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期末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2014——2015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温馨提⽰:请将所作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效!本试卷在考试后随答题卡⼀并上交。

满分:150分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个拥有2万⼈⼝的⼩镇,到1990年该市常住⼈⼝达167万,与⼈⼝⼤量向深圳迁移因素⽆关的是 A.经济布局的改变B.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的经济收⼊C.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D.经济中⼼的转移读“甲、⼄两地⼈⼝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中各年龄段⼈数及死亡率统2.甲组⼈⼝死亡率总计是 A.0.775%B.0.675%C.0.885%D.0.95%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表⽰发展中国家,⼄组⼈⼝表⽰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于⼄,因此死亡总⼈数也是甲⼩于⼄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于发达国家D.甲组⼈⼝死亡率偏⾼⼀些,主要原因是甲组⽼年⼈⼝⽐例⾼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甲、⼄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A.⼈均耕地多 B.⽔热条件好C.⼯业基础强D.科技⽔平⾼ 5.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A.温和多⾬,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产规模⼤ C.劳⼒充⾜,集约化经营 D.地⼴⼈稀,商品率较⾼6.北京故宫附近没有形成中⼼商务区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政因素D.环境因素假定城镇是唯⼀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产成本-运费。

单位⾯积甲、⼄、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意图。

据此回答7~9题。

7. X 、Y 、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丙 B.⼄、丙、甲C.丙、甲、⼄D.丙、⼄、甲8.在距城镇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 、FB. F 、GC.E 、HD.F 、H9.与其他两作物相⽐较,单位⾯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C.随距城镇距离增⼤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年龄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

2014-2015学年湘教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地理(含答案)

2014-2015学年湘教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地理(含答案)

2014-2015学年湘教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地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北京B、杭州C、金华D、曹宅镇2、为提高投放导弹的精确程度,下列最广泛的应用于战争的技术是A.RS B、 GIS C、 GPS D、 IT3、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绿化带、仓库 B.幼儿园、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4、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5、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减缓道路坡度B、减少植被破坏C、降低工程造价D、避开滑坡地带6、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能B、石油C、风能D、太阳能7、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A.10年 B.11年C.22年D.76年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搭载的中国“天宫一号”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成功。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不.属于中国“天宫一号”飞行领域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9、居住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侨,准时收看“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A、28日8时16分B、29日8时16分C、29日10时16分D、30日10时16分10、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A.冲积扇 B、沙丘C、三角洲D、喀斯特地貌图511、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图7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分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混合农业13、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B .热量充足,城市众多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图8是我国某种工业分布图。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迎考复习卷答案(高一地理)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迎考复习卷答案(高一地理)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迎考复习卷答案高一地理参考答案(试题范围:人教版必修Ⅰ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B 本题考查各种常见天体的特征。

恒星能发光发热,其他均不能。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密度小,温度低。

流星体是较小的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绕太阳运行,质量较小,由冰物质组成,呈云雾状外貌。

2.D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有关知识。

同时包含日、地的天体系统,最高的是总星系,最低的是太阳系。

不包含日地的是河外星系。

3.D 天体系统共四个层次,太阳系比地月系高一级,比银河系低一级。

4.B 小行星带位于火、木星轨道之间,可记为:火星要烧木星,小行星来阻隔。

5.D 与地球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一致,但自转方向金星相反为自东向西,周期差别很大。

巨行星只有木、土两颗,且相邻。

6.B 本题考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7.D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小部分到达地球,是日常常用的能源。

煤、石油均是由生物遗体转化而成,生物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太阳能,因此可认为是固定了的太阳能。

8.A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扰乱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两极夜空产生极光。

9.D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特点。

黑子产生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周期约为11年,可影响电离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10.B 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为外部环境,即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和内部环境,即温度、大气、水的条件。

11.B 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题中出现了一些中国和世界的地名,增加了试题的迷惑性,提高了难度。

选项A和B中的高雄、马尼拉、上海三地均比较角速度的大小,只要它们不在南、北极点,角速度都应该相等,故选项A错误,而选项B正确。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万人自然增长率-1-2-3%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6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7~10页)两部分。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40道小题,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大量人口迁入D .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A .传统型B .原始型C .过渡型D .现代型 3.下图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图,数码①②③④表示内容依次是( )A .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D .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4.印度班加罗尔成为印度“硅谷”的主导因素是( )A .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B .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靠近消费市场C .印度交通枢纽和中心D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雄厚 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5~7题。

5.M 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D .绿化区6.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 .规模的大小B .重要的程度C .付出租金的高低D .政府的决策7.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A .城市交通的发展 B .市中心地价上涨C .城市环境恶化D .市中心经济萎缩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温馨提示:请将所作答案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试卷在考试后随答题卡一并上交。

