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2.如图所示为M 基因控制物质C 的合成以及物质C 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物质 D 的流程图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④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较多的是①过程
B.基因转录得到的产物均可直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控制模板
C.组成物质C 的氨基酸数与组成M 基因的核苷酸数的比值大于1/6
D.图中经过⑤过程形成物质D 时需依次经过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与修饰
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始终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B.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C.将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果醋,则发酵瓶中CO2 的产生量是几乎为零
D.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 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的对照方法均只采用相互对照
B.实验均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用到了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出现少量32P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引起
5.下列物质或结构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核糖的一组是()
A.染色体和ATP B.染色体和端粒
C.端粒和ATP D.叶绿体和核糖体
6.下图是一个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B.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C.表水层含氧量夏季比冬季高是由于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更旺盛
D.夏季氧气含量与水深成反比,与温度及光的穿透性有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
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过程①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②中,用________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
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至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
(3)在过程③中,用_______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
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
(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
在胚胎移植前,通过_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8.(10分)人们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用于生产。
将等量同浓度的细菌样液滴在同等大小的卷烟纸(只含纤维素)上,保持足够的湿度。
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实验中卷烟纸的降解程度,选出降解能力大
的细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微生物的筛选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
(2)由于纤维素的________作用,长期只以纤维素作碳源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
(3)为什么只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在卷烟纸上?________
(4)在纯化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进行计数。
9.(10分)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内环境依靠“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加强分泌______ 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产热抵御寒冷,此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______ 调节。
(2)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其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在______ 的催化下合成DNA并在细胞中增殖后大量释放引发病毒血症。
某些位于突触间隙的病毒与突触结构中的______ 上受体识别后进入神经末梢,在细胞中移动方向与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反向进行,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
(3)正常人体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中激素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存在______ 调节。
在缺少水源的荒漠戈壁中,若头部受伤失血且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的原因是______。
10.(10分)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达到防治目的,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RT-PCR 技术以抗稻瘟病基因的RNA 为模板扩增出cDNA。
在PCR 过程中,两个引物是_____酶的结合位点;用cDNA 单链与该抗性水稻植株的单链DNA 进行分子杂交,可能出现游离的单链区,其原因是_____。
(2)利用RT-PCR 技术扩增基因时,设计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____,为了便于扩增后的X 基因与质粒连接,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
(3)基因工程中,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导入动物受精卵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若要检测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_。
11.(15分)研究表明,Graves氏病是一种由于机体产生了某种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且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图中Y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_激素的调节,患者中该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正常人。
(2)从Graves氏病可以看出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初步检测该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表明,香远合剂在治疗Graves氏病上疗效显著,该药物的治病原理可能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题分析】
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
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
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
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
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
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
裂素
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生长素类似物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用乙烯利催熟、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籽果实等。
【题目详解】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乙烯,B正确;
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但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C。
2、A
【解题分析】
过程①是转录形成RNA,过程②是对产生的RNA进行加工,过程③是将加工的RNA片段进行拼接形成mRNA,过程④是翻译形成多肽链,过程⑤是对多肽链加工形成蛋白质。
【题目详解】
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有5种,而④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只有4种,A正确;
B、从图中信息可知,控制该分泌蛋白合成的直接模板是物质B,而转录的产物是物质A,说明A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转录,B错误;
C、C、由于M基因转录的区段只有一部分,并且物质A到mRNA,还要经历剪切掉一部分片段,所以组成物质C的单体数与组成M基因的单体数的比值小于1/6,C错误;
D、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应先经内质网初加工,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和加工,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相关知识,从图中要分析出转录后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同时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在高尔基体。
3、C
【解题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题目详解】
A、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需要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来制作果酒,A错误;
B、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和缺氧的环境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不需要将所有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B错误;
C、果醋生产是利用(醋化)醋杆菌的需氧发酵,将酒精氧化为乙酸,此过程中无CO2生成,C正确;
