol×(x-0)= ×2×(1—0),解得x=2,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质子数为18+2=20,即为Ca元素,原子序数为20,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ⅡA族,故答案为D.
C。常温下H2O是液体,H2S是气体
D. O2和H2化合比S和H2化合容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A正确;
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而变浑浊,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正确;
C.H2O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12。核电荷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X、Y,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有关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形成 两种常见化合物中,每个离子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B。X、Y形成的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18号元素Ar,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但是0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故A错误;
B.K层电子数为M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4,是Si元素,是第ⅣA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元素,故B错误;
C.氦最外层两个电子,是0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元素,故C错误;
D.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 的原子,是镁元素,是第ⅡA族元素,故D正确;
B.非金属性Si<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B正确;
C.Na、Cl、O三者之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NaClO、NaClO2、NaClO3、NaClO4等,C正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iO3,为弱酸,D错误;
故选D。
14。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故答案为D。
5.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A。5ZB。5Z+18
C。5Z+10D. 5Z+8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B、E分别在周期表的第二、三、四周期,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A的原子序数为Z-1,C的原子序数为Z+1,D的原子序数为Z—8,E的原子序数为Z+18,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总数之和为Z+Z—1+Z+1+a—8+Z+18=5Z+10。
A。质子数之比为1∶2∶3B.中子数之比为1∶1∶1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D.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LiH、LiD、LiT的质子数之比为(3+1):(3+1):(3+1)=1:1:1,故A错误;
B.LiH、LiD、LiT的中子数之比为(4+0):(4+1):(4+2)=4:5:6,故B错误;
C.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7+1):(7+2):(7+3)=8:9:10,故C正确;
D.LiH、LiD、LiT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相同,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
B。H2S水溶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浑浊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与 得电子能力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Cl-、S2-的还原性不同,故B错误;
A.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
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故选C。
6。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
C.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
D。铯元素的两种核素中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C.氯气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为置换反应,正确;
D.非金属性Z>Y,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正确。
11。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A。A>B〉CB。B>A>CC. C〉A>BD。C>B〉A
C。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溶解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均具有碱性
D。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可能是S或O;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Y可能是H、Li、Na;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则X是O,Y是Na.
C.常温下,Z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D. 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更加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故X为N,Y为S,Z为Cl.
【详解】A.NCl3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正确;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有HNO2、HNO3、H2SO3、H2SO4、HClO、HClO2、HClO3、HClO4,其中只有HNO3、H2SO4、HClO3、HClO4为强酸,其他的均为弱酸,错误;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答案选A.
15。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钠〉锂,因此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故A正确;
B。Rb比Na活泼,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可知Rb与水反应更剧烈,Rb置于氯化钠溶液中与水先反应,因此不能置换氯化钠溶液中的Na,故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低,金属性:K〉Na〉Li,,故熔、沸点:Li>Na>K,故C正确;
【详解】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可能是S或O;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Y可能是H、Li、Na;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则X是O,Y是Na;
A。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为Na2O、Na2O2,每个离子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
B. X、Y形成的化合物中Na2O没有较强氧化性,故B错误;
【详解】A.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故A错误;
B.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B错误;
C.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位素,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中137Cs、133Cs质子数相同,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7Cs的133Cs多4个中子,故D正确;
3。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金属性:K>Na>Li
D。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Li的金属性比Na弱,故Li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A正确;
B.K非常活泼,可以和水法神反应,把K投入到NaCl溶液中,K会立即和水发生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Na,B错误;
A。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X<W
B.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元素X、Z和W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D. 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酸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像和题干描述可知,W为O元素,X为Na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回答。
【详解】A.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A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C正确;
D.碱金属元素均为第一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正确;
故选B。
4.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其元素一定属于ⅡA族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B。K层电子数为M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
D. 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 的原子
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③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是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等判断。
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C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又因为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序数:C〉A>B;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合理选项是B。
故答案为D。
【点睛】主要考查元素、核素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概念等,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7.“神舟七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则对相同物质的量的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Na〉Li,碱性:LiOH<NaOH<KOH,故D正确;
故选:B。
2.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ⅠA族B。第三周期ⅡA族
C。Na2O和Na2O2溶解于水均可生成NaO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Na2O和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均为&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
D. Cl与 C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得电子能力相同,故D正确。
10。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Z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一、单选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下列有关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NaOH<KOH
C.第四周期ⅠA族D.第四周期Ⅱ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设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0.05mol×(x-0)= ×2×(1—0),解得x=2,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质子数为18+2=20,即为Ca元素,原子序数为20,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ⅡA族,故答案为D.
