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真题练习试卷A卷 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半年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真题练习试卷A 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 A .强化练习 B .直接感知 C .实际操作 D .亲身体验
2、3、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

这体现了无意想象( )的特点。

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内容零散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

A.0~1.5岁 B.3~1岁 C.1~12岁 D.12~18岁
4、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 )。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
C.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木的名画
5、中班幼儿凯凯对夏日的想象是:“小朋友们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滑滑梯,一会儿又吃冷饮。

”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 ) A.情境性想象 B.愿望性想象
C.经验性想象
D.夸张性想象
6、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7、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8、下列关于幼儿发展地阶段地说法正确地是( )。

A .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危机期
B .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地是发展地关键期
C .《学记》中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地是最近发展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特征。

A.直观行动性 B.自我中心性 C.具体性 D.形象性
10、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

A .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 .解放儿童的体力
C .解放儿童的智力
D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2、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遵循这些规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XX 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 ,设A 大于B ,B 大于C ,请小朋友说说A 和C 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 ,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

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

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2、材料分析: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亮亮里面有什么,亮亮说“饼干”。

教师打开饼干盒,亮亮发现里面装的是蜡笔。

教师盖上盖子后再问“欣欣没有看过这个饼干盒,等一会儿我要问欣欣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你猜她会怎么回答?”亮亮很快就说:“蜡笔”。

问题:
(1)亮亮更可能是哪个年龄班的幼儿?
(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总目标,2个子活动。

每个子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主要环节。

周一早晨户外活动,幼儿被园子里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有的在指认花的颜色,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有的在数花瓣,三瓣、五瓣、六瓣的;有的在争论花的名字,他们发现有的花朵长得一样,但是颜色不一样,有的花朵有香味,有的没有香味……户外活动结束了,幼儿还在兴奋的谈论着……大班主题活动 《 美丽的花朵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2、A
3、B
4、A
5、C,从内容上,想象可以分为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和夸张性想象。

题中凯凯对夏日的想象凭借了其以往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属于经验性的想象。

故选C。

6、C
7、D狭义的幼儿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8、【答案】A
【解析】反抗成年人和做出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地各种表现地幼儿处在危机时期.B,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体现地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独立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和成年人指导下表现出来地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地差异.儿童在心理发展地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地情况被称为转折期.C,“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体现地是发展地关键期.
9、C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由文化知识结构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合作者
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
2、答案如下:
(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2)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7)个别差异性显著。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儿童身心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律: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首先,儿童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

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决定了教育工作也要有顺序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则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儿童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这样能够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效果。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儿童身心发展还具有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在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一方面教师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同时还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即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每个儿童的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所以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每个儿童的特点或差异,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

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2、答案如下:
(1)亮亮更可能是幼儿园中班的幼儿。

一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认为别人想的和自己所知觉到的一样,因此会出现错误信念;另一方面,从幼儿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问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所以材料中亮亮的表现更倾向于中班幼儿。

(2)①亮亮的行为体现错误信念。

错误信念是指向儿童描述一个故事情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与事实不相符),然后老师向儿童提问,看儿童是否能推断出主人公的真实信念。

材料中的亮亮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蜡笔,但是欣欣是没有见过的,也就意味欣欣不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蜡笔,当老师问亮亮,欣欣认为盒子里是什么时,亮亮却直接说“蜡笔”。

说明亮
亮不能够正确判断他人的心里想法。

体现了错误概念的特征。

②亮亮的行为体现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是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并判断事物。

材料中的亮亮通过教师打开饼干盒知道了材料是蜡笔的形象,体现了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同时亮亮将自己对盒子中具体材料的认知等同于欣欣的认知,体现了没有站在欣欣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特征。

说明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主题活动总目标】
1.感知常见花朵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花朵的生产特点。

2.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花朵的秘密。

3.学习花朵的绘画方法,能够为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涂色。

4.大胆表达对花儿的喜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一【花儿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朵的名称,了解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瓣数和香味。

2.学习观察,交流探索常见花朵的特点,在记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萌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若干数量的牵牛花,桃花,迎春花,郁金香画及图片。

经验准备:对常见花朵有简单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常见花儿,感受花儿的美丽。

1.看看各种美丽的花,说说他们的名字。

(1)迎春花:黄色的,花朵想喇叭,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他它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所以叫它“迎春花”。

(2)桃花:粉红色,先开花在长叶,有花蕾有花瓣。

(3)玉兰花:白色的,先开花再长叶,花朵很大,它是上海市画。

(4)蝴蝶花:颜色很漂亮,花瓣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叫蝴蝶花。

2.请幼儿交流讨论,幼儿动手操作,探索花儿的秘密。

(二)让幼儿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分别给与指导。

1.教师将幼儿两人分为一组,给幼儿分发提供准备好的花朵和记录表格,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每一朵花有几瓣花瓣,那种花朵有香味,哪一种没有。

2.幼儿合作观察花朵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三)教师和幼儿玩“花儿找家”游戏。

请幼儿帮助每一种花儿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延伸】
讲幼儿带到美工区,尝试制作花朵的标本。

活动二【我的花朵很漂亮】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喜欢花朵的外形特点,知道调色的交单方法。

2.能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完整的调色和涂色。

3.体验参与与绘画活动的乐趣,萌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足够数量的绘画纸张,水彩,调色板。

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美丽的花》手指谣,引出本次绘画主题----最爱的花。

(二)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我最喜爱的花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让幼儿大胆表达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2.请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花朵的外形特点及颜色
(三)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幼儿动手作画
1.教师教给幼儿简单的调色方法以及水彩的使用方法,并告诉幼儿绘画材料的注意事项。

2.幼儿自己作画并调色,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展示作品,教师评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绘画想法,并对幼儿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

【活动延伸】讲幼儿带到主题墙的展示区,帮助幼儿一起吧自己的画装饰在主题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