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农业资源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休市农业资源及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介休市农业资源基本概况介休市位于晋中盆地的南端,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由平川、
黄土丘陵、土石山、石山几种类型地貌组成。
地理位置在北纬37°1T 4〃-36 ° 50’ 11〃,东经111° 44’ 10〃-112 ° 10’ 14〃之间,东北连接平遥,东南近靠沁源,西南与灵石相邻,西北与孝义接壤。
境内南北长约38 公里,东西宽约39 公里,总土地面积743.74 平方公里,折合111.5 万亩。
全市辖7 个镇,3 个乡,5 个街道办事处,232 个行政村,总人口38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8.2 万户。
一、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现在全市总耕地面积为36.4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32.6%,其中水浇地21.8 万亩,旱地14.6 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3.3 万亩,秋作物播种面积15.2 万亩,林地24.8 万亩,园地2.7 万亩, 草地0.3 万亩,居民工矿用地13.1 万亩,交通用地12.3 万亩,水域2.2 万亩,未利用地16.1 万亩。
所有耕地中,高产田19.3 万亩,中产田10.5 万亩,低产田6.6 万亩。
二、气候生态资源介休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日
照充足,受西北欧亚大陆的影响,干热风多,蒸发量大。
夏季多雨,时
有暴雨冰雹大风
出现。
秋季天气温和,气候宜人。
冬季寒冷。
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全市温
度、降水分布很不均匀,而且降雨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常形成旱涝灾害。
本市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为10C左右,多年均降水量为490.8 毫米,历年平均雨日82天,无霜期为170.7 天,年日照时数为2658.1 小时,一年中日照在200 天以上,光照较充足,全年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2 米/ 秒。
主要耕作制为一年两熟,复播指数为124%。
三、土壤肥力资源
介休市土壤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十种:
1、黄壤土:在全市分布较大,主要在汾河东南岸的二级阶地上,其地形呈半平川半丘陵区,海拔在800米左右,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一般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棉花等作物,粮食产量在400-800 斤左右。
2、二合土:主要分布在三佳、宋古、义棠和城关等乡镇的平川
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轻壤到中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
质含量较多,耕性良好,适种作物广,粮棉产量高,一般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粮食亩产可达800 斤左右,棉花亩产在60 斤左
3、潮黄土:也可以说是轻度盐渍化潮土,主要分布在汾河两岸的一二阶地的过渡地带,面积较广。
地势平坦,大部分为汾河灌区,适种作物广,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土壤母质为黄土淤沉积物,质地轻壤到中壤,因受地下水影响和大水浸灌等不良耕作,大部分土壤有轻度次生盐渍化现象,特别是早春季节,常有白色盐斑出现,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种植作物以高粱和玉米为主,产量水平一般在500 斤左右。
4、盐渍潮土:盐渍潮土主要分布在汾河两岸潮黄土中的低洼之处,
占地比例较小。
该土壤常年受地下表层水的淹浸,呈通气性不良状况,对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大部分为非耕面积,种庄稼产量不高不稳。
5、黄垆土:分布面积较宽广,主要在汾河东岸的二级到三级阶地的过渡地带,这类土壤地耕作历史悠久,但耕作层较浅,易耕性较差,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一般种植小麦、棉花和玉米等作物,产量水平在600 斤左右。
6、绵沙壤土:主要分布在汾河两岸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质地为沙到轻壤,成土母质为汾河淤积和沉积物的次生黄土母质,适种作物较广,土壤肥力较瘦,一般种植高粱、玉米和小麦等作物,经济作物可种棉花、花生和薯类等作物,粮食产量一般在400 斤左右。
7、黄绵土:是我市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靠近山区的丘陵山旱地,海拔高程在850-900 米之间,土壤质地轻壤土,疏松易耕,团粒结构性较差,保水保肥性弱,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较低,一般种植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产量在300 斤左右。
8、山地砂石土:主要分布在张兰、连福、绵山等乡镇的山区地带,
这类土壤土层较薄,并夹有砂子砾石,多为坡地和修复后的梯田,
土壤瘠薄,质地松散,结构性不良,加之气候凉爽,适种作物是玉米、谷子、山药等作物,产量在200 斤左右。
9、黑壤土:主要分布在市区附近周围的城关镇一带,以顺城关、郭家村、马女村较多,占比例较少。
其成土母质是黄土母质,多为历来菜园地,连年增施优质农家肥和人粪尿,土壤中含有机质丰富,其它养分含量也很高,土质为轻壤或壤土,易耕易种,肥力很高,适种作物广,常种植蔬
菜、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复种指数较高,产量水平多在800 斤以上。
10、寡黄土:又称白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市西南边山区,海拔高在850-900 米之间,土壤寡瘦,多为山旱地,水源缺乏,无灌溉条件,施肥水平低,产量水平一般在200 斤左右。
此外,我市周边山区和丘陵地区还有零星分布的山地料角土和黑垆土等类型土壤,占比例很小。
四、农作物品种资源我市位于晋中盆地南端,种植资源丰富,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药用作物、嗜好作物、蔬菜作物、花卉作物等,各种作物品种繁多。
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有麦类、稻、玉米、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
麦类有大麦和小麦,小麦种植面积有13.3 万亩,在我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从平川到丘陵山区都有种植。
玉米在我市分布较广,仅次于小麦,播种面积有12.19 万亩。
高粱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旱耐涝耐盐碱,在我市主要分布在汾河沿岸平川区和丘陵区,种植面积0.29 万亩。
谷子在我市主要集中分布于丘陵山区,品种繁多,主要有晋谷21 号等品种,种植面积0.64 万亩。
另外还有水稻、莜麦、黍子等数量不多的种类。
豆类有大豆、绿豆、小豆、黑豆等,以大豆为主。
全市种植面积5.97 万亩。
薯类主要有甘薯、马铃薯、长山药等。
