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二讲共43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直到1920年,我国全部产业资本约值 25.79亿元,全国人均只有5.8元,其中外 国在华资本又占了13.3亿元,本国的产业 资本不过12.49元,人均只有2.8元。
直到1949年,我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 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仅为17%。
政治上(前面已经论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 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 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 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 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 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 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毛泽东
“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一直是使中国处在 这样的状态:要使它衰弱到唯命是听,强 壮到能执行命令。”

——1942年,乔治·泰勒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客观效果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所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资本的本性就
是追逐利润的最 大化——寻求更 便宜的原料产地、 更广阔的商品销 售市场、更廉价 的劳动力市场、 更赚钱的投资场 所。
“资本主义如果 不经常扩大其统治 范围,如果不开发 新的地方、并把非 资本主义的古老国 家卷入世界经济的 旋涡中去,它就不 能存在和发展
价)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所带来的影响
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 和福祉,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因为“当我们把目 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 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 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 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瓦德西拳乱笔记》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兴办民用工业: 经营轮、电、矿、纺四个部门。企业 的资金大部由政府筹集,也吸收一部 分商股,主要由政府派官员管理,有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几 种形式。
派遣幼童留学
刘步蟾
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 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 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枝芽,其结 果只能是“新其貌,而不新其心”。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 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 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二)义和团起义:
• • • • • 起义过程简述 1898年有“教案”发生 1900年6月进北京,太后招安,攻打使馆。 8月八国联军进京,太后出逃。八国联军入侵.MPG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字辛丑条约.mpeg(内容见 下页)太后对条约的反应。 • 起义“水平下降”(组织、行动、纲领)?原因分析. • 起义意义何在? (留学生、孙中山、瓦德西语)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 以风风之:移风易俗,革除恶习,如缠足、溺 婴、佛教神鬼的迷信活动等,提倡办医院、礼 拜堂、学馆。 以法法之:吸取一些外国的科学技术,采用一 些西方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主张“上下情 通”;在科学技术上,主张办铁路、火轮船, 办邮政,报纸,鼓励民办机器制造业和开采矿 藏等;在商业上,主张办银行(允许民办), 发行纸币。 以刑刑之:健全司法制度。主张“善待轻犯”, “罪人不杀”,让他们“修街渠道路”,准其 “改过自新”。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 要问题:
• 第一,要不要变法。 •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 第三,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 学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2)军队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 以25家为基层单位,每家出一人当兵, 为伍卒;每25家为一两,设两司马一人; 自下而上共有伍、两、卒、旅、师、军六 层,每军共13,156人。 军队与行政组织合一,从这个社会组织 里,产生地方行政负责人,即乡官;每个 社会基层组织是一个经济单位,手工业工 人和建筑工人都按照编制组织起来进行生 产;社会基层组织的领导人两司马也是管 理教育、宗教和司法的负责人 。
1862年太平军在 慈溪击毙洋枪队“常 胜军”统领华尔。
英国侵华分子戈 登继华尔之后任“常 胜军”统领,清政府 授予他总兵、提督等 职衔。
太平天国的灭亡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1860-1861年:安庆保卫战 1862年:天京保卫战开始 1864年6月1日:天王病死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1864年7月22日:李秀成被俘,不久遇害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被杀 1866年2月:太平军余部被彻底消灭
征、东征, 1武85汉21年8三攻5镇6占年进入 南王队冯伍了发云军展山事上西王的肖朝贵 到牺5全牲0万盛。时期。牺牲
太平天国将士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城(画)
太平天国天王府
太平天国时期出版的《资政新篇》《太平军 目》《天朝田亩制度》等,明确规定了军队 的编制、土地制度和 施政方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 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 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 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 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 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 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 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了。”
第三种: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代表人物:董必武、吴玉章等 )
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 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吴玉章就说过:历次斗争的失败,驱使他对中国革命 的道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他回忆说:“通过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 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 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 展现了一种新的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 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的 先进分子的转向(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 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当时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某种怀疑态度了(教材100页)
关于党的成立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自学)
1、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一次工运) 3、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今坚持马克 思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说明: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 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 年天京事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马克思:农民“ 马克思:农民“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 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 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 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 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运动的兴起、 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失败经 过 天津
金田起义1851年 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1852年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年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天京
定都天京1853年 年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东征1853—1856年 年 北伐西征东征
永安建制
天京变乱1856年 年 天京变乱
金田
后期防御战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1864年 年 天京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近代史第二讲

