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小琼买了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单位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_____。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l化合价为_____价。
(3)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元素过滤+1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增大
解析:元素过滤+1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体积增大
(1)某矿泉水中的“Ca、K、Zn、F”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Ca、K、Zn、F”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3)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增大。
故填:(1)元素;(2)过滤;+1;(3)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增大。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一种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
(3)13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F-或O2失去Al3+
解析:F-或O2失去Al3+
(1)硫离子(S2-)的质子数为16,是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核外电子数为1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10;氟离子、氧离子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可以表示为F-、O2-(合理即可)。
故填:10;F-或O2。
(3)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Al3+。
故填:失去;Al3+。
3.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①铕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___________。
②图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___________。
③氯化铕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相应价态下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__(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画出氯离子...
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金属63相对原子质量+3352氧元素分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金属 63 相对原子质量 +3 23O Eu 352 氧元素 分子 222H O O H →+通电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①金属元素除了金、汞,其他一般都带“钅”,所以铕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右上角的数字代表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3;
②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图中152.0表示的是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氯化铕(3Eu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Eu 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 1303x x +-⨯==+(),,所以氯化铕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3;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是:一般按元素化合价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物质的元素符号,再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确定出化学式中各原子数,铕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化铕的化学式为23O Eu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氧化铕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2163352⨯+⨯=;
故填:①金属、 63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3、 23O Eu 、352;
(2)①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微观上物质可由分子、原子、离子直接构成,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图中实现b 转化的反应是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写为:222
H O H O →+点燃; 故填:①氧元素、分子 ②222
H O H O →+点燃; (3)①不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图可知,氯和溴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②氯离子是由核外电子数为17的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所以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故填: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 。
4.下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从图 A 中获得一条具体信息是___________。
(2)B 、C 、 D 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3)B 、C 、 D 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
(4)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回答下列问题:
①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_____。
②硒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__相同。
③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
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Mg2+BD34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7 Mg 2+ BD 34 最外层电子数 22Se+O SeO −−−→点燃
(1)从图 A 中获得的具体信息: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核电荷数是17,核外电子数是17等。
故填: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
(2)B 、C 、D 表示的粒子中,B 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的是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 2+。
故填:Mg 2+。
(3)B 、C 、D 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BD ,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
故填:BD 。
(4)①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故填:34。
②硒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③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2Se+O SeO −−−→点燃。
故填:22Se+O SeO −−−→点燃。
5.(1)下图形象地表示甲、乙两种变化,其中“
”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请
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A 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B 通过对甲图的比较分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②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C 乙中与分子构成的不同点为_____。
D 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
素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名
称
元
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符
号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
③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
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分
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不
同化合反应15ArMgCl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
间隔发生了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化合反应 15 Ar MgCl2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A、甲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乙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故本质区别是: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C、由氧原子构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
D、乙化学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表中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x=2+8+5=15;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Ar,因为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③镁元素通常显+2价,氯元素通常显-1价,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6.如图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
(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BC最外层电子数离子
解析:BC 最外层电子数离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左上角的为原子序数,故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2)核电荷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BC的核电荷数都为17,同属于氯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7.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C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4)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_____相同,在化学反应中都容
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二Cl-BC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离子
解析:二 Cl- BC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离子
(1)根据图①,钠的原子序数是11,故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则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电子层排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排8个电子,还有1个
电子排在第三层上,故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根据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因为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数,所以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根据图C,该粒子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故C表示的粒子是氯离子,离子符号是:Cl-;
(3)根据元素的定义,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属于同种元素。
A、B、C 中,B、C两种粒子质子数相同,因此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4)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为它们的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多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
(5)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是: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构成氯化钠。
故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铁、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粒子名称)。
(2)如图,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D、E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中x=_______。
②图中B、C、D、E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③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字母)。
NaCl二氧化碳分子84CE
解析:NaCl 二氧化碳分子 8 4 C E
(1)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NaCl。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2)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中x=20-2-8-2=8。
