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 和l 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20m/s2
B.40m/s2
C.60m/s2
D.80m/s2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
C.加速度很小时,速度可以很大D.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才有惯性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C.惯性是指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D.两个物体只要速度相同,惯性就一定相同
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A.80 N、80 N、90 N B.80 N、80 N、45 N
C.80 N、100 N、90 N D.80 N、100 N、45 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
6.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未知,物理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频闪照相机对该运动进行研究.已知相邻的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 s,发现质点在第1次到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到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则仅仅由此信息还是不能推算出
A.第1次闪光时质点速度的大小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第2次到第3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一本书在桌面上静止,书对桌面有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8.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B.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C.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9.《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A.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D.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10.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
B.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C.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
D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11.打水漂是人类最古老的游戏之一(如图).仅需要一块小瓦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后,用力水平飞出,瓦片擦水面飞行,瓦片不断地在水面上向前弹跳,直至下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出时的初速度越大,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B .飞行时所用时间越长,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C .飞出去的距离越长,瓦片的惯性一定越大
D .瓦片的质量越大,惯性一定越大
12.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 与6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1∶3
B .2∶3
C .16∶25
D .4∶5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已知磁铁间有相互作用,由此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14.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4v 和v ,所用时间是t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v t
B .经过ab 中点时的速率是2.5v
C .在2t 时刻的速率是17v
D .0﹣﹣2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2t ﹣﹣t 时间内位移大34
vt 15.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v t ,其v-t 如图所示,v 为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 秒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t v v v +=
B .02
t v v v +< C .a 逐渐增大 D .有一个时刻的加速度0t v v a t
-= 16.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A .第 3 s 末和第 4 s 初 B .前 5s 内和第 5 s 内
C .第 4 s 末和第 3 s 初
D .第 2 s 内和第 2s 末 17.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 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
A .车在a 点受坡道的合外力大于在b 点受的合外力
B .车在a 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 点受的摩擦力
C .车在a 点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在b 点受的支持力
D .车在a 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 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
18.下列运动中的物体,能被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地球的自转
B .研究电风扇叶片的旋转
C .评判在冰面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
D .计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
19.杂技运动员在训练时的照片如图所示.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碰到水平桌面后反弹,如此数次落下和反弹.若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碰撞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v --t 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
20.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

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二、多选题
21.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的v—t图像如如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
B.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C.空降兵在0到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
2
v2
D.空降兵在t1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1
2
(v1+v2)
22.两辆儿童赛车a、b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0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两车速度相同时b车在前
C.0~t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23.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bd=10m,bc=2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
A.v b=29m/s B.v c =3m/s
C.cd:de=16∶9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5s
24.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25.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点和b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沿水平方向,Oa与Ob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保持F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

倾斜杆、绳Oa、绳Ob和F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a、b的位置不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Oa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Ob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Ob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6.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失重状态
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超重状态
27.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

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开始时拉力F3,以后逐渐减小为0
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28.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系在竖直杆MN上的B点.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平力F 逐渐增大
B .水平力F 逐渐减小
C .绳OB 的弹力逐渐减小
D .绳OB 的弹力逐渐增大
三、实验题
29.为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甲同学采用装置甲,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①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小车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改变_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2)乙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1G 、2G 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1G 、2G 光电门时,光束被挡的时1t ∆、2t ∆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 ,挡光片宽度为D ,光电门间距离为x ,牵引码的质量为m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取0.4kg M =,改变m 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 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

A .5g m =
B .15g m =
C .40g m =
D .400g m =
②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1t ∆,2t ∆,D ,x 表示)
30.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 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 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 、b 、c 、d 、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 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将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知该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若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____________段纸带(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8.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3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某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在桌面上放一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有绳套。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________。

④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⑤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____,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_________N、_____N。

(3)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3.00N、4.00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

32.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实验,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条。

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
间为Δt1=0.1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2.50 s。

则:
(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____m/s;
(2)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 m/s2。