满分:15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到1990年该市常住人口达167万,与人口大量向深圳迁移因素无关的是 A.经济布局的改变B.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C.户籍制度和政策的变革D.经济中心的转移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2.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B.0.675%C.0.885%D.0.95%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C.工业基础强D.科技水平高 5.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6.北京故宫附近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行政因素D.环境因素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7~9题。

7. X 、Y 、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8.在距城镇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 、FB. F 、GC.E 、HD.F 、H9.与其他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回答10~11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2015.1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2015.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此完成1~3题。

1.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2.巴西人民(西三区)观看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的实时转播时,当地区时约为()A.0时26分B.6时26分C.22时26分D.15时26分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下图为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拍摄的太阳黑子图像。

读图,完成4-5题。

4.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A.内核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5.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的是()①磁暴②流星雨③长波通讯中断④极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下图为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①③④②6.本次期末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7.本次期末考试期间,霍邱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情况是( ) A.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D.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图3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38.“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摘自《长歌行》),其中“百川东到海”反映了图中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9.若图中甲岛为日本的北海道,则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 ) A.草场 B.牧场 C.渔场 D.浴场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DCBFG 为水循环类型的A. 海陆间水循环B. 海上内循环C. 内陆水循环D. 不能确定11、在图示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 水汽输送B. 地表径流C. 降水D. 地下径流12、下列天气现象或谚语中与冷锋活动有关的是()A.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B. 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C. 台风云娜带来的暴雨D. 一场春雨一场暖13、秘鲁寒流可能出现在哪个大洋环流模式中()A. B. C. D.暖流寒流14、在下列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对洋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甲是暖流,位于北半球②甲是寒流,位于南半球③乙是寒流,位于南半球④乙是暖流,位于大陆西岸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读右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

2014年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高一级地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二、综合题(30分)
36.(10分)
(1)A(2分)B(2分)
(2)C地处在断层上(断裂带上)(2分)
(3)山谷(2分)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2分)
37.(10分)
(1)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6分)
(2)①城市化的发展占用部分耕地;
②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城郊农业的发展、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
③人口数量的增多,粮食需求量增长。

(答对其中2点可得4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8.(10分)
(1)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答对其中2个可得2分)运量大,运费低(2分)
(2)市场和交通(或答市场)(2分)
(3)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2分),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2分)。

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地理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2.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下面三幅图中,图1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图2和图3分别为过图1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图1 图2 图31.该地区的地形是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自西北向东南D.自西向东(二)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3.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

该问题的实质是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4.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三)右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5.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四)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

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8.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教育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不足D.死亡率高(五)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与其地区分布的组合,正确的是()A.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高—低”模式B. 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属于“三低”模式C. 德国、芬兰属于“高—低—低”模式D. 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属于“高—高—低”模式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A. 人口的大量迁移B. 人口的性别比例C. 人口的年龄结构D.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3.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严重老龄化 B.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质水平高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

图一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4~5题。

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日本 D.泰国6.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7.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有()A. 大面积植树造林B. 大量迁入人口C. 利用区域外的资源D. 进行人工降雨8.人口问题是现代社会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

下列现象,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是()①环境恶化②劳力不足③养老费用增多④生活贫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五·一”到东南亚去旅游B. 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 云南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 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10.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表一是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1-13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60分)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1.互联网大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大致位置是A.④B. ③C. ②D. ① 2. 依据右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D 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 .赤道上昼夜平分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D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3.互联网大会期间A.乌镇的夜越来越长B.澳大利亚的气温越来越低C.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D.上海的日影越来越短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震中塔公乡,震源深度18千米。

成都、德阳、乐山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读图回答4=5题4. 此次地震发生在A.地壳B.上地幔C.软流层D.下地幔 5. 关于四川多地震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四川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地震B. 四川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地震C. 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上,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D. 四川西部多山地形,岩石松动易引发地震 6. 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的是图1图2①有线电视信号突然中断 ②俄罗斯北部地区看到了极光 ③亚寒带地区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平均周期是11年 ④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A .西安夏季昼长夜短B .北半球河流左岸多浅滩C .东海潮汐周期性变化D .南极洲夜空常出现极光 8. 当西安的日影达到一年中的最短时,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 .广州B .杭州C .北京D .哈尔滨 下图为西安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地理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 )A.最高一级 B. 最低一级 C. 次于银河系 D. 并列于河外星系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4.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B. 水平气压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C.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个夹角D.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5.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6.目前,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A.非洲和欧洲 B.非洲和大洋洲C.亚洲和欧洲 D.拉丁美洲和北美洲7.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冰川B. 森林C. 煤炭D. 耕地8.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幔的平均厚度最大B.地壳中,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D.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9.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这主要是因为()A. 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 晴天,大气辐射增强C. 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D. 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10.世界上拥有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最大的大洲分别是()A.北美洲、南美洲B.亚洲、欧洲C.南美洲、南极洲D.非洲、南极洲1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12.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是()A.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C.苔原气候D.季风气候13.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越慢越好B.越快越好C.与环境、资源相协调D.与社会、经济无关14.小华家在黄土高原上,学校就在她家对面,但她每天却要绕道而行,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地面上 ( )A .河网密布B .沼泽遍地C .千沟万壑D .雪山连绵 1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 .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 16.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 ) A .23°26′ B .0° C .66°34′ D .90° 读右图,回答17一18题。

