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中的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悟》中的领悟
01
在《爱情这道菜,怎样常品常鲜》的⽂章中,我引⽤了李宗盛《领悟》的歌词。
其实,引⽤之前,有过犹豫。
因为,⼀眼看去,发现原唱⾟晓琪,词作者李宗盛,李宗盛前妻林忆莲等三个版本。
我的引⽤,偏于歌词的⼀⾯,⼜没有⼋卦的习惯,便未曾深究其背后的故事。
在这样的匆忙仓促⾥,还是选择了林忆莲的版本。
不知什么时间,什么情境,偶然与林忆莲遇见。
初初看见她的照⽚,那略略娇⼩的⼥⼦,并⾮⾃⼰喜欢的类型。
然⽽,耽溺她的歌曲——特别是李宗盛作词的那些——之后。
在她⾝上闻见,⼀种让⼈特别迷恋的味道。
特别的,不⽌味道,还有她浅浅淡淡的笑。
那笑容,坦荡直切,带些不羁的味道;仿佛,⼜藏着许多盛不下的苦。
略略微微的苦涩⾥,潜隐着想要抑制⼜压制不住的⼀丝倔强。
忘记是某⼀个瞬间,这样的⼥⼦,让⼈有了丝丝缕缕的牵念。
有段时间,每天的万⽶长跑,单曲循环的全是她的声⾳。
傍晚,散步⽥野,回来的路上,再听《领悟》。
突然之间,发现,⼀段把我洞穿的⽂字:
李宗盛的歌词,跟他的歌曲的配合。
常常都会让⼤家,喜欢到他那些很特别很特别的歌曲。
接下来的这⾸呢,其实我在第⼀次看到,还没有听到他的歌。
只是,看到他的歌词的时候,就已经哭了起来。
这⾸歌,我想唱给你们听。
在她稍稍显露的慌张和闪躲中,在略略沙哑的声⾳⾥。
我的领悟。
瞬间,诞⽣。
其实,林忆莲何尝是在唱给我们听。
那是,她在喃喃⾃语,是⾃我的低语倾诉。
或许,这便是她和她的歌为我喜欢的缘故。
02
说起歌曲,歌词和歌者之间,词作者和演绎者之间有天然的亲密关联。
某段,于你⼼有戚戚的⽂字,会在瞬间把距离拉短击穿。
会然于⼼的歌词,经由与词作者有情感纠结的歌⼿的演绎,可能会超越作词者本⼈的演唱。
因为,在她可能拥有更多,更为深切的痛彻刻⾻的领悟。
同⼀⾸歌,不同歌⼿的演绎,有时会有天壤云泥的差别。
⽽我,在林忆莲诠释的《领悟》⾥,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领悟。
写作,也是如此。
看见,⼀段⽂字;听到,⼀个故事,怦然⼼动,猛然有悟。
⼀如,某个景物,为眼睛发现,⼼有如为箭射穿那般。
这时,拍照写作,或是歌唱,都会容易抵达某种极致。
⽐如,抽烟。
某晚,和孙君⼀起,在突然停电的漆⿊客厅⾥长谈。
先是,⼆⼗元⼀包的抽完。
然后,是⼗元。
然后,是⽗亲的五元⼀包的烟,也被我和平⽇不抽烟的孙君⼀起吃完。
⽽且,感觉味道并⽆太多差别。
恋爱,有时也是这样。
最初,关注更多的是对⽅的外貌容颜,举⽌⾔谈。
然后,会去探索彼此的灵魂,发现对⽅的喜厌,感受共同喜爱的味道。
另外,⼀些⼈。
最先遇见的,可能是有关他的故事传闻,或者⽂字与灵魂。
然后,接受其相貌,习惯并⾮喜欢的习惯;然后,是完整的⼈,是梦中遇见。
或许,这便是爱情发⽣之前的最为动⼈的爱情。
两种遇见,两种喜欢,两种类型,各各不同。
各有味道,各有偏爱,最难,是对的⼈,对的时间。
03
猜想,这⾸歌,⼀定出现在他们相爱结婚,重⼜分开后的时间。
然⽽,我错了。
歌词背后,有更多的故事。
其⼀,《领悟》是李宗盛花两年时间,写给⾟晓琪的作品。
其时的⾟晓琪,正处于失恋的绝望深渊。
李宗盛只是知道她并不开⼼,并不知道故事的全部。
歌词⾥,呈现的只是⾃⼰和妻⼦朱卫茵当时的状态。
其⼆,李宗盛的预判是:这⾸歌,可能不会红。
成龙听了demo,更是极⼒表⽰这歌肯定红不了。
没关系,我唱好就⾏。
⾟晓琪,如是说。
也真的素颜流泪出演。
事实是,歌曲发⾏之后,第⼀天⼤卖两万张。
它让⾟晓琪⼀夜成名,并成为其歌唱事业巅峰的新起点。
其三,那句: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受苦。
领悟林忆莲 - 回忆莲莲
可能我见了黄河才会死⼼吧
可能我偏要⼀条路⾛到⿊吧
可能我还没遇见,那个他吧
可能我还没忘掉,哪个他吧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黄河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
甚⾄: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见了黄河依然不死⼼,看见棺材还是不掉泪。
⼀条道⾛到⿊的碰撞和遗忘,甚⾄不遗忘。
是⼈⽣,也是写作不可或缺的遭遇和经验。
断掉的弦,能否扯破⾃缚的茧
熄灭的⽕,能否烧光残留的念
梦中的云,能否化作熟悉的脸
前世的劫,能否换来今⽣的缘
破茧成蝶,浴⽕涅槃,劫中得缘,靠的是修⾏,是渐悟顿悟的往复回环,是重重迷雾中的领悟和看见。
当初,以“破茧成蝶”命名天涯博客,虽说只是⼀种期待。
如今,看来还是过于⾃负和太早了些。
这段时间,写作愈为顺畅,感悟颇多,⽇更持续。
⼤多时候,躲藏在房间⾥,抽烟,喝咖啡。
依然渴求,外在环境的安静。
很多迫不得已的时间,便逃进卫⽣间。
今天的⽂字,可以说是在⽥野⾥写下。
边⾛边拍照,突然,⼼有所感,作为写作并不成熟的⾃⼰,想要跨界来谈摄影。
灵感迸发下的语⾳,录了⼀条⼜⼀条。
题⽬也草拟了⼀个:摄影视野下的写作。
结果,写出的却是这样的⼀篇。
那么,这道菜,明天端上餐桌。
⾷材新鲜,取⾃院后家前⾃家⼟地出产。
储备丰富,可以吃上⼏天。
厨师虽则⽆名,却有⼏道拿得出⼿的招牌菜,⽽且每天会有新品推出。
这样陌⽣新开的⼩店,可以踅进来,看⼀看,尝⼀尝。
也许,你会成为他的⽼主顾,他会成为你的定点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