近代史第二讲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1)洋务运动的结果与影响
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打开了人民眼界。 社会风气的改变。

19C60’S-70’S 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兴起资本主义工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机器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2)失败的原因(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使我们走上强国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 政府的统治根基;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 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三、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中外统治者的联合镇压
(三)失败的原因
1)领袖、官员享乐腐化 天王 忠王
之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再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反动性?
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工业体系 近代教育没有形成体系 解决不了中国的实际问题
名称
背景
内容
人物
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太平天国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农民和地主阶级的救国方案
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二、洋务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纲领、失败的原因。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内容及失败原因。
(1851-1864)
(一)背景、过程及结果 (二)特色与意义 (三)失败的原因 (四)启示
(二)特色和意义
1、宗教组织严密 2、理论有建树 3、冲击力最大
年创办——最臭。 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天津机器局(东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 革命潜力,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的主力军,中国 的民族民主革命如果没有农民阶级的参加,就不 可能取得胜利。但是,由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 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具有不 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 革命取得胜利。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 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两大历史任务,不可能实现 救国救民的愿望。
(3)规定社会产品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规定以基层组织“两”为单位,设“圣库”一座,每一农 户为一个生产单位,其全年所得的粮食和农副产品,除按 规定标准留给自家食用外,其余均交“圣库”统一处理, 不得私藏。凡婚丧嫁娶,按规定由“圣库”支出。鳏寡孤 废疾者,也由国库供养。还规定每户农民在房屋周围种桑, 每户养5只母鸡、2头母猪。
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兴起的原因 2、洪秀全生平及其创立的拜上帝教 3、太平天国运动的简单经过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全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革命形势高涨。
传统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
原始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及教规、教仪
3、太平天国运动的简单经过
第一阶段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1.1金田起义—1853.3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 1853定都天京—1856夏天京事变 北伐 西征 打破江北、江南大营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斗争 1856夏天京事变—1864.7天京陷落 颁布《资政新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精编)【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精编)【1-7】

3, 经济掠夺
●勒索巨额战争赔款:至清政府垮台前赔款达13亿两. 勒索巨额战争赔款:至清政府垮台前赔款达13亿两. 13亿两 ●变中国为商品倾销地和廉价原料产地,控制进出口 中国为商品倾销地和廉价原料产地, 贸易.1890年中国入超已达3400万海关两 年中国入超已达3400万海关两. 贸易.1890年中国入超已达3400万海关两. 利用赔款和输出资本在华开办工厂,银行,铁路, ●利用赔款和输出资本在华开办工厂,银行,铁路, 矿山,航运. 1913年控制机械采煤的79.6%,新式采 年控制机械采煤的79.6%, 矿山,航运.到1913年控制机械采煤的79.6%,新式采 铁冶铁的100%,纱锭41.2%,布机49.6% 100%,纱锭41.2%,布机 铁冶铁的100%,纱锭41.2%,布机49.6% . 外国银行在中国吸收存款,发行货币, ●外国银行在中国吸收存款,发行货币,控制国际汇 同时以盐税和关税作抵押借款给中国, 兑.同时以盐税和关税作抵押借款给中国,并要求高 额回扣和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 额回扣和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关税收支权 关税收支权.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关税收支权.使中国成了 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斗争 1,历次战争中爱国官兵奋起抗击侵略者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涌现出林则徐,邓廷桢,关天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涌现出林则徐,邓廷桢, 定海三总兵" 裕谦,陈化成, 培,"定海三总兵",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誓死 抗击侵略者的爱国官兵; 抗击侵略者的爱国官兵; 1859年 25日第二次大沽之战 日第二次大沽之战, ◆1859年6月25日第二次大沽之战,中国官兵奋勇抗 取得胜利. 击,取得胜利.直隶提督史荣椿身负重伤仍指挥杀 最后中炮阵亡. 贼,最后中炮阵亡. 中法战争中, ◆中法战争中,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对台湾进 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犯,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894年黄海海战中 林永升, 年黄海海战中, ◆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林永升,邓世昌等官兵战斗 到最后, 到最后,致远号全舰官兵英勇牺牲 . 1900年 ◆ 1900年7月9日,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八里台与 八国联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八国联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讲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 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 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1.“自强”:19世纪60-90年代
创 办 近 代 军 事 工 业
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依 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选派了120名10 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 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
评 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 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 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 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 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 见和信念。
1881年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制造的 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1878年开始筹办1890年建成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棉纺织业近代工厂。
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890年由张之洞主持动工兴建,1893年9月正式 建成投产。186年) 颁布《资政新篇》(1859年) 失败(1864年)
永安
金田
天京 武昌 安庆
全州
3.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资政新篇》(1859年)
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 同耕。使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也。 副业:凡天下每家五母鸡 二母彘。 圣库:按照 “天下人人 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的原则,凡麦、豆、苎麻、 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 归库。凡私藏金银即是变 妖,定斩不留。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二讲
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局限
阶级局限性 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自身教义与儒学的错误取舍 认识对侵略者理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思考:
三个阶级的探索为什么失败了?
谢谢观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1
内容
目录
02
03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部分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天京事变 湘军破天京
第一部分: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三个问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第三部分: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第三部分: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作用
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最新 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最新 第二讲
23
5、人的改造:新文化运动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 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 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 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推 动中国人的现代化。通过人的革新,来 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造。
24
涌现出了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以 渐进手段进行社会改良的实用主义哲学; 崇尚革命手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3
林则徐:(1785—1850)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福建侯官人,14岁中秀才,19岁中举,26岁 取进士。 1841年6月被革职,1845年12月被重新启用, 1850年10月在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 逝。
4
(1)主张禁烟:“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 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虎门销烟,迫 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
这时期主要有两大变革运动:戊戌变法 运动;晚清新政。
12
【1】戊戌变法运动: ➢ 背景
(1)甲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洋务运动失败。对皇朝行政体制的大幅度改
革,是对洋务运动的补漏。
(3)戊戌领袖人物的成长(侵略战争的洗礼; 欧风美雨的东渐和濡染 )
——郑振铎《梁任公先生》
17
严 复—贩运西学的急先锋
翻译《天演论》,把达尔文主义的社会进化观 引进中国。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 念为中国人所接受,成为革新志士的思想武器。
18
➢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及失败原因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3)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又一次重要的探索。
(2)积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 (如《四洲志》等)