2014-2015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6题。

1.当岩层受到力的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A.褶皱 B.断层 C.背斜 D.向斜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断块山景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6.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7. 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只是因为公路比铁路A.成本高 B.工程量大 C.线路短 D.建设难度小读图,回答8-11题。

8. ①处洋流的名称是A.秘鲁寒流C.日本暖流9. 有关图中②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C.从成因看与信风作用有关10. ③处的气候类型是B.热带雨林气候11. ④处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该渔场位于A.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B.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C. 本格拉寒流经过处D.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处1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13.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14.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15. 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是A.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B.使达到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高纬上空出现的极光与太阳活动无关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16.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就不会有昼夜现象C.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昼夜交替周期为23时56分4秒17.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黑子的强烈活动C.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18.“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19.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20.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21.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22.导致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 D.土壤差异23.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读下列四幅图,回答24-25题。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地 理 试 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地  理 试  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21世纪教育网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满分为100分。

21世纪教育网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题卡答题栏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4.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5.每年儿童节到中秋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先向南再向北B.一直向北C.一直向南D.先向北再向南6.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1恒星日24小时B.1太阳日23时56分4秒C.1恒星日23时56分4秒D.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图1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读图回答7~8题。

20142015高一地理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42015高一地理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8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 毫米黑色署名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非选择题一定用 0.5 毫米的黑色署名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在其他地点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洁净、完好,禁止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题,每题 1.5 分) 2013 年 2月 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 7 时 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 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

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批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

据此回答 1 ~ 3 题。

1 .该天体属于()A .星云B .恒星C .行星 D.流星体2 .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A.零时20 ×20区 B .东二区 C .东四区 D .东八区 3 .“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正处于()前后。

A .子夜 B .日出时辰 C .日落时辰 D .中午 4 .关于国际日期更改线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 .日界线东侧时区日期比西侧时区晚一天 C .日界线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D .日界线双侧日期相差一天,时间相差一小时 5 .关于黄赤交角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若黄赤交角为 25°,那么地球上寒带范围变小 B .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全世界各地日夜永久等长C.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挪动 D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目前是23°26′山西商报2014年 9 月 11日报导,山西省政府公布绿色建筑行动实行建议,将实行“太阳能屋顶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O # 3* >* $ ¾ñ W> » i v ^à Oi v¼½ ( ! 3* $ M¹ëU ¿ '# * i$ # # $ # pO» 7 Sà # å* $ æPC O_ # * * $ % % i$ # $ ÀÁ pMOM  C­¥v ! S pMOC ÃTÄ K '# %ñ( % i$ * $ # Å iº Æ 4 » å x i3ñC uv¨¡ ÊÅ / # ' ' i$


NWM 1(来自XM 2(! !"#$ " % ' " &$ * &# #$ ()* +, % !
W> 8 6YZ äÖC¹ëD ! )( [\ äÖ .( O ]^_ 1( w > äÖ +( MR Õ _ 2(
( % &% !(' ®¯¾¿}À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 !"2# $%&' 3456789
!' ($' )*' (&' ("' +,' )-' ).' (/' )! %' 0! !' 0! $' +! *' )! &' +! "' (! ,' 0 ! -' (! .' )! /' 0$ %' 0$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01 & * *,%
pO j áâCO > äÖD % %( à® [\ .( pO j ¦i¿.C % *( `åO_ .( k ì +( è O_ 1( èåO_ 2( % '% #(' }b}ÃÄÅ­ ( à® @A +( Z@A 1( Z[\ 2(
1
!"
#$
%&
'(
)*
XW>Þ = CO > äÖA ? CD ! "( @A äÖ +( .( . } BCD äÖ . x * 2( 1( . Î EF ÔäÖ . w > äÖ YW> G ì 6H : IJ ! ! ,( & & K CO LMN > OPQ x N ' p MN ^ÃXW] ' C MN .( . +( + MN MR 1( 1 MN 2( ' ( ' ® ¯»¼½ ( 7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p#q4X{]{( "! *+, nop<= # q # hrstuuvwxCuvyzD #( #! '!"! {v| v| .( +( (!(! $! (!!! }~ ~ 1( 2( %! ))! puvyzs "( && - # . $ v ( v .( ( v v +( v ( v 1( ( v v 2( 3 ,- ( ' ( W> v ,( v .( O>v +( v 1( v 2( v> -( C .( fv * +( i ¡P 1( ¢£! 2( * * ¤¥3¦§ + ' 3 )! -$g @¡¢£¤¥U¦§ 5 2 4 ¨@¤ , &('

