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1898_中江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中江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汤鹏程 张辉 代洪刚
德阳市中江县有农村劳动力77.65万人,截至4月,实现劳务输出44.28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加0.08万人,增幅0.18%。
从产业结构看,通过实现转移就业人员里,从事第一产业4.06万人,从事第二产业27.51万人,从事第三产业12.71万人。
从输出区域看,省外转移就业的20.25万人中,7.1万人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6个省市,占比35.06%;县外省内就业的24.03万人中,17.83万人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经济发达城市,占比74.19%。
除湖北省外,农村劳动力输出区域分布情况较去年变化不大。
从输出方式看,通过亲戚邻居带动、成功人士引导的约占68%;通过政府有序引导、统一组织转移输出的约占16%;通过劳务基地、劳务中介机构转移输出的约占12%;自发转移输出、不定时外出的约占4%。
综上,在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出现逆势增长,表现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增加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减少。
此外,通过政府、中介机构实现转移输出的仅占劳务输出总数的28%,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仍不成熟、功能发挥仍不充分,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与劳务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制约劳务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留守情况
全县农村劳动力在家留守人员33.37万人,同比减少1.53万人,降幅4.38%。
其中,县内转移就业5.39万人,同比增加0.38万人;在家务农27.82万人,同比减少1.88万人;闲置劳动力0.16万人,同比减少0.03万人。
综上,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少主要是在家留守人员总数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家务农人数和农村闲置劳动力人数的大幅减少。
原因分析
一是返岗潮较往年推迟。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节后返岗时间较往年均推迟20至50天。
二是配套服务更加成熟。
中江县率先开展网上“春风行动”系列服务,累计推送1299家企业的7.32万个工作岗位,提供免费健康体检30.29万人次,组织“点对点”
关键词:劳务输出 人力资源 劳务产业
服务专车3383车次,实现劳务输出人员100%零滞留。
三是就业援助力度更大。
持续开展“走基层、送服务、解难题”活动,通过“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合作,启动成都等地重点企业专项招聘,并与浙江瑞安等地签定劳务合作协议,定向输出受疫情影响未就业农民工、农村贫困劳动人口3.89万人。
此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7276人进行精准托底,实现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100%有保障。
四是家乡机遇日渐显现。
面对重大发展机遇,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20243人。
据测算,县外转移就业与县内转移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由2019年的8.82:1下降为目前的8.21:1。
后续举措
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
加强与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联系,积极促成与成都等地就业部门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务工人员就近转移就业和城市经济发展。
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提升人才流动、资源储备等服务能力,为企业选人用人、劳动者顺利求职和各类人才顺畅有序流动提供支撑。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用好用足技能提升专项资金,依托“项目制”“学徒制”等培训机制和“校企合作”等组织形式,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和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并为培训合格人员发放职业证书,提升劳务输出市场竞争力和规模质量。
打造中江优质劳务品牌。
从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家政保姆等行业领域入手,做大做强“中江表哥”“中江表妹”等劳务品牌,让中江籍务工人员具备外出打拼的“通行证”,实现劳务经济效益最大化。
劳务输出与人才回引并重。
制定“输出-服务-回引”工作机制,做到劳务输出与人才回引并重。
有序组织青年劳动者、低端劳动力到发达地区打拼,有效解决转移就业问题,同步做好后续跟踪服务配套,待其开阔视野、学会技术、积累资金后,积极实施优质人才、成功人士“引凤还巢”,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技术转移的同时,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中江县人社局
在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劳务输出呈逆势增长。
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与劳务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制约劳务经济发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