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摘要怎么写【可编辑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但是在编辑论文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所以今天就为需要的朋友介绍一下怎么写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本科的大概需要300字,硕士大概600字
需要讲解针对这些背景做了哪些研究,把重点研究的内容讲述清楚。
实验部分或者是结论部分,就是介绍通过你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
论文的发表情况是博士、硕士或者老师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
摘要这部分的结构是由研究背景,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论三部分组成的。
摘要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写上文献的文献编码,编码一般由出版社给出。
扩展介绍
一、论文摘要写作建议
1.摘要写作要字斟句酌
写论文,作者一般把主要精力放在论文上,认为摘要不是很重要,对于摘要的写作很随意。
这也是摘要写作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摘要既然是论文的浓缩与凝练,既然是读者阅读的首选,那么摘要的写作就要字斟句酌。
首先,摘要要简练。
一是要删除句子中多余的字词,二是不说套话、空话。
这就像缩写句子,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其次,摘要表述要完整。
摘要的四要素是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简单来说就是要包含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结论。
最后,摘要表述要准确。
摘要既要用词准确,也要一一对应文章的内容,不遗漏、不添加。
2.摘要应在论文写作前写作
摘要是浓缩的论文,摘要的结构、用词等与论文一一对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摘要就是论文的提纲和提要。
论文写作以前,列一个大纲,在大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这样论文的写作会更有方向、更有目的。
并且论文创作前作者精力丰富、思维活跃,有利于框架结构、写作方向等的制定。
这样有利于作者快速搜集材料和完成论文写作,也可以有效避免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论据不充分等问题。
3.摘要写作要求新求变
摘要的字数和结构有明确的规定。
这样就容易让摘要的写作陷入千篇一律的境地,从而失去新意。
如今的信息时代,瀚如烟海的信息会将这些没有新意的内容淹没。
要想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新颖性很重要,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
如何在摘要中求新呢?要展现出论文的新鲜之处——新的内容、新的立意、新的方法、新的论据以及新的结论。
要将已经成为尝试的内容剔除掉。
哪个要素新,就将其充分展现出来,让读者耳目一新。
一篇论文的价值就是给读者带来新的信息、新的启示,而摘要就是要将这些信息与启示展现给读者,从而让读者有进一步了解与学习的兴趣。
4.摘要写作要全面客观
摘要与论文的结构一一对应,是论文全文的浓缩与凝练。
这就要和论文一样保持全面与客观。
要求作者写作摘要时,认真分析论文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论文的结构体系。
同时,论文的摘要不能出现评价性等主观性的字句,因为这样不仅会占用摘要的表达空间,而且不利于读者对论文作出客观判断。
总之,摘要只是论文主要内容的呈现,读者应该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阅读。
二、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摘要的写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摘要篇幅过大或者过小
摘要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这就要求摘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摘要在200~300字。
有些编辑部的摘要写作要求中有摘要不得多于正文内容的5%,按1万字的论文计算,摘要最多不能超过500字。
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上的错误,造成了摘要篇幅太大或者太小。
篇幅太大就出现了叙述冗长、繁复等问题,篇幅太短就出现了无法与论文正文一一对应,无法将正文的内容涵盖全面等问题,从而使摘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摘要当作引言
把摘要当作引言来写,是目前摘要撰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摘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具有独立性,其必须依靠正文而存在。
如果单独阅读摘要,无法了解正文所要阐述的内容,摘要形同虚设。
二是不具有自含性。
这样的摘要往往只描述了问题,即提出
论点,不包含任何的论证手段与方法。
三是不具有客观性。
这样的摘要往往带有主观认识,甚至可以说没有形成完整的观点。
3.从主观角度出发撰写摘要
摘要应该是对文章的客观总结,而不是对文章的评价,尤其是对文章的拔高评价。
所以,摘要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本文”“我们”“笔者”等主语,而应该以研究对象为主语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对于前两点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它往往被忽视。
例如,《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1期摘要中出现“本文”“我们”等主语的学术论文约为载文量的30%。
可见这一问题不仅是作者忽视的问题,很多编辑也往往忽视。
当然,论文摘要中更不能出现主观的评价,如“全面论述”“深入研究”等,这样不利于读者清晰客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4.摘要中使用缩写或者简称
由于摘要字数要求和简洁的性质,很多作者认为越简单越好,有很多地方使用缩写与简称。
对于缩写和简称,如果是大众公认的,不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如CAD(计算机辅助软件)、晋(山西省)等,这是允许的;但如果一些专业名字或者新生词的简称和缩写不被大众熟知,就会对作者的阅读造成障碍。
因为一本期刊除了要面向专业读者外,还要面向普通读者。
更有甚者,一些作者为了简洁,生造一些词出来,让读者产生了误解。
5.摘要缺乏新意
目前,摘要的写作已经形成了定式,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字数、固定的表达语句等等,所以作者在撰写摘要的时候也忽视了求新,让摘要论文显得千篇一律,无法展现论文的独特之处。
尤其是有些作者将全部经历都花在正文的写作上,摘要是在论文完成后才写的。
缺乏新意或者千篇一律都会让读者产生疲劳,失去阅读的兴趣。
并且在检索的时候,也因为过分相似与平淡而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