四、解答题
33.汽车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小轿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72km/h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3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2
4m/s.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34.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量为M的车厢里,用一个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已知m1<m2,m2静止在车厢的地板上,m1向左偏离竖直方向θ角.这时,
(1)求汽车的加速度;
(2)求作用在m2上的摩擦力;
(3)求m2对车厢的地板的压力.
35.甲、乙两质点,乙在前、甲在后沿同一直线运动,在某时刻甲乙分别恰好经过相距12m的两个路标,以此时为计时起点,此后甲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v=4t+
12(m/s),乙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2t+4t2(m),试求:
(1)两质点相遇的时刻;(质点不会相撞)
(2)甲能够领先乙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36.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 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2N时,木箱做匀速运动,g=10m/s2.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箱在8.0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木箱在14.0N 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11120m /s 60m /s 2
x v t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22120m /s 120m /s 1
x v t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2221
1212060m /s 40m /s 1 1.5
2v v a t t --===+,故选B.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增大,故A 错误.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加速度很小,速度可能很大,比如以较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故C 正确.根据a= v t
知,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表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本领的就是质量,所以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状态无关,C 正确,ABD 错误。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由二力平衡得180N F =;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有最大静摩擦力2100N F =;由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得390N N F F μ==.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的惯性仅由质量决定,与运动状态无关,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样有惯性,故A 错误;
B.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一说法,故B 正确;
C.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故C 错误;
D.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行轨迹时,月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D 错误.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 .由题意可知:x 1=2m ,x 3=8m ,T =1s ,根据x m -x n =(m-n )aT 2得:
222
()823m/()s 311m n x x a m n T --===--⨯ 可以求出加速度,故B 不符合题意;
A .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v ,由
x =vt +
12
at 2 解得:
v =0.5m/s
可以求出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故A 不符合题意;
C .由x 2-x 1=at 2得:
x 2=aT 2+x 1=3×12+2=5m
可以求出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D 符合题意。

7.C
【解析】
【详解】
A.两个物体相互直接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才会产生弹力,故A错误;
B.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 书在桌面上静止,书对桌面有压力是因为书与桌面相互挤压,书向上发生了弹性形变,书要恢复形变就对桌面产生了弹力,故C正确;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不同,不是一个力,故D错误。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之一,则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立刻消失,选项A 错误;
B.只有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选项B错误;
C.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例如随水平传送带加速运动的物体,选项C 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选项D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可知,本题考查静摩擦力和力的平衡,根据静摩擦力和平衡力的特点可以分析本题。

【详解】
AB.因为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所以小球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所受摩擦力依然与重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小球所受摩擦力竖直向上,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下,故C错误;
D. 铁夹水平移动不影响竖直方向受力情况,故D错误。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故A 正确;
B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 ,则下落的高度
20010.8m 2
h gt ==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B 正确;
C .由22v gh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
v =
故C 错误;
D .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212
h gt =得
t = 所以下落的高度大的用的时间长,所以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故D 正确。

故选C 。

11.D
解析:D
【解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瓦片的质量越大,惯性一定越大,与初速度、时间、飞行距离等因素无关,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点睛: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为:
02054
v t a =
==s 2s 时的位移为: 221011202423222
x v t at =-=⨯-⨯⨯=m 6s 的位移就是5s 的位移,此时车已停,有:
22
2205024
2v x a ===⨯m 2s 与6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16:25,故选C 。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选项A 错误;
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选项B 正确;
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
D .磁铁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这种物质发生的,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选项D 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A 、由加速度公式43v v v v a t t t
∆-===-∆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A 错误;
B 、利用中点位移处速度公式v ==== ,故B 错误;
C 、根据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4522v v v v +=
= ,故C 错误; D 、根据位移公式212s vt at =- 知0 --2
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213134()2228
t v t vt s v t =⨯-⨯⨯=, 在2t --t 时间内位移22131374(4()22228
v t v t vt s vt t v t t =-⨯⨯--⨯⨯=' 所以0 --
2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2t --t 时间内位移大34
vt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详解】
AB.因为变加速直线运动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AB 错误。

C.速度时间图线的意义: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知斜率逐渐减小加速度减小,故C 错误。

D.如图v 与v 0的连线即为0t v v a t
-=
,则图像上必有一直线与其斜率相同,加速度也相同,故D 错误。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第3s 末与第4s 初表示同一时刻,故A 正确;
B .前5s 内是从0时刻到5秒末之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是时间,第5s 内是1s 钟的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指的是时间,故B 错误;
C .第4s 末与第5s 初表示同一时刻,故C 错误;
D .第2s 内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是时间,第2s 末是时刻,故D 错误。

故选A 。

17.C
解析:C
【解析】A 、B 项: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 点,处于静止状态,则合力都为零,所以在a 、b 两点所受的合力相等.故A 、B 错误;
C 、
D 项: 根据平衡有: cos N mg θ=, sin f mg θ=,b 点的倾角大于a 点的倾角,所以a 点的支持力大于b 点的支持力,a 点所受的摩擦力小于b 点所受的摩擦力.故C 错误,D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注意在a 、b 两处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18.D
解析:D
【解析】
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则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A 错误.研究电风扇叶片的旋转时,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不能将电风扇叶片看成质点,故B 错
误.研究在冰面上花样滑冰运动员动作时,由于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研究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由于火车的长度与两地距离比较,太小可以忽略,所以火车能看成质点,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
19.B
解析: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