D、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因此发酵瓶溶液中pH减小,D错误。
故选C。
4、C
【解题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题目详解】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了自身对照的方法,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用到了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出现少量32P,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太长或太短,D错误。
故选C。
5、D
【解题分析】
核糖是构成RNA的组成成分,含有RNA的结构即含有核糖。
RNA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RNA。
【题目详解】
ABC、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端粒是指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而组成DNA的糖类是脱氧核糖,ATP中的A指的是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所以ATP中含有核糖,A、B、C错误;
D、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RNA,组成RNA的糖类是核糖,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识记各种结构的组成是解题关键,注意ATP中含有的是核糖。
6、C
【解题分析】
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题目详解】
A、据图分析,夏季表水层耗氧量较高,温度也较高,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底泥层,因此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B正确;
C、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条件适宜时(如夏天温度较高),适宜藻类生长,可以释放较多的氧气,这是夏天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天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
D、夏季氧气含量与水深成反比,与温度及光的穿透性有关,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质粒DNA连接酶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维持培养基(液)的pH 促性腺激素(或促滤泡素,孕马血清)去核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分割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表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该过程需要采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以获得单个细胞;③表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过程。
【题目详解】
(1)基因工程中,运载工具包括质粒、噬菌体及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是主要运载工具,化学本质是双链环状的DNA,所需要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95%氧气和5%二氧化碳),
其中5%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基(液)的pH。
(3)要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动物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去核处理,以保证克隆后代的遗传性状主要来自于供体核。
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胚胎分割可获得较多胚胎。
8、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选择卷烟纸只含纤维素而不含其它物质。
纤维素是这种微生物可利用的唯一碳源和能源。
因此,只有能分泌纤维素酶并以纤维素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才能生长在卷烟纸上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0~300
【解题分析】
由题干可知,用选择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粗筛,可得到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再用卷烟纸进行细筛,当纤维素被分泌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卷烟纸被降解,得到降解能力大的细菌。
【题目详解】
(1)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2)长期只以纤维素作碳源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由于纤维素的选择作用。
(3)卷烟纸只含纤维素而不含其它物质,纤维素是这种微生物可利用的唯一碳源和能源。
因此,只有能分泌纤维素酶并以纤维素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才能生长在卷烟纸上。
(4)在纯化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进行计数。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简单,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相关知识。
9、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RH)分级逆转录酶突触前膜反馈调节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失水较多
【解题分析】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题目详解】
(1)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该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
(2)RNA指导DNA合成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根据题意分析,病毒进入神经细胞移动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说明该病毒是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神经末梢,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
(3)水盐平衡的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失水较多,所以头部受伤失血且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综合考查了反射弧、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内容,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热稳定DNA聚合DNA分子含有内含子非编码区等序列,mRNA分子中没有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X基因两端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自连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抗原-抗体杂交
【解题分析】
1、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PCR 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题目详解】
(1)在PCR过程中,两个引物是热稳定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用cDNA单链与该抗性水稻植株的单链DNA进行分子杂交,由于DNA分子含有内含子、非编码区等序列,mRNA分子中没有相应互补的碱基序列,因此逆转录形成的cDNA中缺少该序列,所以出现游离的单链区。
(2)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时,设计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的主要依据是X基因两端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为了便于扩增后的X基因与质粒连接,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使X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酶切产物自身环化。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将质粒上的T-DNA转移到受体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这也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
(4)若要检测抗稻瘟病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低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会弥散到体液中,且血液中激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抑制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的释放
【解题分析】
依题图可知,垂体和甲状腺之间进行分级调节,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进行反馈调节。
Graves氏病是免疫失调的疾病。
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题目详解】
(1)依题图可知,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它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的调节,Y激素的分泌还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由于患者Graves产生了某种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所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升高的甲状腺激素会反馈抑制Y激素的分泌,所以患者中该激素的分泌量低于正常人。
(2)依题图可知,有激素和抗体参与,所以Graves氏病患者中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方式有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会弥散到体液中,且在血液中激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这就是临床上抽取血样初步检测该病的原因。
(3)依题图可知,Graves氏病的致病机理就是机体产生了某种抗体,该种抗体发挥了异常作用,所以香远合剂治病原理可能是抑制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的释放。
【题目点拨】
本题文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免疫调节和免疫失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