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易混易错练习(人教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知识梳理
1.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3)应用: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
(4)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等。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3)举例:霜、冰花、雾凇等。
*3.白炽灯内壁变黑的形成原因:白炽灯内的钨丝先升华为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时,凝华为黑色固体附着于灯的内壁,所以灯内壁会变黑。
*4.关于“雨、云、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
*5.凝华过程是指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注意此过程没有液态出现。
三、题目辨析
易错点辨识:
辨识物态变化的过程,要注重变化前初始物态与变化后最终物态的对应关系,对于变化过程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可以按照“固—液—气”顺序变化吸热;“气—液—固”顺序放热记忆分析。
1、如图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冰的形成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要放热;雾的形成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要放热;霜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要放热;雪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要放热;故选B。
2、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产生雾凇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时(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D
【解析】雾凇的形成是把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选。
3、下列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
B、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
C、向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来降低体温
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
【答案】B
【解析】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清新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发烧时在病人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寒冬,
池塘的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是凝固现象;故选B。
4、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冰熔化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雾、露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故选B。
5、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很多新颖的美食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近来流行的一款新推出的甜品,盛甜品的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在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D、下面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答案】C
【解析】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水看起来像沸腾的样子;干冰升华时从水中吸收热量;故选C。
6、如下图所示,把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次过程中( )
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
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
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
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
【答案】D
【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D。
7、北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冰花是固体,它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所以冰花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凝华而形成的;故选A。
8、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液化、升华
B、熔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凝华
D、液化、升华、汽化
【答案】B
【解析】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故选B。
9、物理实验探究小组在进行研究“碘锤”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
【答案】升华;熔化;凝华
【解析】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故答案为:升华;熔化;凝华。
10、白炽灯长期使用后,钨丝会变细,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变细后的钨丝与原来相比电阻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升华;变大
【解析】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升华为钨蒸气;钨丝因升华变细,横截面积变小,长度不变,
导致灯丝电阻变大;故答案为:升华;变大。
11、为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入烧杯中,上口放一个装有冷水的
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如图所示,这时在烧杯中可以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到烧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现象;该实验还说明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为放热过程。
【答案】升华;凝华;升华;凝华
【解析】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升华;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