②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故图中B、C、D、E粒子共表示4种元素;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阳离子,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C。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所代表的粒子是氦原子,氦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质稳定,说明结构稳定,B所代表的粒子是稳定结构,所以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9.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图甲列出的是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_____(填元素名称)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图乙是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推测16号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据图甲,请写出你能获得的关于15号元素的两条信息_____、_____。
氖10失去
H2S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解析:氖 10 失去 H2S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1)11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此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2=2+8+x+2,x=10,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16号元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显-2价,氢元素显+1价,16号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
(4)由元素周期表中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没有“钅”字旁,表示非金属元素
等等,故获得的关于15号元素的两条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或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它属于非金属元素等等,答案合理且符合题意均可)。
10.(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得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得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6=8,故x=8,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故填:8;得到。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故填: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1.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4)粒子C的符号___________。
(5)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BDCDACNa+1401
解析:BD CD AC Na+ 140.1
(1)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D属于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 A~D 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BD;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在 A~D 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CD;
(3)图C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氦原子也是稳定结构,故填AC;
(4)图C中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为11,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为阳离子,故粒子C的符号为:Na+;
(5)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12.2019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编制的。
(2)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请利用图示信息回答:
①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周期。
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
同一族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有:_____。
(任写一条)
②如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3)华为公司作为我国高新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其自主研制的“麒麟”芯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芯片的主要材料为高纯度的单质硅。
如图2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硅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硅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
门捷列夫三MgF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后一列除外)C非金属14
解析:门捷列夫三MgF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后一列除外)C非金属14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
故填:门捷列夫。
(2)①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氟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同一族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有: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后一列除外),由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等。
故填:三;MgF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后一列除外)。
②如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C。
(3)硅带“石”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故中子数为:28﹣14=14。
故填:非金属;14。
13.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氟元素的原了序数为_____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若D是原子,则x=_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40088BCB
解析:40.088BC B
(1)根据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的数字为9,表示原子序数为9;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原子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质子数是18,18=2+8+x,x=8。
(3)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B、C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相同的是BC都是17,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4)粒子的化学性质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紧密相关,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B,所以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相似。
14.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X m+与Y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__,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X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_____。
a-m-nb-a
解析:a-m-n b-a
X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它失去m个电子后形成阳离子X m+的电子数=a-m,X m+与Y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Y n-的电子数=a-m,Y n-是Y原子是得到n个电子得到的,故Y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m-n;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X 原子的中子数=b-a。
15.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9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7.951×10-29kg,则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保留整数);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其核内中子
数为_____;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_____镁(填“>”或“=”或“<”)。
26<
解析:26<
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9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7.951×10-29kg,则钛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是
29
29
7.95110
48
1
1.99310
12
kg
kg
-
-
⨯
≈
⨯⨯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钛原子的原
子核外有22个电子,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核内中子数为48-22=26;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8,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真实质量成正比,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镁。
1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第三周期有_______种金属元素。
(2)8、16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
(3)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不同。
F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
解析:F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
(1)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是氟元素,元素符号是F;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钠、镁、铝;
(2)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密切相关,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6,1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的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所以不同的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17.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共有_____种元素。
(2)从粒子⑤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
(3)③⑤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4)①④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四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lCl3
解析:四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lCl3
(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A、B、C、D、E五种粒子共有4种质子数,共表示四种元素;
(2)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粒子⑤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是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可以判断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③⑤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化合价显+3价,④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①④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化学式是:AlCl3。
18.(1)如图1所示为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用盐。
①食用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图中的“碘”和“钠”是指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③食用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①_______,②_______。
混合物元素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解析:混合物元素 Na+、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1)①食用盐是由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组成的,所以食用盐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图中的“碘”和“钠”是指元素;故填:元素;
③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符号分别为为:Na+、Cl-;故填:Na+、Cl-;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生成的是氢分子、氧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由微观示意图可发现,在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变化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
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答案合理即可);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答案合理即可)。
19.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