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
发布时间:2021-05-14T02:42:19.184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7期作者:李永青
[导读] 本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国网重庆电力有限公司长寿分公司重庆长寿 401220)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电力企业的变电运维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并有效缓解了当前电力系统运维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

本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
1变电运维一体化
变电运行是电力公司主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之一,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而状态维护检修是维持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有必要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状态维护检修的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从优化资源配置和简便作业流程角度,提出了变电运维一体化这种新型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快速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重视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状态维护检修工作,其意义在于打破了由两种不同的作业人员一同工作的工作形式,由维护人员同时承担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加强了维护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增加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而且简便了现场的作业程序,缩短了单次作业的时间,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检修的成本。

更高层次来讲,有助于维护人员的自我调整,缓解调和了工作人员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维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工作水平,更有利于电力公司的长远经济效益增长。

其实,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

但是因为电网相关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难度较大,使得专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维护,如此使电网运行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使得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引发故障,将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

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

变电运维一体化即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

将实现组织机构一体化和员工职责一体化发挥充分的作用。

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原则
2.1确保安全,逐步推进
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2.2培训先行,素质提升
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2.3合理引导,激励保障
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

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

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工资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2.4效率提升,精益管理
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实施方式
3.1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

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

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
护职责。

3.2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

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

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

在此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

因此,关键工作是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巡视操作和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业务技能,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2)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

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

在此阶段,要求实现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巡视操作和维护检修职责,自行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全过程工作。

因此,关键工作是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运行操作和有关检修试验业务技能,成为运行、检修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最终实现全部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

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变电运行、维护已有较好的专业融合,大部分运维人员都已掌握运行、维护的双专业技能。

通过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的换岗交叉业务培训,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行巡检、操作、维护检修(C、D类)的运维一体化。

实现设备运维业务的完全融合应注意综合分析运维人员对运维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运维工作强度和作业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运维合一的检修试验项目和专业化检修试验项目。

原则上,应把检修技术难度高、专业协调复杂、规模大、工作量大、作业风险高等类型的项目纳入专业化检修项目,由专业队伍承担。

4总结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情况,还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检修交叉与工作重叠等问题状况,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都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工作创新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洋.基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2(09):23-24.
[2]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07):23-25.
作者简介:李永青(1983-01)男,重庆九龙坡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