#
&
! $

# $ ph 9 \C 9 '# % i$ ! # $ Ök¾n( ¹ ' æPòó '# % * i$ # $ Ö C ¾OP R H '# * * i$ # $ # ; W> . ; C ¸ ' + kD k D k ( ' % i$ # $ N | CO 9 '# W> 1 OCmñ ( ' i$ # # W( " :; ' % ,( ! * i$

($ (# (" (! /
>.
* $ (¥®¯°±²³ # 6 * $ ´µ¶ 5 2 4 ·®³ # 6
¨. ) # % # ! '
©ª ! % ' # * ,
«. * * # , % -
¬j­¥ ) & & ! * ' '
% % & & # & ' #
¸¹iº»¼½¾ )( ¿.´µ¶ 5 .( 2 4 ·®³ÀD¨.C ! &Á ¿.(¥®¯°±²³l®¯°Â³¥Ã«. +( ¿.(¥®¯°±²³ÀĬj­¥®­C ! 1( * ©ª(¥®¯°±²³3DÅ®¯°ÆÇÈÉ 2( ¿.´µ¶ 5 ! &( 2 4 ·®³3CÊÅD ®ËÌÍÎ .( ( ÏÐ7Ñ ·®³ +( (ÒÓ¦ ( ÔÕÖ®³ 1( ×Ø®­lÙ®ÚÛÜÝ 2( 3 ! !! *(' ©cª«$¬­ ( ÞW> ßàáâãÎäÖCD ! !( åæPç .( æPç +( åæPè 1( æPè 2( égßàÞOêno¹ë ! %( ßàno ( ìíîïv]ðmñòóô .( ( ßàno ìíO_áâõÊv +( ! !"#$ " % ' " &$ % &# #$ ()* +, % !


W ' O_O ( * )M*7( + DÅpOSà ! '( , ­ß -. l / ñß -.01 O .( , ­ß -. l 2-.01 CO 1( X 6 COáU» 7 D ! #( 8 9 .( +( ( ®¸¹º, 3 ! "! ,('
'( )
*
# $ W> 0* Å '# ' 9 f\ Z¦ CD ( # i$ # pO® § ê ¨ O >©ª' ÚW ( « â:; ' % -( ! % i$
# $ W>¹ë¾® § êCêÙ D ( ! D ' p® § êC Gn _ ¬­r ³ op ( +® Þ® § êC êÙ ¯ Ôno '# ' i$ ) # $ ° O >±² ½ ( XO^à ( [O^à '# % % i$ # $ G W ' O_ 6 ÿ.` ö ( S W> ³O C - . / ´ i Ç D & * * ' # % i$ # $ [ _ µ ¶ ¾ ë C v ¹ · ¸ ² ' Z_ µ¶ ¾ëCO >·¸ ² ( ' # ' i$ # { MO ºw» iW ( " :; ' % )( ! ! i$
G 4 ML > O ²x N ( S p MLT » 7 D ! -( UVM &M .( +(







, ­ß -. l 2-.34 CO +( 2-. l¨ 5-.01 CO 2( M: 1( ;< 2(
W>] '`a > ( ¸à® b\ äÖáâCD % &( .( +( 1( 2(
:;W ' OáâÅ c i de A ? CD % !( .( W . Z@A . fg _ 1( W . Z[\ . hi _ % %% *(' }ÀÁ ( +( W . à® @A . hi _ 2( W . à® @A . fg _
'()*+,-./)012 ( 34*5 * 6789:)12 ' 3(bcHO3 (
!#d(ef & ghi7j kl ' '(

; 5# <=* > # & ?$
@* <=* # AB*> % DC* % ? ( ># JK@G< # C* ( & ? ' 3DC*E(/FG<HI ( HLMN*OPQ/ $ r s t _ u v w x y z { | } ~ ( & ! *o"p! !q! ,0* -$( mn01 % !% ( ' + 56 , 789 ( :;<=> ( ?@ABCD !( $ EF # .( & / GH # +( * ! / 0$ IJ # 1( ! # ! / 0$ KLM # 2( ! % % / 3$ N9 ( OPQRSTU?@VW>C %( X Y Z .( +( 1( -$ ' ( *' ( ' ( *( 4 \]^C9_D `a_ .( `b_ +( `c_ 1( `d_ 2( ( N9 eKfgh!CijkD '( mk .( ! & & /0 l ! & / mk +( & /3 l ! & / mkl ! mk 1( & / & / l mk 2( % & /3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