我市甘薯播种面积0.37 万亩。
马铃薯播种面积0.17 万亩,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
长山药在我市有少量种植。
2、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我市纤维作物主要是棉花,还有极少量的黄麻,现已很少种植。
棉花种植面积已很少,现种植面积150 亩。
油料作物在我市有油菜、花生、芝麻、食用葵、油葵、核桃、花椒、蓖麻等很多种类,油料作物播种总面积0.07 万亩,油菜引近新品种京油一号、荠兰一号等品种。
3、糖料、药用作物我市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
药作作物地方品种有绵黄芪、黑芝麻、赤小豆、山药、家桃仁、冬瓜籽、丝瓜络等,野生作物品种有黄芩、党参、牛劳子、远志、甘草、麻黄等。
我市药用作物种植品种和面积年年不定,主要根据药材市场需求,按需种植,供应市场。
4、蔬菜品种我市蔬菜品种繁多,共有五类:叶菜类、茎菜类、果菜类、
多
年生菜类、食用菌类。
叶菜类:结球菜类有白菜、甘兰、菜花等,普通叶菜类菠菜、芹菜、油菜、小白菜、生菜、茼蒿、空心菜等,香辛叶菜有大葱、生菜、韭菜等等。
茎菜类:根茎类有莲藕,球茎类有芋头,鲜茎类有大蒜、葱头,嫩茎类有莴笋。
果菜类:瓜类有西葫芦、黄瓜、西瓜、冬瓜、蕃瓜等,茄果类有番茄、茄子、辣椒等,豆类有菜豆、豇豆、豌豆、蚕豆、扁豆等,根菜类有白萝卜、胡萝卜、水萝卜、芥菜等。
多年生菜类:有金针菜、银条菜、香椿,野生的有甜苣菜。
食用菌类:有平菇、凤尾菇、小平茹、黑木耳,这几年又新引进双孢
菇、鸡腿菇、香菇等品种。
芽菜类:这是新引进的菜类品种有豌豆苗、香椿苗、黑豆苗等。
5、花卉作物
我市的花卉资源品种繁多,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市区以内。
分为草本和木本花卉两类。
草本花卉:有虞美人、一串红、牵牛花、鸡冠花、万寿菊、朱顶红、吊兰、四季海棠、君子兰、万年青、昙花、菊花等很多品种。
木本花卉:有橡皮树、梅花、泡桐、合欢、杜鹃花、月季、玫瑰、葡萄、大叶黄杨、银杏、金桔、罗汉松、垂柳、含笑等。
五、农业可供水资源介休市主要河流水系有汾河、磁窑河、龙
凤河、樊王河、张涧河等,泉水有洪山泉、槐柳泉等。
我市河川径流量为3363 万立方米,洪山泉流量为0.15 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5813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9176 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我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大力兴修水利,先后兴建了汾河橡胶坝工程等。
第二部分介休市农业资源的
基本特征与评价
一、耕地资源
我市耕地资源数量总体趋于下降,耕地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从2000 年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到2007 年底改造中低产田10.53万亩,截止2008年新增林网防护面积5.9 万亩;2002——2003年退耕还林还草工
程,全市退耕还林5.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5 万亩,宜林荒地荒山还林3.45万亩,天保工程恢复植被1.79 万亩,封山育林0.58 万亩森林管护
8.44万亩,日元贷款营造防护林8190 亩,干果经济林8190 亩,封山育林8190亩,有效地改善了介休市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气候生态资源
我市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但利用率不是很高。
因此挖掘光能,合理利用热资源潜力,为我们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可能。
每年年内降水变幅大,是造成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导致粮食减产,靠天吃饭占有很大比例,这就需要改进应对自然灾害的有利措施,进一步认识我市气候特殊地域性,在选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时都要考虑到本市特殊的气候生态类型,从而尽可能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三、土壤肥力资源
我市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实施配方施肥模式,模式化栽培等技术措施,为我市培肥土壤,提高地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化肥施用量的过多,农肥施用量减少,整个大气环境的污染等因素,使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地力有了一定的下降。
四、农业生产科技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科技迅猛发展,先后兴建了东段屯节水园区、义安镇农业生态工程、罗王庄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崇贤节水示范园区等走在高端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我市农业科技向高端迈进起了基础性和综合
性的作用。
农业科技的进步当然离不开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意识也逐步提高了。
我市狠抓培训、职业教育、科技示范等形式,培育发展了很大一部分农业科技人才,但农民整体素质低是实际存在的,最重要的还是农民意识的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久不懈的努力。
五、水资源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位下降。
泉水水量减少,煤层严重超采,采煤漏水,水资源浪费等,使我市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
形势。
近几年来一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 万亩、蓄水工程等,有效地改善了介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但对于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来说,这些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制定长期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得力措施。
第三部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特点与评价
一、现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市粮食生产能力总体来说还不是很高,靠天吃饭占很大比例,但近几年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田防护林网、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等有效措施,使这一现象有所改善。
2000——2003 年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部分粮田改种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退耕还林占用一部分效益不是很好的粮田面积等原因,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2004 年以后,中央下发种粮直补的精神,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又有了一定的回升。
