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从一个葫芦到远近闻名的东昌葫芦雕刻,从一张驴皮到久负盛名的东阿阿胶,从一块木头到令人tàn wéi guān zhǐ ______ 的阳谷木雕……手艺人用xián shú ______ 的技艺把生活变成艺术,让“山东手造•聊城有礼”的品牌熠熠生辉。

2.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 “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 《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 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和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

3. 按要求答题。

ㅤㅤ2023年5月,中国聊城•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在东昌湖(金凤广场)水域举行。

如图是此次龙舟公开赛的徽标,请你介绍徽标的主要内容。

4. 名著阅读。

(1) 选段①中的A是______ (人物)。

B处作品名称是______ 。

(2) 选段②中的尼德•兰和尼摩船长各救了对方一次,简要概括其中一次情节。

5. 按要求填空。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 。

(岑参《逢入京使》)
③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 ,______ ”描绘了禽鸟的动态,展现了初春的活力。

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 ,______ 。

⑦乡村里有难忘的诗词记忆。

我们漫步田园,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会“______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王绩《野望》中感受“牧人驱犊返,______ ”的惬意;在秦观《行香子》中品味“倚东风,______ ”的愉悦;在陆游《游山西村》中领悟“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⑧古诗词中有许多含“云”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 ,______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1) 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委而去.之一狼径去.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皆以.美于徐公
C.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
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 翻译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举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

7. 阅读回答问题。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①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②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节选自《史记》)【注释】①罢:同“疲”。

②弊:同“毙”。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田忌欲引兵之.赵______
②与齐战于.桂陵______
(2) 翻译句子。

彼必释赵而自救。

(3) 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
明廷臻熊寒冰
① 4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上,绿色可持续理念、低碳可降解的产品,成为各类消费精品生产企业的共同追求。

②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活动变化、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等,后者包括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变化等。

③全球系统中的碳库主要有4个,分别为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
碳库。

大气碳库是4个碳库中最小的,约700Gt(1Gt=10亿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先引起关注。

④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大量开采和使用岩石圈中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形式存在的化石燃料,最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停留在大气圈中。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等生态问题,也会导致森林火灾、干旱、龙卷风等气候异常。

⑤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各行各业实施减碳策略。

目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手段主要分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⑥源头控制是指开发新能源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集团全年发电量为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

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

⑦过程控制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源处设置相应技术来减排。

在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来实施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气中的碳重新回归岩石圈,主要采用电化学捕获、液体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

世界上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工厂位于冰岛,每年可储存4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把790辆汽车的年碳排放量封入地下。

目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成本和一些技术难关依旧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

⑧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均是在减少向大气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无法处理那些分散的碳排放源和当前大气中现有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一些末端技术来实现深层次的脱碳。

常见的末端技术是生物质能的碳捕集与封存。

该技术被认为是可行性最高的负碳技术,通过农作物或
植物的生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但是利用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可能
..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

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包括陆地增强风化、海洋碱化,均是提升生态系统能力来去除大气中的碳。

直接空气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大型风扇提供稳定的大气流动,并结合化学工艺直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

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和水源的负担,但捕获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600美元,成本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声明,去除大气中温室潜能值更高的甲烷,是在短时间内解决气候变化的另一有效途径。

国外学者布伦奈斯将经过铜处理的沸石颗粒加热至310℃,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甲烷,这为未来使用热催化技术来对抗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光催化剂内形成电子——空穴对,产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羧基活性基团,氧化大气甲烷。

目前出现了一种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新系统,可实现超稀薄大气甲烷的大规模、零能耗捕集与高效降解,被最新出版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年度报告认为是新兴负排放技术。

(选自2023年4月25日《科普时报》,有删改)
(1)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太阳活动变化和人类使用化石燃料都能引起全球气候系统变化。

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会产生各种生态问题和气候异常。

C.减少温室气体的主要手段目前均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D.热催化和光催化技术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中的甲烷,是目前解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2) 根据⑥~⑨段,概述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

(3) 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

(4) 简析第⑧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是利用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可能
..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

(5) 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在减碳减排活动中可以做什么?
9. 阅读回答问题。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这话多少有点令人沮丧。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微羽五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

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记忆。

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

糖需要花钱购买,而草秫、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

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嚼着玩儿。

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

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

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

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庶几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

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觉做梦都要
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

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

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筲水,我趴到筲边便喝,妇人欲制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后舌头还打皱。

