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透析方法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透析方法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两种透析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符合条
件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血液透析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检测生存率,血压,尿量,血脂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种透析方
式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生存率上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优于血液透析。
结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老年人
更加有利。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前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由糖尿病引发肾病再导致终末期肾
病的案例也有很多。
治疗这类疾病能够换上一个健康的肾脏固然是最佳之选,然
而由于肾资源匮乏,一肾难求,所以在没有与自己匹配的肾源时,患者要进行透
析治疗,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透析方式便成了重点。
所以本文将介绍关于血液透析
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选取2013年
初到2014年末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52例,其
中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均符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进行血液透析组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
血液透析组共21例病患,
其中有12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范围在49--86岁,平均年龄为63岁。
透析前
合并症包括心血管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2例。
持续性非卧床
腹膜透析组共21例病患,有11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范围在50岁~85岁,平均年龄为65岁。
透析前心血管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皮
下注射EPO等纠正贫血,碳酸钙补充钙剂等治疗。
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并发症方面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血液透析方法
血液透析组应用Fresenius4008S透析机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碳酸氢盐透
析液(Na+140mmol/l,K+2mmol/L,Ca2+1.5mmol/LMg2+0.5mmol/l,HCO3—32~34 mmol/L,Gluc0mmol/L),透析液温度为37℃,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脱
水量也应该控制在每次1~4斤。
治疗每周3次,每次4h。
如血糖升高,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剂量按血糖水平调整。
1.3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均采用美国Baxte:公司生产的Tenchhoff透析管或swan一neck透析管,置管方式采用手术切开法插植,透析液均使用美国Baxter
公司生产的透析液,行cAPD或IPD治疗。
每日交换透析液4次,1使用含糖1.5%的透析液3袋(每袋2 000 ml),含糖4.25%的透析液1袋(每袋1 500 ml)。
如
血糖升高,皮下或静脉注入胰岛素,剂量按血糖水平调整。
1.4观察项目
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每日尿量,适时检查两组患
者的血脂的各项指标如:血红蛋白、钠、钾、血糖、尿素氮、肌酐、总二氧化碳
结合力、总蛋白、白蛋白等,还要时时监控患者自身的各种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平方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中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及尿量比较结果
透析前,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相差不大,都维持在154.0士20.6(mmHg)和80.4士9.6(mmHg)。
尿量有所差异,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尿
量990士275(ml),血液透析组尿量950士320(ml)。
两组患者经过时间长
达一年的透析治疗后,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收缩压为150.6士20.5(mmHg),舒张压为77.0士10.1(mmHg),尿量为740土201(ml)。
而血液透析组收缩压为157.6士16.5(mmHg),舒张压为82.0士8.9(mmHg),尿量为304士105(ml)。
从两组经透析前后的对比,可看出结果
差异较大。
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血脂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透析初期血脂情况除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外均无明显差异,持续性非卧
床腹膜透析组甘油三酯为2.0士1.0(mmol/L),总胆固醇为5.2士1.6
(mmol/L)。
血液透析组甘油三酯为1.5士1.2(mmol/L),总胆固醇为4.5士
1.4(mmol/L)。
两组患者透析的后期除总胆固醇外均无明显差异,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总胆固醇为5.0士1.2(mmol/L),血液透析组总胆固醇为4.3士0.9(mmol/L)。
自身前后比较,两组的血Alb及血钙水平在透析后期均有明显提高。
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透析生存率比较结果
两组开始透析后半年后生存率相当。
血液透析组在透析治疗进行1年时生存
率为86.6%,进行治疗2年时生存率为78.5%。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组治疗进
行1年时生存率为90.3%,进行治疗2年时生存率为8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值<0.05。
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
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是死亡率的高发人群,并发症和年龄是都影响生存率的主要
危险因素。
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两组患者死亡原因虽都以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为主,但是对于不同的方法,其
概率又有差别。
在血液透析组中在所有并发症中由心血管并发症引发导致死亡的
几率最大,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更易由感染引发死亡。
对于持续性非卧床腹
膜透析组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与腹透过程中蛋白的流失有关,患者每日能吸收腹
透液中葡萄糖量的70%,故易出现高血糖。
由于糖的吸收促进脂类代谢异常,患
者透析每天丢失5~10g蛋白质,其中一半为白蛋白,所以蛋白质的丢失可能是
患者死亡的原因。
除此以外,透析过程中很少出现血压波动,不增加心脏负担和
应激,可较好地控制细胞外液容量和高血压。
同时不存在因动静脉瘘造成的分流
现象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控制或改善非常有利。
相比
较与血液透析组患者的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高,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影响大
且不稳定,透析中抗凝药物使用等原因,易发生失衡综合症,贫血,心衰,急性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所以,无论选择哪种透析治疗方法
都是会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生存率的,但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选择时应该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透析方式。
对于探讨两组尿量的差异就要了解到两种透析方式在饮水方面的要求,持续
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是24小时持续而稳定的超滤,不像血透需严格控制水分
摄入,患者饮水相对自由,生活质量高,但水盐摄入量仍应视每日清除量而定,
既保持机体没有水钠储留,也不会使内毒素升高。
血透患者治疗后期尿量明显减少,而腹透患者仍保持一定尿量。
在血压的检查对比上可以看出经过充分透析两
组的血压水平在后期均有下降,但下降率大小两组差异不明显。
血透患者血压水
平波动较大,尽管部分患者尽管使用降压药,但血压尤其是收缩压仍未能降至理
想水平。
但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由于透析时间持久,溶质交换过程缓慢,对
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因而能够更好的控制血压,对残肾功能的保护更有利。
目前,根据一些学者探讨后认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开始透析时间应较非糖尿
病肾病尿毒症要早。
由于糖尿病肾病合并严重的血管病变,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疾病将进展迅速。
所以较早进入透析治疗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透析方法是很关
键的,而且更有利于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4.结语
通过本文中两种透析方法的对比,可以得出两种透析方法均可提高生存率,
而两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法。
由于血液透析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几率大,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更易由感染引发死亡。
所以,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
病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换一个健康的肾。
但是在没有合适肾源的时候,对于有较多
心血管并发症且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适宜选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
此外,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积极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参考文献:
[1]熊红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选择期的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3(12):1546一547
[2]李惠群,陈世件,叶任高.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存活期!生存率及死亡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10(2):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