二、潜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01 年,在遭受连续五年旱灾的不利自然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通过新打机井、修复配套机井、安装管灌,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中水利设施的作用,配合农机、农技措施,在大旱之年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了比前年增产80 万公斤的好成绩,增产达10.1%。
中低产田在我市占有不少比例,开发改造中低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节水面积是我市可挖潜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部分。
我市未利用地共有16.12 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4.4%,其中质量好的已大多开发利用,可见后备资源已有限。
粮食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引用优质品种,扶持粮食生产、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建设,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优化粮食区域布局,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这就需要落实土地政策,搞好土地有机流转,以市场化操作为方向,这是我市潜在粮食生产能力的又一部分。
第四部分土地承载力与粮食安全评价土地承载力也称土地人口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营养水平下土地所给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是近20 年来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的人口承载力,探讨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就我市的土地承载力已不是很高:近两年交通面积、居民地、工矿用地面积的扩大;环境污染虽较上世纪90 年代有所改善,但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耕地粮田面积有所减少,土地形势较为严峻;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市土地承载力已处于一种即将饱和状态。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粮食安全的概念在70 年代中期粮食危机中收粮农组织
(AFO )首先提出,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
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 。
这个要领自提出以来一直在不断演变。
但基本内容仍然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能得到最起码的营养。
1983年,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对粮食安全要领作了新的定义,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新定义的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
去年我市粮食总产量为9666.1 万公斤,人月均26 公斤粮食,饲料、工业消耗占有不少份额,我市是一个缺粮市,存粮不足,有一部分粮食要从外调入。
保障我市粮食安全,还需在市场需求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下,施以稳妥的措施,实现粮食供求平衡。
第五部分对策与建议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需要。
总的来看,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农田得到较好保护,粮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充分认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切实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保护好耕地。
认真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绝不允许违反政策法规,擅自将基本农田改为非农用地。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在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时,把农田水利配套、农田整治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地力建设,培肥地力,努力提高粮田和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后,面
临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粮食生产面积减少,粮食单产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进步能力。
要加快良种的选育、引进、繁殖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农作物良种和技术应急储备机制,确保在粮食紧缺时,具备快速恢复粮食生产的应变能力。
四是加大对种粮村镇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商品粮综合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益。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粮食直补,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市要以此为契机,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一是要调整粮经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根据市场导向和我市资源条件,积极发展油料、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中药材等。
二是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型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以及名特优小杂粮等。
三是要调整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四是要调整种养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畜牧业、饲料工业和粮食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
三、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落实好对农民粮食直补政策,提高种粮农民的
11
积极性;要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在加强和完善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方面,要抓好四项工作: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体系。
介休市农业局遥感站
二零零七年四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