我龇牙咧嘴,拧着眉头。

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是苦的。

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

那年我生病煎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

不是所有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

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

《诗经》有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泻。

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苦——哇!其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果。

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⑪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

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更要命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

尽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

“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

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黄、紫),由酸变甜。

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⑫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

葱、姜、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

《通俗文》云:“辛甚曰辣。

”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

由辣的词性本意而生发引申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

《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⑬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咸菜,积习至今难改,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

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

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命的必需。

⑭盐同样来自大地。

旧时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

土地表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

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

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

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⑮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唐
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予。

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任,咸了别过度,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

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选自《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 文章以“大地的滋味”为题,有什么好处?
(2) 文中说“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请概述大地上长着的“苦”。

(3) 作者为什么说苦“最为人间值得”?
(4) 赏析句子。

①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②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1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奋斗之歌”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

②不少于600字。

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叹为观止,娴熟
【解析】答案:
叹为观止娴熟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何大学问”是刘绍棠虚构的人物,不是用写实笔法来表现人物。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的积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答案】答案:
示例:徽标中间是一个“水”字图案;顶部是光岳楼图案;左右两旁两条龙舟造型的祥龙腾跃而起;外围分别是“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的中文和英语翻译。

【解析】本题考查介绍徽标的主要内容。

如图是此次龙舟公开赛的徽标,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此次龙舟公开赛徽标(LOGO)中间是一个“水”字图案,代表着“江北水城”的水文化;顶部是光岳楼图案,象征着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左右两旁两条龙舟造型的祥龙腾跃而起,寓意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在聊城交汇,两河文化的交融孕育出一个如明珠般璀璨的城市——江北水城。

外围分别是“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的中文和英语翻译。

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介绍徽标或者图标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看到什么介绍什么,不可遗漏内容。

4.【答案】【小题1】宋江
【小题2】《海底两万里》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认真阅读名著,识记重点人物和情节。

抓住选段中的四句诗可知,选文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
诗”,宋江因怒杀阎婆惜,吃了官司,被发配到江州。

选段中的诗是宋江刺配到江州时于江边“浔阳楼”所题的“反诗”。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联系原著内容分析,在《海底两万里》中当尼摩船长他们在去海底漫步采集珍珠的时候,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船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

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刺中鲨鱼要害,救了尼摩船长。

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诺第留斯号遭到了章鱼的袭击,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杈和章鱼展开血战。

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

经过一刻钟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章鱼。

答案:
(1)宋江
(2)示例一:尼摩船长对加拿大人说的救命之恩是指在印度采珠场上,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与鲨鱼展开肉搏,在尼摩船长要被鲨鱼压倒并致死时,尼德•兰投出利叉,刺中鲨鱼的心脏,尼摩船长得救。

示例二: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杈和章鱼展开血战。

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凭君传语报平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奉命于危难之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采菊东篱下,猎马带禽归,豪兴徜徉,山重水复疑无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解析】答案:
①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重点字:蟋蟀)
②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
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雳)
⑦采菊东篱下猎马带禽归豪兴徜徉山重水复疑无路(重点字:徜徉)
⑧示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去:离开/离开;
B.以:凭借/认为;
C.郭:外城/外城;
D.是:这/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故,所以;必,一定。

句意: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

可补充的论据很多,比如商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纣王失民心,众叛亲离。

也可以举近代清政府,倒行逆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卖国求荣,失去了人心,导致被推翻。

答案:
(1)B
(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示例:十九世纪中后期,满清政府倒行逆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卖国求荣,失去了人心。

在1911年辛亥起义中,四面楚歌,内外交困,訇然倒地。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以”的用法: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因为)
③以光先帝遗德。

(以:连词,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以致于)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
7.【答案】【小题1】到……去
【小题2】在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田忌想要带兵到赵国去。

之:到……去。

②句意为:跟齐军在桂陵交战。

于:在。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字词:彼,他;必,一定;释,放。

此句译为:它就会放弃赵国回兵自救。

(3)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根据文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是我一举解赵之国而收弊于魏也”可知,孙膑根据局势出发,攻击魏国薄弱的地方,而不是直接去战场上同赵国一起作战,于是得到田忌的认同,最后一举两得,帮助赵国击溃魏国,由此可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分析问题,打破常规思维,善于因势利导,劝说他人的时候也要学会找到问题的关键;根据文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可知,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最后取得桂陵之战的胜利,由此告诉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好的建议。

答案:
(1)①到……去;②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