C。常温下H2O是液体,H2S是气体
D. O2和H2化合比S和H2化合容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A正确;
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而变浑浊,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正确;
C.H2O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12。核电荷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X、Y,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下列有关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形成 两种常见化合物中,每个离子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B。X、Y形成的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18号元素Ar,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但是0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故A错误;
B.K层电子数为M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4,是Si元素,是第ⅣA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元素,故B错误;
C.氦最外层两个电子,是0族元素,而不是第ⅡA族元素,故C错误;
D.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 的原子,是镁元素,是第ⅡA族元素,故D正确;
B.非金属性Si<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B正确;
C.Na、Cl、O三者之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NaClO、NaClO2、NaClO3、NaClO4等,C正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iO3,为弱酸,D错误;
故选D。
14。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故答案为D。
5.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A。5ZB。5Z+18
C。5Z+10D. 5Z+8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B、E分别在周期表的第二、三、四周期,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A的原子序数为Z-1,C的原子序数为Z+1,D的原子序数为Z—8,E的原子序数为Z+18,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总数之和为Z+Z—1+Z+1+a—8+Z+18=5Z+10。
A。质子数之比为1∶2∶3B.中子数之比为1∶1∶1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D.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LiH、LiD、LiT的质子数之比为(3+1):(3+1):(3+1)=1:1:1,故A错误;
B.LiH、LiD、LiT的中子数之比为(4+0):(4+1):(4+2)=4:5:6,故B错误;
C.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7+1):(7+2):(7+3)=8:9:10,故C正确;
D.LiH、LiD、LiT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相同,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
B。H2S水溶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浑浊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与 得电子能力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Cl-、S2-的还原性不同,故B错误;
A.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
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故选C。
6。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医学、地质及考古等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C与12C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或核素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
C.35Cl2与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
D。铯元素的两种核素中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答案】D
【解析】
C.氯气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为置换反应,正确;
D.非金属性Z>Y,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正确。
11。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A。A>B〉CB。B>A>CC. C〉A>BD。C>B〉A
C。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溶解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均具有碱性
D。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可能是S或O;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Y可能是H、Li、Na;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则X是O,Y是Na.
C.常温下,Z单质可与Y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D. 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更加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故X为N,Y为S,Z为Cl.
【详解】A.NCl3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正确;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有HNO2、HNO3、H2SO3、H2SO4、HClO、HClO2、HClO3、HClO4,其中只有HNO3、H2SO4、HClO3、HClO4为强酸,其他的均为弱酸,错误;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答案选A.
15。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钠〉锂,因此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故A正确;
B。Rb比Na活泼,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可知Rb与水反应更剧烈,Rb置于氯化钠溶液中与水先反应,因此不能置换氯化钠溶液中的Na,故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低,金属性:K〉Na〉Li,,故熔、沸点:Li>Na>K,故C正确;
【详解】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1,则X可能是S或O;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Y可能是H、Li、Na;核电荷数:Y>X,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则X是O,Y是Na;
A。X、Y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为Na2O、Na2O2,每个离子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
B. X、Y形成的化合物中Na2O没有较强氧化性,故B错误;
【详解】A.14C与12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故A错误;
B.16O与18O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B错误;
C.35Cl2与37Cl2为氯的同位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不是两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位素,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中137Cs、133Cs质子数相同,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7Cs的133Cs多4个中子,故D正确;
3。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金属性:K>Na>Li
D。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Li的金属性比Na弱,故Li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A正确;
B.K非常活泼,可以和水法神反应,把K投入到NaCl溶液中,K会立即和水发生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Na,B错误;
A。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X<W
B.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元素X、Z和W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D. 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酸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像和题干描述可知,W为O元素,X为Na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回答。
【详解】A.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A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C正确;
D.碱金属元素均为第一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正确;
故选B。
4.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其元素一定属于ⅡA族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B。K层电子数为M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
D. 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 的原子
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可以得到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③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是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等判断。
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C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又因为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序数:C〉A>B;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合理选项是B。
故答案为D。
【点睛】主要考查元素、核素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概念等,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7.“神舟七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则对相同物质的量的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Na〉Li,碱性:LiOH<NaOH<KOH,故D正确;
故选:B。
2.0。0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ⅠA族B。第三周期ⅡA族
C。Na2O和Na2O2溶解于水均可生成NaO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Na2O和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均为&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
D. Cl与 C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得电子能力相同,故D正确。
10。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Z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