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
陈华,罗淑娟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萨家湾院区,江苏南京 210003)【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

方法 以2019年2月~2019年7月门诊治疗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

对比两组门诊患者候诊时间。

结果 观察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4.06±2.52(min),对照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45.03±3.08(min)(P<0.05)。

结论 在儿科门诊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门诊;PDCA循环;候诊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51.22.0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三家甲等医院,近年来儿科门诊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给医护服务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随之延长也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儿科门诊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1]。

为缓解医患矛盾与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近年来我院门诊部提出采取PDCA循环干预的方案以缩短患儿候诊时间。

现对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候诊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2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336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168例)与观察组(168例)。

观察组:男孩、女孩分别为88例、80例,平均年龄(7.65±1.06)岁,平均BMI指数(20.26±0.53)kg/m2,均有父母或其他长辈陪伴;对照组:男孩、女孩分别为89例、79例,平均年龄(7.53±1.02)岁,平均BMI指数(20.21±0.52)kg/m2,所有患者均有父母或其他长辈陪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即护理人员维护儿科门诊现场秩序并引导患者家属挂号排队,根据医生的叫号来依次引导患者进入诊室。

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2]:第一,计划(P),对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模式优化设计的计划安排,主要包括:(1)成立质量改进小组(CQI),即邀请儿科门诊医护人员自愿组成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质量改进小组(CQI)。

(2)主题选定,即邀请质量改进小组(CQI)成员通过民主讨论与投票确定PDCA循环管理主题。

(3)确定具体的实施活动计划,即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以及当前在儿科门诊患者候诊上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活动计划。

(4)现状把握,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当前的候诊时间数据。

(5)目标设定与解析,即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目标,通过质量改进小组(CQI)成员讨论确定目标为“以当前的候诊时间为基准缩短42.0%”。

(6)对策拟定:①发放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八大预约挂号方式的宣传单;②在就诊高峰时段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现场宣传,讲解如何进行预约挂号及其作用;③加强显示屏信息展示与更新,从而让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排号信息;④引导患者家属添加医院微信公众号,方便患者家属查阅与合理安排等候时间。

⑤儿科门诊实行弹性排班制,在上午就诊高峰时段增加诊室、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晚间开设儿科急诊的基础上,增开晚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进一步分流病人。

执行(D),即推动对策的具体实施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从而分析出其中的有益经验与不足;第三,检查(C),即检查确认实施的具体效果,以判断实施的价值或效用。

第四,处理(A),对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对确认的效果进行检讨并改进其中的不足。

1.3 观察指标
根据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变化来评价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4.06±2.52(min),对照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45.03±3.0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x±s,min)
组类n
患者平均候
诊时间
t p
观察组16824.06±2.52
68.300<0.05
对照组16845.03±3.08
3 讨 论
儿科门诊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主要门诊,每日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

同时,由于儿科门诊的患者年龄一般较小,对于排队等待的忍受度较低,因此,在儿科门诊常见部分患者因长时间等待而出现躁动不安或者是大声哭泣等现象[3]。

为此,必须进一步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从而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目前,在儿科门诊的治疗中多数患者采取传统的现场挂号与现场排队等待的方式,从而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在排队挂号与排队等候进入诊室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4]。

为此,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4.06±2.52(min),低于对照组的45.03±3.08(min),达到了“以当前的候诊时间为基准缩短42.0%”的预期目标。

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家长网上预约挂号的比例,进行患者的错峰分流,进而,降低了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由此提高患者对儿科门诊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5]。

综上所述,在儿科门诊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米敏.探讨品管圈在缩短门诊儿科非就诊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
果[J].智慧健康,2018,4(5):24-25.
[2] 邓永敏,许晓丽,尹红伟,等.品管圈在小儿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
(下转28页)
表2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n不满意基本满意极其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乙组419(21.95)18(43.90)14(34.15)32(78.05)甲组412(4.88)13(31.71)26(63.41)39(95.12)x2---- 5.145
P----0.023
表3 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x±s),分]组别n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
乙组4151.33±4.25 5.11±1.25
甲组4173.21±6.52 2.84±0.62
t-10.417
P-0.000
3 讨 论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高。

颅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压会有程度不同的增加,导致神志异常,可经神经冲动异常传递引发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需及时给予有效救治措施及护理干预[3-6]。

常规护理机械性遵医嘱给予患者护理,目标不准确,且护患沟通较少,无法满足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可强化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掌握患者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焦虑等心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提高抢救效果。

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避免病情加重,并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物质,促进其尽快恢复[7]。

本课题中对比护理总有效率,甲组(97.56%)高于乙组(80.49%),对比护理总满意度,甲组(95.12%)高于乙组(78.05%)。

对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甲组(73.21±6.52)分高于乙组(51.33±4.25)分。

对比疼痛评分,甲组(2.84±0.62)分低于乙组(5.11±1.25)分。

充分证实了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

总之,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显著缓解其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春.精细化护理管理配合优质护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
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222.
[2] 贺满菊,白庭芳,刘文静.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30(6):143,155.
[3] 张娜.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实证研究[J].内蒙古
中医药,2017(Z2).
[4] 吴明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老年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J].医疗装备,2016(24).
[5] 李霞,付建云.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效
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03).
[6] 张克森,张晓翠,李苗苗.京津冀地区老年人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满
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护理,2017(03).
本文编辑:吴卫
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6):728-731.
[3] 李娥,张妮,邓跃碧.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
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14):1748-1750.
[4] 徐丽,褚蓓,王丽,等.运用品管圈缩短IVF-ET门诊患者候诊
时间效果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65-67+71. [5] 刘湘屏,杨海燕,徐芬.品管圈在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
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62-163.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22页)
系统化特征,在护理期间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调整护理方案,最大化满足其护理需求,提高生理与心理舒适度,护理成功的前提是紧密且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护理人员善用同理心,获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本研究结果中,A组的生活能力缺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B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能够提高DEACMP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DEACMP患者行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并能获得其高度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王翠英.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
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
丛,2019,17(17):239-240.
[2] 庞国忠,孙爱芹,刘文帅,等.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
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9,5(7):177-179,198.
[3] 李兵飞,杨洁,张一凡.优质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性脑
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3):167-168.
[4] 渠娟娟,汝忠艳,白雪峰,等.循证护理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
中毒迟发性脑病中对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169-170.
[5] 王翠凤.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
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186.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24页)
参考文献
[1] 贾彦会.观察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
学电子杂志,2018,3(20):54-55.
[2] 常荣芳.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2019,19(79):318+320.[3] 伍云.分析在脑外伤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
效果[J].系统医学,2019,4(08):172-174.
[4] 戴恩秀.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7,9(34):110-112.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2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