中国近代史二

中国近代史二

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一)五四运动 19191.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北洋军阀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经济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基础: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4)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1)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口号。

(2)新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捕去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和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1.背景:(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4)有利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内容:(1)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制定了党的纲领。

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推 翻资产阶级政权来实现这个目标(3)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

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三)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1.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强大,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是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同他合作(3)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第二讲 第二章 戊戌变法

第二讲 第二章 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中的新旧斗争 (1)清中央的分裂


帝党:以光绪皇帝为首以其亲信大臣为主的一派。翁同 龢为首领、孙家鼐、文廷式等,掌握发布上谕的权力。 后党:以慈禧为首的,包括顽固派和洋务派官僚的一派。 荣禄、李鸿章、刚毅等,掌握军政实权。 (2)维新变法是帝后党争的高峰时期。 a、慈禧加强对政权的控制; b、光绪裁汰冗官; c、光绪罢免礼部六堂官,任命四章京 (3)戊戌政变爆发 9月19日慈禧移光绪帝至瀛台,20日召见袁世凯与伊藤博 文,21日慈禧训政,令逮捕康有为、康广仁,24日逮捕谭嗣 同等人。
扩大了对立面?????4孤立与排斥太后的政治战略最高权力结构的二元化格局慈禧具有极高的权威慈禧对变法并无成见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障碍光绪并无杰出的政治才能性格懦弱????是日上奉慈谕以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等因并御书某某官应准入学圣意坚定
第二章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视频 百年中国 风雨世纪初 瓜分之局
——《翁同龢日记》(1898年6月11日(四月廿三日)
【6月1日,杨深秀上《请定国是,明赏罚,以正趋向而振国祚
折》,陈述“台湾既割,胶变旋生”的危急形势,要求光绪皇 帝“明降谕旨,著定国是,宣布维新之意,痛斥守旧之弊”。6 月8日,徐致靖上《请明定国是折》,要求光绪皇帝立即施行 新政,“求可求成,风行雷动,其有旧习仍沿,阻挠观望者,亦罪 无赦”。】
2、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破:《新学伪经考》--将古文经批为伪经。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保守思想 立:《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变法的始祖, “三世说”。 为自身从事变法运动创造舆论
3、评价:
积极:借古讽今,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 惊人,自可避祸。” 消极:学术与实践的双重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